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科生物—子公司计提减值拖累业绩,2020年有望强劲复苏

方正证券发布投资研究报告,评级: 强烈推荐。

安科生物(300009)

公司4月7日晚发布2019年年报:实现收入17.13亿元,同比增长17.2%,归母净利润1.24亿元,同比下滑52.71%,扣非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下滑61.16%。向全体股东每10股分红1.5元(含税),每10股转增3股。

公司2019年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子公司中德美联和苏豪逸明出现了商誉减值,两家公司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合计为1.99亿元。

同时,公司发布2020年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7300万元-8650万元,同比增长10.03%-30.38%。

公司2019年业绩受到子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出现下滑,2020年一季度开局良好。公司生长激素水针已于9月份上市销售,我们预计2020年将拉动公司业绩高速增长,子公司对公司业绩的拖累也将明显减小,维持“强烈推荐”投资评级。

公司生长激素业务正在回升,2019年收入增长应在20%以上。预计今年二季度新患入组将恢复增长,全年保持较快增长。

2019年,公司基因工程药实现约18%增长,其中主要包括生长激素和干扰素,我们认为生长激素收入增速高于干扰素,应在20%以上。公司在2019年一季度解决了生长激素产能受限的问题之后,加快了生长激素新患入组,全年实现了较快增长。随着2020年二季度起疫情的影响逐渐缓解,预计公司生长激素新患入组将重回增长态势。同时,公司生长激素水针已于2019年9月上市,生长激素产品线的平均销售单价将有一定提升。2020年,预计公司生长激素业务将克服疫情影响,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生长激素稳定贡献业绩叠加干扰素放量,公司今年一季度在疫情不利条件下仍然实现了10%-30%增长。

今年一季度,公司各个板块业务受到疫情影响有所不一,整体而言,实现了10%-30%增长实属不易。核心产品生长激素受到疫情影响相对较小。由于生长激素平均用药时长已经超过1年,当季度用药主要来自于过去几个季度入组的患者,因此,虽然受新冠疫情影响,生长激素新患入组同比应出现一定下滑,但存量患者的用药仍然得以延续,保证生长激素业务维持增长。干扰素被列为新冠肺炎治疗用药,公司干扰素产品在第一季度应有大幅增长,对一季度业绩有一定拉动。此外,公司法医基因检测和中成药业务受到疫情负面影响更大,预计对公司业绩造成一定拖累。我们认为,随着疫情影响逐渐缓解,公司除干扰素外的各个板块都将较一季度有一定提升,预计业绩增长将进一步加快。

子公司中德美联和苏豪逸明2019年业绩出现下滑,共计提1.99亿元资产减值损失,未来将进一步拓展潜在市场,对公司业绩的拖累有望减少。

2019年,中德美联实现收入1.61亿元,同比增长35%,但由于产品价格下降、成本提高,净利润同比下滑48%。未来,公司将开拓推广新产品,进入新市场以及拓展海外市场等,业绩有望重回增长。苏豪逸明实现收入8172万元,同比下滑7%,净利润3270万元,同比下滑13%,主要受到下游客户终端制剂销售下滑的负面影响。苏豪逸明已逐步推出新产品,期待后续产品放量,以及更多新产品上市,同样有望恢复增长。

公司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有一定下降,同时公司持续投入新产品研发,研发费用大幅增长,后续在研产品丰厚,未来有望延续长期增长态势。

公司销售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0.95%和6.49%,同比下降2.88%和0.26%,控费取得一定成效。同时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2019年研发投入2.52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费用化部分为1.20亿元,同比增长37%。公司长效生长激素预计有望在2020年内申报生产,赫赛汀生物类似药在HER2生物类似药中研发进度排在第二,临床III期试验正在稳步推进,有望成为公司下一款重磅产品,打开肿瘤治疗市场。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临床III期试验已经启动、细胞治疗和抗体药物平台的临床前在研项目研发也在稳步推进,未来在研产品陆续上市将推动公司保持快速发展。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6亿、5.72亿和7.05亿,同比分别增长259%、28%和23%,2020-2022年EPS分别为0.42元、0.54元和0.67元,对应公司当前股价PE分别为34、26和22倍,维持公司“强烈推荐”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生长激素销售推广不及预期;竞争格局变化超出预期;产品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疫情影响超出预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