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從哪些動植物身上得到了啟發,併發明瞭什麼?


仿生學是一個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從古至今,有許多發明創造就是從自然界中的動物身上得到了啟發,早在春秋時期,魯班就根據了天空中的鳥兒飛行原理製造了竹木鳥,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後來,1903年12月17日,萊特兄弟試飛了世界上第一架飛機“飛行者一號”。根據鳥類的飛行原理製造飛機,這就是仿生學在古代時候的應用。

人類從哪些動植物身上得到了啟發,併發明瞭什麼?

古代先民用智慧與靈巧的雙手製作工具,人們在捕魚的時候發現魚兒可以在水中自由自在的遊,速度還非常的快,於是人們就模仿魚兒的樣子,用木漿代替魚鰭,船尾也放置木漿,正是有了這第一步的發明創造,後來才逐漸複雜起來,發明出了舵和櫓,讓船隻可以航行得更快,轉彎更方便。

人類從哪些動植物身上得到了啟發,併發明瞭什麼?

見飛蓬轉而知為車,古代人在看到隨風轉動的飛蓬草時,得到了啟發,製造了裝有輪子的車,從此之後,人們在遠行的時候就變得簡單多了,不再需要用雙腳走完千里的路程了。無論是竹木鳥還是木船、木輪車,這些都是從身邊的動植物身上得到的啟發,當然,這離不開先民們的聰明才智。

說到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發,大家肯定會想到這件事,那就是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發然後發明了聲納與雷達,不過,還有另一種說法是這樣的,聽我道來:

人類從哪些動植物身上得到了啟發,併發明瞭什麼?

1917年,羅伯特·沃特森·瓦特成功設計出了雷暴定位裝置,這個裝置標誌著雷達的誕生,不過此時的人們並不確切地知道蝙蝠可以發射超聲波來進行回聲定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雷達技術已經廣泛使用了,被裝在了艦艇、船隻上,還建立了專用的雷達站點,1941年,蘇聯開始在飛機上裝備具有預警作用的雷達。那麼這種雷達技術是基於什麼原理呢,是基於無線電波可被髮射並可以接收物體反射的回波的原理。

而聲納呢,最早是在1906年由英國人劉易斯·尼克森發明的,同樣要早於人類對於蝙蝠的理解。可以知道,在發明雷達與聲納的早期階段,蝙蝠所具有的回聲定位的本領並沒有給人帶來多少實質性的啟發。其實,在雷達與聲納被髮明之前,有人就猜測蝙蝠可以進行回聲定位了,只不過那時候沒人願意相信。

你相信哪一種說法呢,可以在下面說出來哦。

除了這些,人們還根據玫瑰花瓣效應,將其中的原理應用到了處理細菌汙染、重金屬汙染方面,根據荷葉效應,發明出了各種具有自清潔效應的器具。根據蒼蠅的複眼,發明了“蠅眼”照相機,以及在抗霧材料上的應用。

人類從哪些動植物身上得到了啟發,併發明瞭什麼?

從一種名為船蛆的軟體動物身上,人們發明了盾構機,這種工程機械在人類開挖隧道上出了一大份力。根據壁虎等動物能在牆壁上爬行,人們發明了高粘結性表面。

除此之外,大自然界中還有許多的奧秘還沒被人發現,從動植物身上發現的小小本領都可能啟發人類發明出有利於人類發展的設備,它們是人類在自然界中的老師,仿生學作為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正不斷地從動植物身上發現學習,從而為人類造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