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百鸟朝凤》: 以"唢呐"为象征,浅谈影片带来的价值和思考

文|奶油小肚肚


"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电影《百鸟朝凤》围绕唢呐技艺兴衰荣辱的历程,讲述了老一代唢呐艺人焦三爷和徒弟游天鸣因唢呐而发生的故事。无双镇,主人公焦三爷是德高望重的唢呐艺人,在他冰冷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对唢呐无比热爱的心,他是传统文化的坚守者,而徒弟游天鸣也在他的影响下成为唢呐技艺的传承者

社会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唢呐匠难以为生,只能外出另谋生路,焦三爷和游天鸣师徒二人却靠着一份执着,用生命守护唢呐艺术。

电影《百鸟朝凤》: 以

在我看来,电影中最重要的"唢呐"蕴涵着丰富的价值和意义。从唢呐本身的外形它告诉我们待人处事该低调、谦虚,唢呐对人的品性要求也极高,不论是唢呐匠还是被吹奏百鸟朝凤曲子的亡人,都应该德才兼备,受人敬仰和尊重;唢呐地位的下降是伴随着焦三爷的生病死亡呈现的,从前的辉煌与荣光,今日的衰败与没落,唢呐的命运是部分传统文化的缩影,在社会文明的进程中,冲突与挣扎,有悲剧性意味,也让人深思;唢呐是一种象征,工匠精神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华民族的精髓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


1."唢呐就是这样,调越高,个头儿就越小。"


电影《百鸟朝凤》: 以

游天鸣和师弟蓝玉前后被送进焦师傅家学吹唢呐。师弟蓝玉天资聪颖,拜师前顺利完成焦师傅出的考题,也常被师傅带出去见世面,而先进家门两个月的天鸣,因天赋不高迟迟得不到认可,不是被叫去下地干活就是焦师傅让他在河边练习吸河水。当师傅第一次把一支真正的唢呐亲手交给蓝玉时,天鸣夹杂着愤怒委屈的心情离开焦家,后因怕辜负父亲的信任,加上割舍不掉期盼已久的"百鸟朝凤"返回焦家。


焦师傅只说了一句"回来啦",就好似什么都没有发生,在桌上为天鸣早准备了一支唢呐,一支焦师傅当年吹的第一支唢呐,小小的、经历岁月磨砺的唢呐。焦师傅对天鸣说:"唢呐就是这样,调越高,个头儿就越小。"唢呐的外形丝毫不起眼,但是越是内敛越是在关键时刻一鸣惊人。焦师傅不仅是在教导天鸣深入认识唢呐,更是让我们借唢呐学到它谦逊、低调的品格,做人做事理应如此。

电影《百鸟朝凤》: 以

"百鸟朝凤,敬送亡人"。作为唢呐匠的最高境界就是领奏一曲《百鸟朝凤》,百鸟朝凤一代人只能传一个人,能够吹此曲子的唢呐匠必须要"天分高,德行好",而被祭奠之人也需要有高尚的品德。


例如在金庄村长去世后,村长的家人请求焦师傅吹一曲"百鸟朝凤",并且声称"钱不是问题,只要师傅愿意。"焦师傅摇头拒绝了,在他看来,这个老爷子当了多年的村长,把村里其他几家姓氏的人基本都挤走了,这才因此成为金庄的第一大姓,从这点来看,村长的德行配不上"百鸟朝凤"这曲子。


恰好相反的是,窦村长去世时,焦师傅最后一次吹响了"百鸟朝凤"。因为窦村长打过鬼子,剿过土匪,带人修水库,让石头压断了4根肋骨,这样德高望重的人才配得上这曲子。焦师傅用唢呐吹响的不仅是一首曲子,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气节。

电影《百鸟朝凤》: 以


2."从前出活的时候,唢呐匠坐在太师椅上,孝子贤孙跪倒一大片,千感万谢的""可现在,谁还把咱唢呐匠当回事啊"。


八十年代初,十多岁的天鸣被父亲送去学唢呐,天鸣没能成功通过焦三爷的拜师测试,父亲恨铁不成钢,拿起水瓢就狠狠打了天鸣一顿,在父亲看来这是他儿时未能完成的梦想,一定要儿子替自己实现。由此可见,在那个年代,学唢呐既要有天分,还需要有好的品德,一旦学成吹唢呐的传统技艺是一件无比荣耀的事情。


唢呐,既是民间一门传统的技艺,也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像焦三爷这样的老手艺人耗尽一生心血,只为守护住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保住中华民族的精髓之一。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在中西方文明的对比下,传统唢呐文化和唢呐匠人遭遇前所未有的尴尬。

电影《百鸟朝凤》: 以

长大后的天鸣独挡一面,焦三爷将焦家班解散,成立以天鸣为首的游家班,第一次出活就是天鸣朋友的婚礼。朋友借着和天鸣是从小玩到大的兄弟,免了接师礼,甚至在游家班演奏唢呐的中途强行打断天鸣,给了大红包,还让天鸣不要太较真,随便吹吹得了。社会环境的变化,新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对唢呐班子愈来愈不重视,唢呐从一种文化的象征沦为一种凑热闹的工具,变得可有可无。一方面是唢呐文化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文明的发展,另一方面是随着外来文化的进入,大家的兴趣点发生了改变,需求越来越多样化。


