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志怪小說小故事15-鬼吹燈之牧野詭事中的分水箭原型

導語

獵奇心理世人皆有,聽鬼故事逛鬼屋看鬼片尋找刺激也是眾人樂此不疲的一種娛樂方式。而古人們對於未知世界的神秘更加敬畏,道聽途說、口耳相傳而衍生出了種種流傳至今的神怪故事。

記錄這些故事的文學體裁被稱為:“志怪小說”,從魏晉開始風行直至清代。

此類文學作品也為今日之文化(影視、小說等)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靈感素材。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故事,是晚清天津作家李慶辰(和《鬼吹燈》的作者:天下霸唱恰好是同鄉)的文言短篇小說集《醉茶志怪》中一則關於“分水箭”的故事。

而天下霸唱的《鬼吹燈之牧野》中第三章 雲中古都 分水箭的靈感恰恰來源於此。

清代志怪小說小故事15-鬼吹燈之牧野詭事中的分水箭原型

儘管他在那一章節的描寫與李慶辰小說原文幾乎完全相同,但我們還是一道來感受原文的魅力吧。

故事正文

天津海河的河濱有一處菜園。裡面結了一個又長又白的大葫蘆瓜,甚為異常。

清代志怪小說小故事15-鬼吹燈之牧野詭事中的分水箭原型

一天有個操著南方口音的術士,來向老瓜農詢價欲購此瓜。老瓜農說:“我jiè瓜太老了,您買回去也咬不動。我尋思著自己留著做種吶,您買jiè玩意是為嘛mà呀?”

術士不搭話,只是出重金志在必得。老瓜農愈發覺得蹊蹺,於是坐地起價。但無論他開價多少,術士都滿口答應。

這下老農知道術士有貓膩,於是說:“您要是不告訴我為mà買jiè瓜,甭管多少錢我都不賣。”

術士不得已,只好以實相告:“天津海河有處名為‘三岔河口’,河底有‘分水箭’,能使眾河流匯聚於此再直奔渤海,若沒有它則河川聚集釀成水患。

這件寶貝可是價值千金喲!可惜有條老龍看守,須靠我奇門遁甲之術盜取。

清代志怪小說小故事15-鬼吹燈之牧野詭事中的分水箭原型

我今天得了這葫蘆,就可以騎著它下水,與老龍纏鬥。既然我對你合盤托出,那我還有一事相求:

待我算好日子,咱倆子夜前往河中。我給你五色旗。待我下水後,但凡有手從水中伸出,你看到手是什麼顏色,就遞什麼顏色的旗子。

清代志怪小說小故事15-鬼吹燈之牧野詭事中的分水箭原型

切勿驚慌,稍候片刻,等我得此寶貝,必當重金酬謝你。”

老瓜農於是點頭同意,讓術士摘走了葫蘆。

過了幾日,夜入子時,月光亮如白晝。術士駕著小舟來請老瓜農一同前往河中。

但見那術士披髮赤足,將葫蘆投到水裡,然後騎著它潛入河中。

清代志怪小說小故事15-鬼吹燈之牧野詭事中的分水箭原型

不一會兒河水沸騰、波濤滾滾。一隻大如簸箕的紅色巨手破水而出。

老瓜農連忙將紅旗遞過去。又過了片刻,水中伸出一隻像剛才那麼大的黑手,老瓜農忙將黑旗遞去。

隨即水波洶湧,幾乎漫過河岸,小船也隨波飄蕩,搖搖欲翻。那老瓜農暗自思忖:“分水箭乃是鎮守海河的寶物,若是被他拿去了,馬上就會鬧水災,那就是我的錯啊!”

一會兒水裡又伸出一隻白手,老瓜農遂遞過去一面黃旗。結果水花四濺,河流鼎沸,那隻白手又伸了出來(發現拿錯旗了)。老瓜農卻給了一面綠旗。

這時小船搖擺不定,將要傾覆,老瓜農忙把船划到岸邊,跳上河岸回頭再看。

看見那隻白手伸出來,半天也不下去(廢話,等著他給遞白旗呢)。

而水浪高聳如山,霎時間震響如雷,過了許久浪濤才逐漸平緩。

清代志怪小說小故事15-鬼吹燈之牧野詭事中的分水箭原型

這時就見術士的屍體浮了上來,已經身首異處(被老龍斬了),順流而下。老瓜農於是獨自返回了。

結語

關於天津海河分水箭(也作“劍”)的民間傳說,還有詳細的文章介紹。這裡就不做展開了。

南方術士不知如何用五色旗御龍,獲得分水箭後又作何打算?我們不得而知,因為最後都被言而無信的老瓜農出賣,丟了性命。

老瓜農即便是為了一方人民著想,那麼一開始就不應該收人家的錢,答應幫別人辦事,最後卻反悔。

想想文中河裡屢次伸出來的白手,卻總拿不到自己想要的白旗。南方術士在死前心中一定是有一萬個草泥馬奔騰而過吧。

清代志怪小說小故事15-鬼吹燈之牧野詭事中的分水箭原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