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翻拍電影路在何方?“本土化”改動是否合理,是成功的關鍵

前段時間,由大鵬主演的喜劇《大贏家》成為了熱議的對象。

除了因為這是今年第二部線上免費首播的國產電影外,還因為它翻拍自日本經典電影《遊戲永無結束時》。

國產翻拍電影路在何方?“本土化”改動是否合理,是成功的關鍵

《遊戲永無結束時》並不是第一次被翻拍,在2007年時,韓國導演羅熙贊就根據類似的故事大綱改編了一部名為《率性而活》的電影,並獲得第44屆百想藝術大賞最佳新人電影獎提名。

原版《遊戲永無結束時》和韓版《率性而活》在豆瓣上的評分均為8.3分,屬於口碑較高的電影,這無疑會讓“後來者”《大贏家》承受一定的壓力。

國產翻拍電影路在何方?“本土化”改動是否合理,是成功的關鍵

畢竟對高分的經典電影進行翻拍的國產電影,往往都很容易會在比較之下飽受詬病:

與原版太像,會被吐槽依葫蘆畫瓢,狗尾續貂。

與原版不像,會被批評胡編毀經典,東施效顰。

由此可見,國產翻拍電影對原版的改動是否合理,會直接影響這部電影的口碑好壞。如何算改動合理呢?我認為主要體現在對劇情和角色的“本土化”改編上。

國產翻拍電影路在何方?“本土化”改動是否合理,是成功的關鍵

什麼是國產翻拍電影的“本土化”改編

國產翻拍電影的“本土化”改編,指的是在翻拍電影的過程中,把劇情及角色中因為文化差異而不利於國內觀眾理解的元素,改編成符合本地觀眾思維的元素。

例如在2014年的翻拍電影《十二公民》裡,由於我國的法律體系裡沒有陪審團制度,如果完全按照原版電影《十二怒漢》裡的劇情模式展開,並不利於觀眾對電影的理解。

所以,《十二公民》把故事背景設置為一個高校的“西法”課程補考模擬法庭,學生家長充當充當陪審團,討論結果會影響學生補考的成績。

這既解決了我國法律體系沒有陪審團制度的難題,也讓家長們有了充分的動機參與其中。

國產翻拍電影路在何方?“本土化”改動是否合理,是成功的關鍵

另外,由於原版電影《十二怒漢》是一部1975年的美國老影片,人物的臺詞無論從時代背景還是文化環境都與國內觀眾脫節。

所以,《十二公民》在臺詞上進行了與時俱進的更替,不僅加入了“地域歧視”、“忘年戀”、“富二代”等讓人耳熟能詳的流行用語,還放入了“企業改革”、“校園小販”、“淘寶”等極具我國特色的事物。

這讓一部45年前的黑白電影成功煥發活力的同時,也讓本地觀眾感到非常“接地氣”。

國產翻拍電影路在何方?“本土化”改動是否合理,是成功的關鍵

因為“本土化”的成功,《十二公民》被稱為近年來最成功的翻拍電影,豆瓣評分高達8.4分。

由此可見,所謂的“本土化”改動,可以理解為兩點:一是改編後的故事背景要符合事實,而且沒有違和感;二是改編後的劇情要貼近觀眾認知,能讓觀眾感到熟悉。

儘管“本土化”改動概括起來只是簡單的兩點,但要成功對一部經典電影進行翻拍卻並不容易。

而且一旦“本土化”改動失敗,那麼翻拍出來的國產電影基本都難逃詬病。

國產翻拍電影路在何方?“本土化”改動是否合理,是成功的關鍵

“本土化”改動失敗如何讓電影“翻車”

近年來,國產翻拍電影作品數量不少,但能稱為佳作的簡直屈指可數。

翻拍自日本電影的《解憂雜貨店》和《深夜食堂》,翻拍自韓國電影的《小小的願望》以及與《大贏家》同一個導演,翻拍自意大利電影的《來電狂響》,都是在“本土化”改動上“翻車”的國產翻拍電影。

“本土化”改動失敗如何讓電影“翻車”呢?我們不妨逐一分析一下:

國產翻拍電影路在何方?“本土化”改動是否合理,是成功的關鍵

一、劇情開展與異國風情元素聯繫太緊密,“本土化”移植難以入手。

典型的代表就是《解憂雜貨店》和《深夜食堂》。

不管是偏僻街頭有問必答的雜貨店,還是深夜裡能滿足顧客任何點菜要求的食堂,都是極具日式小清新風格的地點。當翻拍電影不得不沿用這種帶有明顯異國特色的地點時,“本土化”改動就很難開展。

在神州大地上,賣玻璃汽水的小賣部難道不比有問必答的雜貨店更能滿足孩子們的心願嗎?

