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智商高的孩子,通常都有這些"怪癖",家長別無知亂管教

一般在大部分老師和家長的眼裡,優秀的孩子就是上課的時候好好學習聽老師的話,回到家聽父母的話,不跟父母反著來。他們不會搗亂,也不會做不該做的事情惹事生非,沒有所謂的"怪癖",他們就是很優秀的孩子。但這些傳統意義上的說法,並不能定義所有的孩子。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個行為習慣,我們覺得正是很正常的事,但在有些人眼中卻是一件很怪的事,也就成為了"怪癖"。同時有的小孩也是會有一些獨特的癖好。

李玫瑾:智商高的孩子,通常都有這些

有這3種奇異的行為"怪癖"是孩子潛在的高智商的人,父母發現了嗎?

1.常常坐在椅上發呆

"有的小朋友總是喜歡自己一個人在房間裡待著,也不跟人說話,就自己發呆,一坐一兩個小時一句話也不說,家長們很擔心是不是孩子有自閉症啊。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們不必太擔心過早的去下結論。

當我們在發呆的時候,我們的身體處於一個放鬆的狀態,大腦會更加的注意力集中,從而思考問題。這樣的孩子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更容易去鑽研,以後工作極有可能跟創作,研究類型方面相關。

李玫瑾:智商高的孩子,通常都有這些

2.經常喜歡搞惡作劇

每個孩子都會有調皮搗蛋的一段時間,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家長們不要急於盲目去發脾氣,因為經常搞惡作劇的時候大腦在高速的轉動,動手能力也會大大提高,從側面的提升了這個孩子的創新的能力。有條件的家長們可以給孩子買一些利於提高創作的小玩具,一些創作類的繪本或者是拼圖魔方之類的,激發孩子潛在的高智商。

李玫瑾:智商高的孩子,通常都有這些

3.喜歡問為什麼

孩子對一些事物產生好奇的時候,說明孩子具有想象力,經常的對父母說為什麼,這個東西為什麼是這樣的,為什麼不能是那樣的,我能不能把它改成別的樣子。父母們千萬不要去厭煩,懂得問為什麼是因為孩子的想象力豐富,對事物有很強的探索心,一但父母覺得這是些無關緊要的問題而不去回答甚至是忽略,這種潛在的求知慾,會慢慢的消失不見,應有的智商也會被埋沒。

李玫瑾:智商高的孩子,通常都有這些

如何充分發揮高智商孩子的潛力?

1)不要隨意打斷孩子的"怪癖"

孩子喜歡研究小動物,有時走著走著就會被吸引,並且會花時間"研究"它們,或者遇到什麼好奇的事情想說與你聽,這時候千萬不要覺得不耐煩沒有意義。只要孩子在釋放專注力,就說明能力處於進步的狀態。

李玫瑾:智商高的孩子,通常都有這些

2)給孩子製造機會

自然的機會總是有限的,如果發現孩子有某種天賦,父母可以給孩子創造機會,使其往專業的方向發展。

父母也可以研究相關領域的知識,適當的時候給孩子解決疑惑。

3)鼓勵孩子嘗試

有時孩子有想法,但沒勇氣去實踐。

父母一定要充當鼓勵者或者帶領他們去勇敢的嘗試,告訴他們即使失敗了也沒關係,重頭再來肯定能得到很多知識,經驗也是一種獲得。

李玫瑾:智商高的孩子,通常都有這些

4)教孩子學會記錄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孩子的研究發現是一種思想上的收穫,如果用筆記錄下來,就可以變成實質的"總結"。

孩子可以通過反覆觀看自己的研究結果,從中發現一些新規律。

想要把高智商轉化成能力,離不開父母的培養和支持。給孩子提供正確的人生方向,多鼓勵,多理解,"天才"才會真的誕生。

大家都想要孩子身後有見識的父母,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

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李玫瑾:智商高的孩子,通常都有這些

所以李玟謹教授給大家推薦以下的書籍,一共10冊裡包含了如何合理科學的去教育孩子。

李玫瑾:智商高的孩子,通常都有這些

李玫瑾教授推薦一套《兒童情商培養繪本》,《情緒管理和人格培養》(10冊)

李玫瑾:智商高的孩子,通常都有這些

包括:友誼、禮儀、誠實、助人、大聲說不、規則、我要自己來、危險、噓,安靜、責任,塑造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娃在看完其中一本《禮儀》後,學習到了其中不少禮儀的知識,鄰居也誇他真是個有禮貌的孩子

李玫瑾:智商高的孩子,通常都有這些

2-8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準備一些認知類、行為習慣類、情緒處理、入園小故事類的繪本,還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李玫瑾:智商高的孩子,通常都有這些

在3歲之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李玫瑾:智商高的孩子,通常都有這些

健全的性格會讓“雛鷹”的翅膀更有力量,有了力量他們會飛的更高更遠。不要錯過了幫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最佳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