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善:從皇位繼承人,到“忠冠當時”的禮親王

“長生不老”一直是古代帝王長久以來的追求。不過,皇帝也是人,而不是所謂的“

奉天承運皇帝”,更不是“天子”,自然也會生老病死。相反,大部分皇帝不僅沒能做到“長生”,反而會比較短壽。“天子”一說無非就是誆騙一下外人,對於自己的身體,皇帝們也是有自知之明的。所以,為了在自己死後皇權能夠平穩的過渡,不少皇帝便早早的冊立太子。君不見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兄弟相殺。

代善:從皇位繼承人,到“忠冠當時”的禮親王

玄武門之變

清太祖努爾哈赤在挑選“繼承人”一事上也是格外慎重,從褚英被殺到代善被廢,最終心灰意冷,為了避免死後的皇位爭奪,推出了“八王共治”

不過,令努爾哈赤沒想到的是。代善,這個曾被自己選為“儲君”,後又被廢的兒子,最終卻成了“大清”政權安穩過渡的定心丸,避免了後世的“奪嫡之戰”。

野心勃勃的代善

努爾哈赤的第一位繼承人是褚英,這個戰功赫赫的嫡長子是當之無愧的“太子”。不過,褚英一掌權就急於擴大自身勢力,打壓其他兄弟、大臣。遭到“四大貝勒”

“五大重臣”的聯手控告,之後又因“意圖謀逆”而身陷囹圄。最終,努爾哈赤在深思熟慮兩年之後,誅殺太子褚英。

代善:從皇位繼承人,到“忠冠當時”的禮親王

影視劇作品中的代善

太子褚英被廢一事,除了褚英操之過急打壓兄弟、大臣咎由自取以外,背後也浮現出代善的影子。

“四大貝勒”、“五大重臣”的聯手“控告”是褚英喪失繼承人身份的最直接原因。

“四大貝勒”是指受努爾哈赤重用的四個子侄。他們是:次子代善、侄子阿敏、五子莽古爾泰、八子皇太極。

“五大重臣”是指從努爾哈赤起兵開始,一直追隨左右的費英東、額亦都、扈爾漢、何和裡和安費揚古。

這九個人都是“後金”基業的基石,他們的“控告”,在努爾哈赤的心裡也是佔據相當大的比重。

但當我們仔細品讀,卻發現“四大貝勒”、“五大重臣”聯手“控告”的

幕後推手,卻直接指向了代善!

代善:從皇位繼承人,到“忠冠當時”的禮親王

清初“四大貝勒”畫像

按理說對於控告褚英一事,“五大重臣”是不應該參與的。此時,努爾哈赤為了

擺脫對“五大重臣”的依賴,加強“汗”權,正逐漸提高親貴們的權勢。況且,褚英作為太子,代父行國事是經過努爾哈赤授權的。身為努爾哈赤的接班人,褚英必定是他們未來的效忠對象。得罪未來之主,顯然是不明智的。身為外臣,去控訴太子,參與皇家內部“家事”,難免有“僭越”之嫌。因此,即使“五大重臣”受到褚英的極力打壓,也只能敢怒不敢言,絕不會貿然去指責太子。

再看“四大貝勒”,阿敏作為努爾哈赤的侄子,也算半個“外人”,沒有絲毫繼承大統的可能。莽古爾泰和皇太極雖然身為皇子,但此時年紀尚輕,雖屢立戰功,但相較於大哥褚英還是存在不小差距。

唯一能與褚英抗衡的只有代善。他是努爾哈赤的次子,女真沒有嫡長子繼承的傳統,況且代善也是大福晉所生,所以在身份上並不次於自己的大哥。在軍功方面面,代善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曾被努爾哈赤賜予“有清一代,僅為代善所獨有”的“古英巴圖魯”稱號,以此可見其功勞之高。

代善:從皇位繼承人,到“忠冠當時”的禮親王

影視劇作品中的褚英和代善

所以,真正能撼動褚英,並且能從中獲得巨大“收益”的只有代善。

當然,以代善一人之力對抗褚英,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即使聯合“四大貝勒”其他三位也還存在變數,容易陷入爭嗣之嫌。所以加上德高望重的“五大重臣”無疑是最穩妥的。加之褚英的步步緊逼,最終,九個後金的頂樑柱一拍即合,順利的廢掉了太子。

從太子被廢一事,我們足以見得代善的野心,對於皇帝之位,代善也是垂涎三尺。褚英政治上的失誤正好給了代善機會,當然,他也抓住了這個機會。

代善和皇太極的交鋒

褚英被廢后,代善在努爾哈赤決戰烏拉、攻克旅順的戰役中,建言獻策,立下大功,逐漸成了僅次於努爾哈赤的二號人物。努爾哈赤更是曾在一眾大臣面前宣佈:

“待我死後,將我諸幼子及大福晉交由大阿哥撫養”。

這種“託孤”的舉動,儼然坐實了代善的儲君身份,不過,在接下來的一連串鬥爭中,代善卻敗下陣來。

代善:從皇位繼承人,到“忠冠當時”的禮親王

影視劇作品中的努爾哈赤大福晉:阿巴亥

首先而來的是“大福晉事件”。

天命五年三月,努爾哈赤的小福晉代因扎向努爾哈赤報告了這樣一件事:

