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者居上,看晚買房的人怎樣打敗早買房又早賣房的人

房價這些年一路扶搖直上,很多人都說:現在房價太高了,現在買房已經沒有早些年買房那樣大的利潤空間了。

事實上真是如此嗎?我們用白紙黑字的數字來算一下。

假設兩名同事小A與小B,年齡,工作及薪水都一樣。小A在25歲時就花100萬買了套房,首付30萬,貸款70萬。過了10年,這套房子漲了10倍到了1000萬。小A趕緊賣掉,淨利潤900萬。

賣掉房子後,小A就一直租房住。賣房的利潤一直放在各種理財產品中,年收益4%左右。小A的工資都用來支付房租及生活開銷了。

小B一直在樓市觀望,等到35歲,終於忍無可忍出手買房了。他看中的房子與小A當初的房子是差不多地段差不多素質的,恰好也賣1000萬。

小B工作這些年薪水一直在漲,雖然也積蓄了一些錢,但是還不夠首付300萬,於是小B咬咬牙,跟親朋好友借錢湊足了首付,終於買上了房子。

後來者居上,看晚買房的人怎樣打敗早買房又早賣房的人

房價在經歷了前十年的暴漲後,上漲速度明顯放慢了。又過了20年,小A與小B都55歲了,快要退休了。房價在他們35到55歲這二十年裡,只漲了區區4倍,也就是小B在35歲以1000萬買入的房子,55歲時漲到了4000萬。小B這20年間工作積攢的錢都用來還當初向親朋好友借的錢,以及生活開支了。所以在小B55歲時,除了這套房子,沒有其他資產。

我們來算一下小A與小B在55歲時究竟誰身家更豐厚。小A當初賣房後得到930萬現金(1000萬房款扣除約70萬貸款),理財年收益4%,20年後共有:2038萬。

小B在55歲時只有這一套價值4000萬的房子,房貸這20年也還了相當一部分了,小B的淨資產有3000多萬。

小A屬於早買早賣型,雖然經歷了樓市的暴漲紅利期,但錯過了後面的慢速增長期,最後淨資產反而不如小B。

小B屬於晚買但一直持有型,最然錯過了樓市的暴漲紅利期,但抓住了後期的慢速增長期,最後淨資產超過小A。

後來者居上,看晚買房的人怎樣打敗早買房又早賣房的人

當然這個例子屬於簡化的例子,只闡述因為房子而產生的淨資產。現實生活中,隨著工資一路走高,小B應該每月付完房貸及生活開支後的錢會越來越多。而小A則需要面對一路上漲的租金。

小A與小B的例子,有點像龜兔賽跑。兔子贏在起跑線,但沒能堅持,最後輸給了烏龜。

本文想表明的觀點是,如果您認為經歷了前些年的上漲,樓市依然還會上漲但增速會放緩。那麼不要猶豫,該買房還是得買房。手頭已有房的人則不要為了眼前的暴利而短視出售房產。

當然如果您認為房價長期來說會跌,那又是另外一番計算方法。

不必羨慕那些買房買的早的人,因為只有持有到最後的人才是笑到最後的人。

歡迎關注 ,理財就是要從身邊一點一滴小事做起!

後來者居上,看晚買房的人怎樣打敗早買房又早賣房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