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3+3”模式下的選考科目組合及分析

新高考改革中,最困擾學生和家長的,恐怕就是選科了。選什麼組合?怎麼選?如何更好地將選科與目標院校專業有效結合?這些都是在選科前需要仔細考慮衡量的問題。在本文中,我們將對不同的選科組合進行梳理分析,旨在以最直觀的視角將各組合的利弊展現出來。

  目前,新高考改革推進實施過程中,出現了“3+3”模式和“3+1+2”模式。“3+3”模式較為複雜,在本文中,小編將以“3+3”模式為例梳理一下,如何選科的問題。

  所謂“3+3”的模式,即除了語數外三科,學生們還要根據自己的特長、偏好等分別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6門科目中選出3門作為選考科目,於是產生了20種“風格各異”的選考方式。浙江需要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技術7門學科中選擇3門,有35種不同的選科組合。隨著浙江、上海首屆新高考改革的試點完成,高校對於專業的選科科目要求也較為完善了。

  目前,“3+3”模式主要在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東、海南等省(市)推行。

不同選考科目組合與分析

  在這一部分,我們將以高考大省山東為例,分析一下不同的選科組合可以報考的專業數量與類別。雖然侷限於山東,但是放之其他省份,也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畢竟選考科目要求是以高校為準的,同一高校在不同省份的選考科目要求不會有太大的出入。

  以山東省為例,根據山東省教育考試院公佈的2020年普通高校在魯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來看,不同的選考科目組合,可報專業數量及比例大致如下:因高職專科專業多不限選考科目要求,因此在此僅統計本科專業的選考科目要求。

(一)“物理+”組合系列

  不同的選科組合意味著不同的專業選擇權限,其中也蘊含無數技巧。首先來看,專業選擇餘地最大的一個組合系列“物理+X”。在“物理+”組合框架上,任意搭配化學、生物、地理、政治等科目,都可以收到同等效果。

  在“3+3”模式下,選考物理的確可以選擇大部分90%以上的專業。

  在“物理+”組合下包含了10種選科組合,這10種組合中的任意一種組合都可以任意選擇專業。無論是最理科的“物理+化學+生物”組合,還是“物理+政治+地理”組合,可以選擇的專業範圍之間的差別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在“物理+”組合下,可以不再糾結另外兩個科目的選擇。

  舉例說明,在“物理+”組合下,工科大類中的電子信息類、通信類、計算機類、電氣類、建築類、交通運輸類、土木類等就業好專業都可以報考,部分中醫類專業也是可以報考的。此外,也可以報考財經類、理學類、文史社會類等中的絕大部分的專業。在此,僅以工科類專業為例,進行一下分析,選擇“物理+”組合,可以報考如下工科類專業。更多可報考專業類別,由於篇幅關係,不再過多贅述。

  當然,需要說明的是,“物理+”組合中,之所以有如此之大的專業選擇餘地,主要在於物理的作用。有物理在,專業可以任意選。但是這個組合對於物理基礎薄弱的考生來說,非常不適合。如果對於物理的確是不擅長,從高考總分的角度考慮的話,選擇物理不容易拿高分,基本上大家都會考慮放棄,而選擇其他更為擅長或更容易拿高分的組合,也會有一定的專業選擇餘地。

 @ 在此,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如果學習醫學類專業,尤其是臨床醫學、口腔醫學等熱門醫學專業,僅選擇物理是不夠的,必須在“物理+化學”或者“物理+生物”,或者“化學+生物”,或者“物理+化學+生物”組合下才可以。

  當然,僅選考物理,而沒有選擇化學和生物的情況下,也是可以報考部分的醫學相關專業的,比如中醫學、部分院校的口腔醫學、部分院校的醫學檢驗技術、醫學影像技術、部分院校的預防醫學等約310個醫學相關專業。其中不乏一些醫學專業強校,比如四川大學、首都醫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想學醫學的同學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去考量。【注:2020年在山東招生的醫學相關專業共有2萬多個】

(二)“化學+”組合系列

  對於成績中游的學生而言,選考物理可能並不佔優勢。退而求其次的情況下,“化學+”組合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這個組合中包含“化學+生物+歷史”、“化學+生物+政治”、“化學+生物+地理”、“化學+政治+歷史”、“化學+政治+地理”、“化學+歷史+地理”等幾種組合,因其均包含化學學科,而且可選擇的專業範圍大致相當(詳見下圖),統稱為“化學+”組合。當然,這一組合是是將“化學+物理+X”排除在外的。

  1、“化學+”組合下,各組合之間共同點:

  在“化學+”組合下,各個組合內可報考專業類數量差別並不大(見上圖)。在可以報考的400多個專業中,各個組合內可以報考的專業類別也相差不大,主要集中在:材料類、食品科學與工程類、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化工與製藥類、地質類、礦業類、水利類、紡織類、生物等報考熱度不是很高的工科大類專業,(同時這些專業對物理要求不高);化學類、地理科學類、生物科學類、海洋科學類、地質學類、心理學類等理學大類專業;文史社科類等專業。

  2、“化學+”組合的劣勢:就業比較好的部分工科類專業和理學類報考受限

  “化學+”組合,相比“物理+”組合,在選擇專業範圍上有所受限。最明顯的限制在於工科大類專業的選擇。

  在“化學+”組合下,像電子信息類、計算機類、兵器類、航空航天類、核工程類、儀器類幾乎都不能報考。

  在“化學+”組合下,可以報考的工科類專業中,一般都是對化學要求比較高的專業,比如材料、食品科學與工程類、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化工與製藥類、地質類、礦業類、水利類、紡織類、生物等相關專業。

  此外,在理學類專業中,可以報考化學類、地質學類、海洋科學類、生物科學類、統計學類、心理學類等大部分的理學類專業。但是數學類、物理類等理學專業,要求必須選考物理才可以,所以在“化學+”組合下,是不可以報考的。