據史書記載:大福晉曾二次備辦飯食,送與大貝勒,大貝勒受而食之。又一次,送飯食與四貝勒,四貝勒受而未食。且大福晉一日二三次差人至大貝勒家,如此來往,諒有同謀也!福晉自身深夜出院亦已二三次之多。

事關儲君代善和自己的大福晉,努爾哈赤自然異常慎重,遂派出扈爾漢、額爾德尼、雅遜、莽阿圖四人進行調查,並最終坐實了此事。

在對於這件事情的處理上,雖然女真有“父死子妻庶母”的傳統,但還是引起了努爾哈赤的震怒。不過,畢竟努爾哈赤“有言在先”,最終他放過了代善,只是借大福晉窩藏綢緞、蟒緞、金銀財物的罪名遺棄了大福晉。

代善:從皇位繼承人,到“忠冠當時”的禮親王

影視劇作品中的碩脫和代善

雖然代善在這件事上成功脫身,但他的“儲君”之位,顯然已經不牢固了。

在之後的“住房事件”和“碩脫預謀叛逃事件”中,代善暴露了其貪財嗜殺的本性。

在“住房事件”中,代善屢次向努爾哈赤表達對自己新分配住房的不滿,索要努爾哈赤的居所,之後更霸佔其子嶽託的住所

在“碩脫預謀叛逃事件”中,真相尚不明確之時,代善極力撇清關係,三番五次請求處死兒子碩脫,之後更查出其虐待嶽託、碩脫二子,引起努爾哈赤的極度不滿,對子尚如此,又怎能令群臣兄弟信服呢,最終,代善失去了儲君的位子。

代善的被廢,一方面是自己的咎由自取,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其政治上的不成熟。後世史學家曾對“大福晉事件”進行了一系列探討,對於此事,皇太極難逃干係。

代善:從皇位繼承人,到“忠冠當時”的禮親王

影視劇作品中的皇太極

如果說褚英被廢是代善帶領兄弟們的反擊,那麼“大福晉事件”就是皇太極的主動出擊

皇太極的政治能力顯然高出代善不止一籌。從褚英被廢,他看到了繼承皇位的希望。褚英能倒臺,代善自然也能。能和兄長並稱為“四大貝勒”,皇太極自然也有著過人的功勳,為此他一直隱忍著積蓄力量。

此事的本質是小福晉代因扎和皇太極的各取所需

“妾舉發福晉, 則殺有罪之福晉, 並以舉發之妾與夫同居”。

這是努爾哈赤對後宮立下的規矩。所以,當皇太極找上門來的時候,代因扎自然不會拒絕。

值得一提的是,在後續努爾哈赤委派調查事件的四人,除扈爾漢與代善互有仇怨外,其餘三人皆已投於皇太極的麾下。

代善:從皇位繼承人,到“忠冠當時”的禮親王

皇太極畫像

這也說明了皇太極的勢力已經完全超過了代善,即使沒有後續的兩個“作死”事件,代善最終也未必敵得過皇太極。

皇位安穩過渡的定心丸

代善被廢以後,努爾哈赤並沒有再立太子,而是推出了“八王共治”。儼然是對自己的兒子們傷了心,又怕日後陷入兄弟相殘的局面,索性大家一起相互牽制吧。八王是指八位八旗的旗主。每旗相互獨立,互不隸屬。

天命十一年,努爾哈赤病逝,在其為指定繼承人的情況下,選出新的“汗”成為大金的頭等大事。

此時,最有希望奪得“汗位”的是代善、皇太極。一說努爾哈赤曾有意傳位多爾袞,但此時多爾袞尚年幼,毫無建樹,也不是旗主,自然沒有能力和哥哥們抗衡,自然略過。

代善:從皇位繼承人,到“忠冠當時”的禮親王

影視劇中的多爾袞

代善和皇太極二人中,代善手握兩紅旗,實力不容小覷,不過最後,代善轉而推舉了皇太極繼位,得到努爾哈赤子侄的一致贊同。最終,皇太極繼位。

代善在繼位一事上的謙讓之舉,一方面是自知不敵皇太極,不如退而求其次,落個好下場。另一方面也能看出,從其被廢以後,對於繼承大寶的慾望也已消融。在皇太極死後的奪嫡之爭中的表現,更加能印證。

不知道是不是女真傳統,皇太極死後也沒指定繼承人。

代善:從皇位繼承人,到“忠冠當時”的禮親王

影視劇作品中的豪格

奪嫡之爭也遠比努爾哈赤死後更激烈。代善、豪格、多爾袞、多鐸等人都是競爭的有力人選,奪嫡之戰一觸即發。不過,此時的代善已然沒有了爭位之心,轉而力主由皇太極子嗣接替。最終,在豪格與多爾袞的角逐中,皇太極之子福臨繼位。

代善,從充滿野心鬥敗褚英,到與皇太極對決中的敗落,最終選擇把皇室和國家的安寧放在了第一位。他使清軍入關之前的兩次嗣位能夠順利進行,穩定了滿清入關前的統一大局,不愧為努爾哈赤子孫的“大家長”,滿清安邦定國的“定心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