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工程師眼裡的聯想

十年前的臺企對大陸員工很不公平

我剛畢業就進入了臺企的坑,地點蘇州。很多年後回想,臺企的工作生活真的是五味雜陳。

一方面,大陸員工幾乎沒有晉升空間,得不到尊重

  • 作業員進出車間需要過安檢儀,不許攜帶手機
  • 去廁所都要報告,有更過分的
  • 有的廠下班要安檢,褲帶頭金屬會報警,你們能想象出保安會怎麼做嗎?當眾解開褲袋
  • 有的公司的辦公區正門只有臺灣人能走,大陸員工不能走。

另一方面臺企在現代化生產管理上的觀念,做法對我個人的成長幫助很大。可以說,一個在臺企工作過的工程師和在大陸企業工作的工程師在思維觀念,質量意識上根本不是一個層次。


十年前,世界8成的筆電是位於蘇州、上海的臺灣工廠設計製造,仁寶,緯創,英業達,廣達電子,和碩等幾乎壟斷了筆電市場

一個工程師眼裡的聯想

2007年數據

臺灣代工廠從最初的OEM代加工,發展到後來的整機設計、製造的ODM,也就是你手裡的筆記本基本上是臺灣製造,也是臺灣設計,然後貼上DELL,HP的牌子。

一個工程師眼裡的聯想

我曾經很困惑,美國把產品設計都外包了,他們的工程師怎麼培養?臺灣同行說,雖然設計都外包了,但在key part上,液晶面板,存儲,硬盤,電池,芯片都是他們壟斷的。也就是歐美髮達國家是做關鍵零件和工藝。

真是這樣,我們從客戶到供應商,從CPU,顯卡,硬盤,光驅到油漆,吸塑盒,彩盒,甚至一個螺絲釘,根本看不到大陸廠的影子

而這一情況,直到聯想做起來了,才有改觀。可以說,在臺灣代工廠看到了聯想的logo,產線跑的是聯想的機種,真的很開心。

由於成本原因,各筆電品牌商都委託臺灣來做,出現了嚴重的同質化,聯想從yogo開始加強了自主設計,筆記本設計又有了活力

一個工程師眼裡的聯想


很多朋友不知道筆電從頭到尾怎麼回事,就噴聯想沒有技術,不能做芯片和操作系統,這是很不公平的。

OBM不是你想做就能做,OBM要做品牌推廣,銷售渠道的建設維護,售後服務的建設等。臺灣廠也不甘於做ODM,曾經華碩蘇州工廠給戴爾蘋果等做代工,又同時生產自己筆記本。客戶不願意你代工我的產品,還做自主品牌和我競爭,後來華碩就把代工業務剝離出來,成立了和碩電子。同樣緯創也是從Acer剝離出來。聯想做自主品牌,做到今天的地位,很不容易。可以這樣說,如果聯想沒有做起來,整個筆電就是歐美日韓臺灣在玩,國內筆電市場也會像汽車一樣被壟斷,你真的買不起


一家公司進入一個行業如同你去一家公司上班一樣。有的人做了幾個月就離職放棄了,有的人堅持下來,從基層做起,一步步努力,做到科長,經理,可你不能指著鼻子罵員工,你TM為何不做總經理?這很不公平,我還想做董事長呢,一個蘿蔔一個坑,你得先問總經理願意吧?再看有沒有這個實力?

一個工程師眼裡的聯想

從IBM做了第一臺個人電腦,到東芝做了第一臺筆電,到後來惠普兼併康柏成為全球第一,PC產業真是湧現出眾多品牌,索尼,富士通,NEC,三星,宏基,戴爾.......而聯想可以說就是一窮二白要啥沒啥,也不知道怎麼在強手如林的筆電市場是怎麼存活下來的,而且還做到了世界第一。那些嘲諷聯想沒有核心技術的朋友,你們壓根不知道聯想能存活下來就很不容易了,PC的芯片和系統架構被壟斷了,聯想根本沒有實力、資金去挑戰。


這樣鋪天蓋地攻擊聯想,如果是競爭對手所為還能理解,可吃瓜群眾也恨不得聯想立馬暴斃就真的不能理解了。

一個工程師眼裡的聯想


罵人太容易!做事太難!你不燒飯,卻碎碎念,鹹了淡了,等你自己燒了,別人也能挑出毛病,做的多,就意味著錯的多,不做不錯,這對做事的人很不公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