在街頭小巷裡,固定菜單的大排檔難道不比能滿足顧客點菜要求的食堂更能引起廣泛共鳴?

國產翻拍電影路在何方?“本土化”改動是否合理,是成功的關鍵

但如果真把雜貨店換成小賣部、把食堂換成大排檔,一些重要的電影元素就會失效。

例如《深夜食堂》裡,每個客人都會有一道菜能關聯自己的故事,所以“能滿足顧客點菜要求的食堂”,就剛好能順勢展開客人們的故事。

大排檔的師傅可沒有這麼講究,固定的幾道菜式用於展開客人故事也有點差強人意。

如果真要把食堂改成大排檔,那作為電影重要元素之一的食物就難以成為推動劇情的關鍵,這樣就失去了原版電影的精髓,還不如直接創作一部新電影。

國產翻拍電影路在何方?“本土化”改動是否合理,是成功的關鍵

所以,像《解憂雜貨店》和《深夜食堂》這種劇情開展與異國風情元素聯繫太緊密的電影,要進行“本土化”改動是一個“傷筋動骨”的大動作,與其改編出一部不倫不類的作品,還不如花精力重新打磨劇本,重新拍攝一部全新的同題材電影。

二、劇情發展方向大部分不符國情,“本土化”改動成了生搬硬套。

典型代表就是翻拍自韓國電影《偉大的願望》的《小小的願望》。

國產翻拍電影路在何方?“本土化”改動是否合理,是成功的關鍵

《偉大的願望》講述了患上絕症且癱瘓在床的男主,在死前的最後心願是幹一件羞羞的事。但因為不好意思說出口,所以讓父母及好朋友都紛紛會錯意,併產生了一系列的搞笑事件。

最後,在眾人齊心協力下,男主終於完成了心願,父母及好友也帶著男主的祝福繼續好好地生活。

國產翻拍版《小小的願望》在劇情的展開上與韓版如出一轍,但由於把“羞羞的事”公然放置到熒幕上討論是不符合國情的,所以電影把男主的願望改成了談戀愛。

國產翻拍電影路在何方?“本土化”改動是否合理,是成功的關鍵

然而,談戀愛和做羞羞的事會給人兩種完全不同的感受。原版的大部分笑點,都是建立在羞羞的事會讓人覺得詫異及不好意思的反應上。一旦改成談戀愛後,許多劇情發展就會變得很尷尬。

例如,朋友乞求女同學和男主“談戀愛”時,不停地受到女同學的掌摑。試問為了滿足一個絕症病人的心願,假裝答應和他談戀愛就會讓人這麼抗拒嗎?假裝談戀愛又不會對自己有任何的身心損失,難道男主的在這些女同學心中可怕得像個魔鬼?

國產翻拍電影路在何方?“本土化”改動是否合理,是成功的關鍵

因為劇情發展的大方向不符合國情,所以為了能上映而進行生搬硬套的“本土化”改動。結果只會讓劇情變得非常尷尬,讓觀眾感到出戏。

從上述兩點可以得知,有些電影本身就不適合用來進行國產翻拍的。但即使避開這兩點,國產翻拍電影還有一個很容易“翻車”的點:

三、驚豔的“本土化”改動之後收不了尾,強行拔高價值觀讓結局變成驚嚇

典型代表就是《大贏家》導演於淼的上一部作品《來電狂響》。

國產翻拍電影路在何方?“本土化”改動是否合理,是成功的關鍵

《來電狂響》改編自意大利高分電影《完美的陌生人》,講述了七人聚在一起吃晚餐時,因為手機訊息引起信任危機的故事。

和《十二公民》類似,《來電狂響》的原劇本也是在一個場景裡,通過人物間的對話推動劇情發展。所以,有《十二公民》的碧玉在前,《來電狂響》理應能在“本土化”改動上如魚得水。

另外,推動劇情發展的主要線索是手機,並沒有難以改動的異國元素。其次,劇情的發展方向主要是揭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危機,沒有不符合國情的地方。