中西方文化的冲突明显发生在一位老爷子的寿宴上,游家班的唢呐吹了一半,却进来一群洋乐队,没有见过这个场面的乡亲们都被吸引过去,好奇地看着台上的女孩儿又唱又跳。天鸣一行人都愣住了,从未想过有一天曾无比受欢迎的唢呐会遭到这样的冷遇。在焦师傅的鼓励下,天鸣的游家班重新吹起了唢呐,两种乐声此起彼伏。这更像是一种抗争,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抗争,这场抗争在几个地痞流氓的扰乱中更具悲壮色彩,从轻视到不被年轻人接受,唢呐文化到底能不能最终被保住?


如焦师傅一番感慨所言,"从前出活的时候,唢呐匠坐在太师椅上,孝子贤孙跪倒一大片,千感万谢的""可现在,谁还把咱唢呐匠当回事啊"。焦三爷的死伴随着的是唢呐文化的没落,游家班再也聚不齐,只剩天鸣在苦苦挣扎和坚守。就连曾经千方百计想送天鸣拜师学唢呐的父亲,也劝天鸣不要再坚持了,好好外出找个工作多赚点儿钱成家。

电影《百鸟朝凤》: 以

电影的后半部分有讽刺,有同情,有无奈,也有惋惜。曾经受到欢迎的唢呐成为卑微的象征,成为老大爷街头行乞的工具。焦三爷的去世,天鸣极力想找回游家班完成师傅的遗愿,师兄弟们宁肯在工地受苦也不愿再回去,唢呐匠在大家心中从前有多荣耀,现在就有多衰败。天鸣在焦三爷墓前,怀着复杂的心情吹下了"百鸟朝凤",在唢呐声中,天鸣好似看见了师傅的身影,静静地看着他。随着师傅的背影和天鸣的唢呐声,影片缓缓落幕,没有告诉观众确定的结尾,千言万语,由得观众自己揣摩。


3."咱们唢呐是一门匠活,既然是匠活,就得有人担起责任,把这活传承下去""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的人,他才能拼着命把这活保住传下去"。


唢呐表面只是一根管身木制的演奏乐器,单独放置毫无生命力,但是唢呐能流传下来,成为民间表现力较强的乐器,刚中有柔,柔中带刚,这需要有一代又一代的唢呐匠传承下来,唢呐匠才是赋予唢呐生命力和丰富曲意的人。


例如影片中的焦师傅声名远扬,家长们上赶着把孩子送来学艺。天赋异禀但是性格好动的蓝玉,资质一般但是勤学苦练的天鸣,焦师傅在两人当中选择了天鸣继承自己的衣钵,在焦师傅看来"咱们唢呐是一门匠活,既然是匠活,就得有人担起责任,把这活传承下去""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的人,他才能拼着命把这活保住传下去"。天鸣在大火中抢救回了唢呐,做事也踏实上进,点滴的细节呈现出个人的品质,焦师傅希望天鸣能够把唢呐传承下去。

电影《百鸟朝凤》: 以

焦三爷吐血也要完成"百鸟朝凤"的曲子,这种不顾生命安危的牺牲不仅是为了完成一套仪式,更重要的是尽好自己的职责,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维护唢呐文化的尊严,保护传统文化的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悲剧意味的反抗,使得焦三爷身上富有一种传统文化捍卫者的高贵精神。


焦三爷这一人物形象隐喻着导演吴天明心中坚持的艺术情怀,《百鸟朝凤》作为吴天明导演的最后一部遗作,为这些具有工匠精神的传承人唱响一曲生命的挽歌。

如著名导演贾樟柯所说:"《百鸟朝凤》表现出对文化本身的'在意',这个时代在意这样事情的人不多了。只要看五分钟,就会被这部电影打动。"


唢呐不应该被我们遗忘,更不应该被外来乐器所取代。时代潮流下,以唢呐为代表的民间优秀技艺不应该消亡,如果有那一天,将会是优秀文化的衰退,也会是民族精神的流失。

传统文化的精髓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唢呐和民间技艺的价值更应该值得人去关注。

电影《百鸟朝凤》: 以

总的来说,这部小众的文艺片值得一看,以"唢呐"为桥梁,演绎平凡人不平凡的一生,表达出对具有工匠精神的唢呐艺人的赞扬;也有对民间艺人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无奈和同情;更重要的是对唢呐承载着的传统文化命运的深入思考,唢呐班分崩离析,唢呐文化的没落,背后是一个时代的远去,我们该如何保护好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让优秀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传承下去?


—END—

图|网络

文|奶油小肚肚

欢迎关注@奶油小肚肚,读书、看电影的生活日记,克服拖延症,一起思考和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