  3、“化學+”組合的優勢:財經類、部分醫學類、語言類等就業熱門專業選擇餘地大

  對於想要學習財經、語言或者傳統意義上文理兼招的專業的學生而言,選考“化學+”組合,相對於“物理+”組合較為容易達到預期的目的,不失為一條捷徑。

  在“化學+”組合下,不選考物理和生物的情況下,也可以報考部分院校的330多個醫學相關專業,主要集中在中醫學、部分院校的預防醫學、口腔醫學、醫學技術類、中西醫臨床醫學、醫學檢驗技術等相關專業。其中不乏一些醫學專業強校,比如四川大學、首都醫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想學醫學的同學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去考量。【注:2020年在山東招生的醫學相關專業共有2萬多個】

  啟示:物理學習困難,而對於專業要求高的考生,可以藉助“化學+”組合實現專業選擇與報考的逆襲。

(三)“生物+”組合系列

  在此闡述的“生物+”組合中是不包含物理、化學學科的。在這一組合中,拋除物理、化學學科之外,有三種組合:生物+歷史+地理、生物+政治+地理、生物+政治+歷史。因其都包含生物學科,而且可選擇專業範圍大致相同,故在此統稱為“生物+”組合。

  1、“生物+”組合下,各組合之間共同點:

  在“生物+”組合下,各個組合內可報考專業數量差別並不大(見上圖)。在可以報考的近400個專業中,各個組合內可以報考的專業類別也相差不是很大,管理學類、經濟學類、教育學類、理學類、部分醫學類、少部分工學類等專業均可選擇報考。

  2、“生物+”組合的劣勢:就業比較好的絕大部分的工科類專業報考受限

  在“生物+”組合下,考生可以報考的工學類專業不是很多,相比“物理+”組合、“化學+”組合,不僅數量極大地被縮減,而且也多集中在食品、糧食工程、種子科學、環境科學、生物醫學工程、物流工程等報考冷門專業。

  3、“生物+”組合的小優勢:醫藥類專業有部分的報考餘地

  “生物+”組合中,可以報考大部分的藥學相關專業。

  醫學相關專業中的中醫學、部分院校的口腔醫學、部分院校的醫學影像技術、部分院校的預防醫學、中西醫臨床醫學等專業也是可以報考的。

  4、“生物+”組合的小優勢:管理類、經濟類、語言類等專業報考幾乎不受影響

  在“生物+”組合下,傳統意義上的文理兼招專業仍可選擇報考,比如說工商管理類(會計、財務管理、工商管理、審計、人力資源管理)、經濟學類(金融學、經濟學、金融與貿易、財政學等)、外國語言文學類、公共管理類等專業仍可以報考。

  5、總結:

  “生物+”組合,報考專業的最致命的缺陷在於大部分的工科類、理學類專業報考受限,無論是專業種類還是數量都受到限制。所以想要學習工科類專業,選擇“生物+”組合的話,幾乎沒有選擇餘地。但是如果是想要學習理工類專業之外的其他專業的話,這一組合反而很容易達到預期目標。因為不涉及物理、化學等科目,學習難度也較小一些。

(四)“政治+歷史+地理”組合

  這個組合可以說是傳統意義上的純文科組合,不包含物理、化學、生物等任何一門傳統意義上的理科科目。這對於那些不擅長理科學習和思維的學生來說,“政治+歷史+地理”可能是其最保守的選擇和退路。

  也正如其看上去的樣子,“政治+歷史+地理”組合可選擇的專業範圍肯定是20個科目組合中最少最小的,只能覆蓋到45%左右的專業範圍。沒有物理、化學、生物,意味著95%以上的理工科專業都不可以選擇,意味著醫學類專業與此無緣。當然也同時意味著:傳統意義上的文理兼招的專業,在這一組合下還是有很可觀的選擇空間。

  1、“政治+歷史+地理”組合侷限性:saybyebyeto理工類專業、醫學類專業

  由於理工類專業對於學生的理科思維要求比較高,所以在沒有選考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的情況下,自然無法選擇報考理工類專業。其實,選擇“政治+歷史+地理”組合的同學,恐怕也是沒有考慮理工類專業的。畢竟如果自己有擅長的理科類科目,肯定不會選擇“政治+歷史+地理”組合,將自己置於選擇被動的局面。

  儘管絕大部分的理工類專業都無法選擇,但多少還是有一點選擇餘地的。在“政治+歷史+地理”組合下,可以報考少部分院校的:物流工程、採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石油工程、海洋油氣工程、測繪工程、油氣儲運工程、工業工程等專業。

  2、“政治+歷史+地理”組合優勢:財經類、語言類等專業依然可以報考

  “政治+歷史+地理”組合的優勢便在於理工類專業之外的其他專業,比如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法學、教育學、小語種等專業依然有很大的選擇餘地。所以,對於不擅長物化生的“文科”思維的學生來說,還是很有機會學到優勢專業或者就業率較高的專業的。

總結

  在本文中,我們以高校在山東的選考要求為例,分析了各個科目組合在專業選擇的優勢與侷限。這種分析比較有針對性。因為在實際的操作層面上,幾乎很少有中學會完整地給學生提供20種或35種組合,當我們瞭解到“物理+”或“化學+”“生物+”等組合內部的專業選擇特點時,就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實力等因素在學校所提供的科目組合中大膽而自信的進行選擇。

  同時,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也可以回答文章之初的那個問題:不選考物理,是不是意味著真的沒得選了?答案是NO。不選物理,只是意味著我們與大部分的工科專業無緣,工科之外的大部分的理學類、部分的醫學類、財經類、語言類、法學類等專業仍有很可觀的選擇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