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银保监会再发文为实体融资“保驾护航”

重磅!银保监会再发文为实体融资“保驾护航”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一周之内,这是银保监会第二次发文强调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通知》再次提及要“疏通货币信贷传导机制”,并要求:对符合授信条件但遇到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要继续予以资金支持,不应盲目抽贷、断贷。按照市场化原则满足融资平台公司的合理融资需求,对必要的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

重磅!银保监会再发文为实体融资“保驾护航”

《通知》对信贷工作提出了九大要求:

一. 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

二.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强化小微企业、“三农”、民营企业等领域金融服务。

三. 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推动有效投资稳定增长。

四. 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五. 做好进出口企业金融服务,发挥金融在稳外贸中的积极作用。

六. 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七. 有效运用保险资金,切实发挥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

八. 规范经营行为,严禁附加不合理贷款条件。

九.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建设。

重磅!银保监会再发文为实体融资“保驾护航”

值得注意的是,8月11日,银保监会刚刚发布《加强监管引领 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提出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资金投放力度,保障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推动机制创新,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健全激励机制,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意愿。

此次《通知》再次强调,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在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同时,必须着力疏通货币信贷传导机制,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推动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近期监管层密集发声的一大主题。当前市场流动性总量充裕,多家机构预计下半年流动性合理充裕的状况将延续。与此同时,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存在,当务之急是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将市场流动性有效注入实体经济。

明确重点支持领域,满足需求有所不为

在发展普惠金融方面:

对于流动资金贷款到期后仍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要提前开展贷款调查与评审,符合标准和条件的,依照程序办理续贷。对于主业突出、公司治理良好、负债率较低、风控能力较强的龙头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加大融资支持。

鼓励信托公司开展慈善信托业务,加大对扶贫、教育、留守儿童等领域的支持。

在支持基础设施投资方面:

在不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加大对资本金到位、运作规范的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的信贷投放。

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对在建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情况和融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按照市场化原则满足融资平台公司的合理融资需求,对必要的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

在发展消费金融方面:

支持发展消费信贷,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积极满足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升级型消费的金融需求。

在做好进出口企业金融服务方面:

加强与外贸企业、信用保险机构、融资担保机构和地方政府的合作,扩大出口信用保险保单和出口退税账户质押融资。

统筹境内外金融资源,发挥合力,满足进出口企业跨市场金融服务需求。

与之前的政策措施相比,‘积极发展消费金融’是比较值得注意的措施。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在外需受阻的情况下,扩大内需成为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重磅!银保监会再发文为实体融资“保驾护航”

但近段时间来,消费增速有所回落。因此,应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发挥金融对消费的促进和提升作用,使消费成为下半年经济增长的压舱石、稳定器。

《通知》还指出,根据企业生产、建设、销售的周期和行业特征,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还款方式,适当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合理确定考核指标,避免贷款在同一时间特别是月末、季末集中到期而引发企业资金紧张。对符合授信条件但遇到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要继续予以资金支持,不应盲目抽贷、断贷。

《通知》重点强调了不能盲目抽贷的问题。例如,方式方法上,监管强调要合理确定考核指标,避免某些特定时间节点上引发企业资金紧张。

对一些暂时困难但资质较好的企业,尤其是小微、“三农”、民营企业、基础设施项目领域在符合标准和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满足其后续融资需求,避免资金断供。

小 结

本次发文传递的信号意味深长。金融是经济的血脉,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未来化解金融风险不再是单兵作战,而是与服务实体经济结合起来,通过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创新,建立多层次的融资渠道,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激发实体经济的活力,从根本上化解金融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