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養的黑毛豬,我還是喜歡吃豬尾巴和耳朵,臘肉過完年吃才香

農村養的黑毛豬,我還是喜歡吃豬尾巴和耳朵,臘肉過完年吃才香

在中國的農村大部分地區每年會養一頭年豬的習慣。

不過農村養殖的這種黑毛豬,味道是真的很香。因為養年豬,往往是不計成本,用了一年多的時間養成大肥豬。經常頭一年冬月就抓回來小豬,養到第二年冬月底。

二師兄平常吃的是豬草、泔水和剩飯、剩菜、米糠、菜園裡的青菜等,沒有吃任何飼料,

農村養的黑毛豬,我還是喜歡吃豬尾巴和耳朵,臘肉過完年吃才香

農村殺年豬是要挑選日子的,可以殺豬的日子叫肥日。年豬也叫寶肥,常常會問:你家寶肥今年殺多重?是這個季節打招呼的常用語。

選好了日子,還要叫上鄰居們幫忙,也會叫上姑爺、女婿回家打豬晃。殺豬那天會早早的燒好開水,等待屠夫的到來,就一起動手殺豬。

農村養的黑毛豬,我還是喜歡吃豬尾巴和耳朵,臘肉過完年吃才香

農村人家過年,是一定要殺豬的,“家”字的下半部分是“豕”字,“豕”是豬的意思,有豬才能為家,一年能夠殺一頭大年豬。往往是家庭富裕的象徵,是未來一年家庭生活紅火的好兆頭,殺年豬是一年辛苦的回報。

農村養的黑毛豬,我還是喜歡吃豬尾巴和耳朵,臘肉過完年吃才香

這頭豬是我們村五保戶養的,有兩百多斤。

殺豬是門技術活,最難的是第一刀,在農村有個習俗,殺年豬必須“一刀斃命”

一方面是讓豬少受罪,另一方面是如果一刀捅下去沒死,或者豬掙脫了會被視為不吉利,

主人家會不高興,殺豬匠也沒面子。所以殺豬往往需要四五個壯漢幫忙。

農村殺年豬的時候也會燒一點紙錢,是對二師兄的尊重,是對大自然循環的理解。

農村養的黑毛豬,我還是喜歡吃豬尾巴和耳朵,臘肉過完年吃才香

豬尾巴

豬尾巴通常都是留著過年祭過祖先在吃,我是最喜歡豬尾巴和豬耳朵的,尾巴雖然油膩,但肯著很有味道。

農村養的黑毛豬,我還是喜歡吃豬尾巴和耳朵,臘肉過完年吃才香

豬血在大別山金寨農村會用來做成另一種美食——紅豆腐。主要是用豆腐、豬血、豬肉、生薑、大蒜一起做成饃饃的形狀,曬乾就可以加青椒炒、蒜苗炒著吃。

農村養的黑毛豬,我還是喜歡吃豬尾巴和耳朵,臘肉過完年吃才香

臘肉也是必不可少的的,新鮮的豬肉醃製一週左右,掛在取暖的火堆上燻。我們常常用松樹、柏樹、紫蘇、橘皮等一起熏製一個月左右,就變成美味的臘肉,可以放一年的時間。第二年春夏農忙時節,都會吃上美味的臘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