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梅州大埔村民将百年历史牌匾捐给了博物馆


近日,大埔县博物馆馆长邓亿娜带队来到百侯镇,在镇文体中心主任丘国杰的引领下,到侯南村详细了解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议大夫第“怀德堂”牌匾的具体情况。

文化传承!梅州大埔村民将百年历史牌匾捐给了博物馆

侯南村村民涛叔向邓亿娜一行介绍祖屋中议大夫第的历史渊源,据涛叔介绍,“怀德堂”牌匾是中议大夫第的堂匾。当初,涛叔的曾祖父到上海经商,发家致富后回乡新建祖屋,1893年,新屋落成,涛叔曾祖父花费了300大洋制作此匾。整块匾额长223厘米,宽82厘米,厚4厘米,重约150斤,金底黑字,为清光绪年间的探花王承基所题。为了运回此匾,主人也花费了不少心思,先是从上海水运至汕头,再到高陂镇,后再请人搬抬回百侯,至今,此匾已有127年的历史。金底黑字牌匾在梅州地区较为罕见,而早在2000年,这块牌匾曾遭人偷窃,因当时祖屋还有人居住,牌匾并未被盗走。

文化传承!梅州大埔村民将百年历史牌匾捐给了博物馆

如今,涛叔认为将牌匾放到博物馆才能得到妥善保管,因此,此匾已运回县博物馆。邓亿娜表示,非常感谢百侯镇政府和村民涛叔一家对大埔文博事业的支持,文物收藏是一件功在当代、利民千秋的大事,而文物最好的去处就是博物馆“希望广大群众能够和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宣传、收集、保护好这些珍贵文物,传承、弘扬大埔的珍贵历史文化,为我们大埔的文旅发展做出贡献。”

文化传承!梅州大埔村民将百年历史牌匾捐给了博物馆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