小藍杯,為什麼不能好好做咖啡?

小藍杯, 誰不愛?打破最短上市記錄的瑞幸咖啡,最近爆出數據作假,在很多吃咖群眾的疑惑下,瑞幸管理層自曝問題。

小藍杯,為什麼不能好好做咖啡?


很多人納悶,這個打造最快IPO神話的公司為什麼不能好好做咖啡?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了!

要知道,多少吃咖群眾,都在幸福有這樣一家蓐外國羊毛,暖國內群眾的公司而開心不已。

我們接觸過非常多的企業家,很多企業家在談社會責任,在談社會價值,實際上,能夠真正實現社會價值的企業到底有多少?或者為了實現社會價值的企業家,到底願意付出多少時間和精力?

我們不能成功時候一窩蜂的去捧,也不能出問題一窩蜂去踩。

僅對瑞幸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其實追根究底,也許就是資本市場的巨大誘惑。讓我們這些吃咖群眾,都會覺得不可思議。

小藍杯,為什麼不能好好做咖啡?


我們沒資格去評判對錯,畢竟我們不是專業機構,但是我想講一個故事,讓大家瞭解下,為什麼資本會讓人瘋狂?

kanwanzhepianwe

此例子僅做案例使用,如有雷同,一定有人暴富。

首先,小鹿同學做了一家公司,個人資金投1000萬,企業估值1000萬,持股100%。然後,小鹿同學請投資人A進,投1000萬,投後估值1億,持股10%。然後投資人A和小鹿請了投資人B進,投1億,投後估值10億,持股10%。接著,投資人AB加上小鹿,由邀請投資人C進,投5億,投後50億,持股10%。這樣一家估值快速增長的公司,吸引了投資人D進,投10億,100億,持股10%。最後,在創始人與投資人在相繼投入16.2億後,這家公司實現IPO,估值300億。

小藍杯,為什麼不能好好做咖啡?


IPO後,創始人與投資人A、B、C、D都中途陸續多次以不同價格出售股票,累計套現100億,不同階段進入的創始人與投資人分別實現數百倍,數十倍或數倍的收益。但是這家公司上市後找不到盈利模式,業務無以為繼,泡沫破滅,估值從300億跌回10億,上市前進入的機構投資人都已經退出完成變現,流通股票由中小投資者逐漸完成接盤。最後,投資人一共投了16.2億,但公司上市獲得了300億估值,最後做了一個賠掉上市前融的與IPO融的數十億,泡沫破滅估值跌到不到10億的公司,但投資人自己卻套現了100億,淨賺84億。這種收益,是正兒八經做生意遠不能實現的。當然,還有更壞的一種結果,小杯子還有可能像小自行車一樣,拖欠供應商貨款,銀行貸款,房東房租與員工工資,中小投資者賠掉半生積蓄,除了這場資本遊戲的主導者獲利,大多數人都受損。另外,就是有一些用戶多喝了幾杯便宜咖啡,一些幫助小杯子鼓吹的券商與媒體收了一些酬勞。

小藍杯,為什麼不能好好做咖啡?


正如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引用英國經濟評論家鄧寧格的說法

“一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有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

創業越來越成為一種奢侈品。這個奢侈不僅僅是因為創業九死一生,更重要是因為,普通創業者很難讀懂資本遊戲規則,在面對市場和資本的時候,創業者即使懂市場也會輸在資本,而資本背後的力量,則是一個個固有圈層的博弈。在提倡創新創業的時代,企業成功,離不開資本助推。但是資本遠大於創意的時代,其實早就悄悄來臨。

小藍杯,為什麼不能好好做咖啡?


創業之難,不在山高路遠,而在於人情翻覆,堅守初心,難上加難。在探討創業成功要素的時候,以前更多是,創意,產品,團隊,管理,資本;而現在,變成資本為先。在大資本之下,所謂的市場和產品,在巨大的資本推廣之下,消費者都是喜歡佔便宜的;而所謂的管理和團隊其實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重要。因為巨大的資本可以打造繁榮的團隊,在資本之下,所有的管理問題都可以變成水下的礁石,你看不到,只有當資本遇到問題,管理問題就會接踵而至。最後創業者變的不堪一擊。

小藍杯,為什麼不能好好做咖啡?


其實,我們當作看客看資本神話,一旦自己有機會參與其中,誰又能保證,自己不會鋌而走險?畢竟小目標那麼的快速就能實現。在資本時代,幾年時間,就可以獲得幾億收入,這可不是一個小目標,而是好幾個小目標,是足以讓人可以鋌而走險違背價值導向的財務自由。

正如一位財經大咖說到,“財經媒體領域如果能夠正確認識小杯子的模式本質,將有助於未來中國商業文明的進步。”

如果是你,你會被資本誘惑,而做出有違商業價值觀的事情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