理論上,《來電狂響》會成為一部不錯的國產翻拍電影。

國產翻拍電影路在何方?“本土化”改動是否合理,是成功的關鍵

實際上,《來電狂響》在“本土化”改動上的確不負眾望,不僅毫無違和地把故事背景從意大利移植到國內,還加入了例如美女主播、外賣小哥等讓國內觀眾耳熟能詳的元素。

但可惜的是,電影並沒有能把這些讓人驚豔的改動進行合理的收尾。

隨著馬麗飾演的女強人爆發後,眾人的故事線開始匆匆收尾,敲詐男出門被撞、壓抑妻子最終選擇離婚,劈腿渣男拋棄白富美選擇了“真愛”,女主播和外賣小哥的故事線更是在強行煽情中落下帷幕。

除了喬杉一家的以和好收場比較合理外,其餘人的結局都太過戲劇化,讓人感覺是為了拔高價值觀而刻意製造出來的。雖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但壞的結尾無疑會讓前面的努力全功盡棄。

由於在驚豔的“本土化”改動之後收不了尾,強行拔高價值觀讓結局變成驚嚇,《來電狂響》最終只獲得了一個5.8分的不合格成績。

國產翻拍電影路在何方?“本土化”改動是否合理,是成功的關鍵

《大贏家》翻拍成功了嗎?

在認識了翻拍電影的“本土化”改動及如何避免翻拍變“翻車”後,我們不妨回過頭看看於淼的第二部翻拍電影《大贏家》是否翻拍成功。

首先,《大贏家》的劇情其實和《遊戲永無結束時》及《率性而活》是如出一轍的,都講述了一個較真的人,把一場搶劫銀行的演習“假戲真做”,讓漫不經心的警察吃虧的故事。

雖然搶劫銀行是完全不符合國情的事情,但以演習的形式發生卻變得可以接受。另外故事發生的背景是銀行,並沒有太強烈的異國元素,因此要進行“本土化”移植並沒有太大的障礙。

國產翻拍電影路在何方?“本土化”改動是否合理,是成功的關鍵

其次,在“本土化”的改動中,《大贏家》首先把男主的身份從執法隊伍的公職人員改為退伍的銀行內部職員,併為他安排了一個內鬼作為幫兇,既避免了對紀律部隊造成不良影響,也合理地解釋了為何銀行職員可以“戲耍”準備不足的警察。

而且,電影中不乏讓觀眾耳熟能詳的中國元素,如大媽推銷式相親術語、讓人食指大動的火鍋外賣以及使人哭笑不得的小電驢逃逸等。

由上述兩點可見,《大贏家》的“本土化”改動其實是比較成功的。

國產翻拍電影路在何方?“本土化”改動是否合理,是成功的關鍵

但是,從豆瓣評分來看,《大贏家》的6.8分雖然已經超過了合格線,但相較兩部原版的8.3分來說還存在不少差距。為何會導致這樣的情況呢?我認為是因為導演於淼再次犯下了自己上一部翻拍電影《來電狂響》中的錯誤:刻意拔高價值觀,讓結局不如人意。

在原版劇情裡,男主混在大巴里逃出了銀行。而《大贏家》因為人物關係的改動,別出心裁地讓男主大鵬和幫兇柳巖躲在了銀行裡,在自以為成功騙過警察後,卻被等在一旁的老局長“抓個正著”。

相較原版,《大贏家》的結局更加“正能量”一點。雖然在敘事結構上沒有造成多大問題,但在把大鵬飾演的嚴謹當作正面角色來刻畫了大部分時間,卻最後來一次“邪不勝正”的反轉,很容會讓角色的形象崩塌,從而影響了觀眾對電影主題的共鳴。

國產翻拍電影路在何方?“本土化”改動是否合理,是成功的關鍵

綜上所述,雖然《大贏家》避開了各種“本土化”改編的難題,在劇情的改編上也比較成功,但卻依然沒有為這些“本土化”改動進行合適的收尾。

國產翻拍電影如果要獲得認可,就要把“本土化”改動進行到底,切忌犯下“虎頭蛇尾”的錯誤。

不過相較於《來電狂響》的5.8分,《大贏家》獲得6.8分也算是於淼在翻拍電影上的進步,希望這位青年導演能再接再厲,為我們創作出更多優秀的電影。

我是一木支危樓,大家對國產翻拍電影的“本土化”改動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留下你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