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頂級流量歌后,如果還唱歌,韓紅、黃綺珊都要叫聲“大姐”

1997年的7月,她毅然走向自己生命嚮往之處。願為波底蝶,隨意到天涯。今年,又到春天,李娜出家二十三年了。

她曾是頂級流量歌后,如果還唱歌,韓紅、黃綺珊都要叫聲“大姐”

提起李娜,耳朵邊總會響起那首《青藏高原》,聽著嘹亮的歌聲,彷彿恍惚之間聽到了梵音。她的《青藏高原》,一直是那麼的獨一無二。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漸漸對她淡忘,新生代的歌手一代又一代,一路無數的歌手也翻唱過《青藏高原》,然而再也沒聽到誰,在三個八度裡寬廣的音域裡,無比自由地馳騁著。


01

1963年,那是一個艱苦的年代,一個伶俐的小姑娘呱呱墜地,李娜降生了。她哭嚎的聲音,好似比平時聽到的要清亮高亢些許。

李娜原名牛志紅,在河南的鄭州出生。命運多舛,五歲那年,她的父親逝世,與母親和妹妹相依為命。貧苦的生活,讓李娜比別的孩子更加的堅強,更加的用心去追尋自己喜愛的東西。

她曾是頂級流量歌后,如果還唱歌,韓紅、黃綺珊都要叫聲“大姐”

面朝黃土背朝天,母親沒有更多的東西能夠給她,但母親瞭解女兒,她發覺李娜在唱歌方面有著不一樣的天賦。

在母親的支持下,13歲的李娜,憑著自己的努力考進了河南戲曲學校,邊攻讀表演,邊維持生計。

1981年畢業後留校實驗團演出多部傳統豫劇,1984年進入河南省豫劇院一團,1986年轉入河南省歌舞團工作。此時的李娜在河南已經頗有知名度。


02


深知自己的終點不止於此,李娜沒有滿足。她辭了職去了南方,在那裡學習歌唱的技術,但是在那裡沒有她找到適合自己的舞臺。

於是,她輾轉來到了北京,試圖在這裡,找到未來的方向。在河南小有名氣的她,來到北京,卻依然步履維艱。

沒有公司,沒有助理,她只能自己到處奔波,找公司、找機會,有時候食宿都成問題。皇天不負有心人,在努力和實力俱佳的條件下,李娜簽約了華藝公司,生活的問題得到了解決。接下來她開始專注發展自己的演唱事業。

她曾是頂級流量歌后,如果還唱歌,韓紅、黃綺珊都要叫聲“大姐”

在訓練演唱的道路上,她對自己的苛刻讓人難以想象。在接到一首作品的時候,她的練習方法是,對歌曲一字一句進行反覆推敲、仔細打磨,直到滿意為止。

她令人驚歎的勤懇和高要求,結果就是每次去到錄音棚錄歌,幾乎都是一遍過,無可挑剔。

在沒有演出的空閒時間裡,她很少去做什麼應酬,最喜歡做的事就是躲在家裡練聲。唱歌對別人而言是工作,對她而言是追求。

李娜曾向很多媒體坦言,她的聲音沒有什麼先天優勢,全是後天“自我摧殘”出來的。所謂天賦,是上天給你的本錢,上天給她的不多,她決定自己去要。

03


苦練唱歌發聲,讓李娜的身體變得虛弱,隔三差五感冒發燒要去醫院。她沒有放棄,堅持了下來。堅持的訓練讓她的演唱技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李娜唱功有多強?

她的聲音可以在三個八度的音域內自由馳騁,在縱橫無礙的空間中能將作品發揮得淋漓盡致。樂評人如是說。與她同期的歌手,諸如毛阿敏、韋唯這些流行樂壇閃耀的明星,她們的高音支撐大約在E5左右,而李娜,直到B5仍然有非常好的支撐和控制。

她曾是頂級流量歌后,如果還唱歌,韓紅、黃綺珊都要叫聲“大姐”

無論是發聲能力還是藝術表達,不管在哪個時代,李娜都仍屬國內流行女歌手中最拔尖的幾個人之一。

李娜27年前,舉辦了一場音樂會,如今仍保留了珍貴視頻資料。據說這也是第一次“中國流行歌手與交響樂隊的同臺獻藝”。依託自身強大的唱功,李娜成為為數不多能駕馭得了交響樂團的流行歌手。


04


現在的年輕人,不瞭解李娜昔日的輝煌,到底到了什麼程度。換言之,李娜是當時樂壇的“頂級流量歌后”,且當之無愧。她獲獎無數,且均是業界認可且有高度的賽事。

她曾是頂級流量歌后,如果還唱歌,韓紅、黃綺珊都要叫聲“大姐”

1988年,李娜獲得了全國“如意杯”歌手大賽通俗組第一名;

1990年,獲得“第二屆全國影視十佳歌手”大獎;

1992年,獲“第三屆全國影視十佳歌手”大獎;

1996年獲“歌壇輝煌二十年”成就獎及“歌壇流行十年”成就獎。

十年的時間裡,她一度為160多部影視劇配唱過200多首歌曲,產量之高令人感嘆。當時影視劇中很多名聲大徹的歌曲,其中一大半是由李娜演唱的。質量之高讓人佩服。再也想不到如今還有哪位歌手、明星,可以做到這樣的境界。很多圈內的人士都說,李娜如果唱到現在,必定是佇立在流行樂壇巔峰的元老級歌后。

05

遁入空門二十餘載,李娜早已不在“江湖”,但“江湖”仍迴盪她的傳說。很多的年輕人對這個名字早已陌生,稍接觸音樂領域的朋友可能會知道,“哦,唱《青藏高原》的那個李娜”。

她曾是頂級流量歌后,如果還唱歌,韓紅、黃綺珊都要叫聲“大姐”

那個唱《青藏高原》的歌后李娜,當年到底有多火多強多厲害,我們只能在回憶裡和歌聲裡窺伺一二了。流行樂壇“江湖”多年的“腥風血雨”,感謝有你濃墨重彩的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