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百鸟朝凤》的文化传承,时代变迁下的唢呐

电影《百鸟朝凤》是吴天明导演的遗作,斩获多个奖项,可以说这是一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

电影《百鸟朝凤》的文化传承,时代变迁下的唢呐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电影被包装成商品,只是获利的工具,像这样的一部有深层次的弘扬文化,彰显出中国的匠人精神的作品少之又少。

影片焦三爷是这部影片的灵魂

为什么说焦三爷是这部影片的灵魂呢?焦三爷是一个固执的人,但是他对唢呐情有独钟,不单单是喜欢,唢呐已经融入了他的一生,为了传承唢呐,牺牲很大。

前半部分关于唢呐的地位还是蛮高的,天鸣的父亲对焦三爷可以说毕恭毕敬,只为天鸣能让他拜入焦三爷门下,这里有两个原因,其一十圆了天鸣父亲的心愿,天鸣父亲遗憾没有学到唢呐,只能让儿子替自己达成愿望,其二,学会唢呐是一件能光宗耀祖的事,家人会以天鸣为荣。

电影《百鸟朝凤》的文化传承,时代变迁下的唢呐

电影的前半段表明了唢呐的技艺在百姓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焦三爷收徒要求十分严厉,但是骨子里对徒弟甚是疼爱的。选择一个合适的徒弟作为自己传承人,就像焦三爷在仪式上说的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的人,才能拼着命把这活保住传下去。传承人必须要担起这份责任,坚守下去。

事实证明,焦三爷的这两个徒弟,选中了天鸣作为继承人是对的。

百鸟朝凤这是一个哀曲,并不是什么人都能享用他,有些人去世,一般四台吹奏,家庭经济好点的八台吹奏,而且迎师礼是对吹奏人的尊重。

电影《百鸟朝凤》的文化传承,时代变迁下的唢呐

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能享受百鸟朝凤,有钱也不行,这就是焦三爷一辈子所遵守的底线。他不会为了钱而去吹百鸟朝凤,放到现在来讲就是具有非常高的敬业精神。

拜入门下,苦练技艺,将唢呐进行到底,这是一种优秀精神。

后半段,由于时代发展,唢呐越来越不受重视,甚至游家班散伙,身患重病的焦三爷依旧积极的集合人一起吹奏唢呐,不能没有唢呐。自己得了重病没钱医治,卖掉牛只为徒弟天鸣置办一套新家伙,他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唢呐。所以,焦三爷是本片的灵魂所在。

电影《百鸟朝凤》的文化传承,时代变迁下的唢呐

新旧交接,唢呐的传承

唢呐作为中国传统技艺,是应该被保护的,时代变了,以前备受重视的唢呐如今人人弃之。有一段戏印象深刻,传统唢呐和西洋乐对抗的时候,竟有人过来出双倍价钱让他们不要吹唢呐了,这是唢呐匠人可谓一种致命打击,更是一种自尊伤害。

游家班的人纷纷散伙离开,就连天鸣的父亲、母亲都让天鸣改行,唢呐的辉煌已经成为了过去。

更有甚者,有人在吹唢呐行乞,沦为了乞丐。

电影《百鸟朝凤》的文化传承,时代变迁下的唢呐

这里是非常悲哀的表现,前期唢呐多么的兴盛繁荣,后期竟沦为乞丐一般,一股凉凉涌上心头。

传承上百年的唢呐技艺难道就这样断掉了吗?影片中透漏着一股凄惨的凉意,好在唢呐成为了国家保护对象,也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重视中国传统文化

如果不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老一辈的技艺就要消失了,这可是传承上百年的文化呀,值得我们深思。像焦三爷这种灵魂式人物坚守住内心,这也是一种文化传承,我们要保护好这些财富。

电影《百鸟朝凤》的文化传承,时代变迁下的唢呐

现在商业片泛滥,只为票房,缺失了一些人文精神,一些中国精神,文化也不是一层不变的,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出改变,与时俱进,结合现代精神,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毕竟文化是我们的软实力,它一样重要,不可或缺。唢呐这种民间艺术给了我们多少感染力,这是一种悲哀的艺术,所以我们要保护并且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