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是永遠,其實並沒有明天

你以為是永遠,其實並沒有明天

1

端午節前,合肥下了一場大雨,香樟雅苑小區中間的池塘積了不少雨水。是夜,驟雨初歇,蛙鳴四起。

不幾日天光放晴,我帶娃在小區遛彎,發現不少小孩圍在池塘四周。細一觀看,原來池塘里長出了無數的小蝌蚪。

蝌蚪顯然是剛出生不久,模樣很小,在池塘底部的石塊上游來游去。我想,幸虧這次雨水,否則它們根本沒有機會來到這個世界!

昨天清晨,我帶娃在池塘邊看蝌蚪。池塘的水還有很多,蝌蚪像一個個黑色的小精靈,在水中嬉戲不止。不曾想,今天早上池塘的水就乾涸了。那一個個活潑的生命已無跡可尋。池塘裸露出的石頭上,散佈著許多小鳥,在塘底用嘴巴點點啄啄。我知道,那一群群的蝌蚪已經告別了這個世界。

你以為是永遠,其實並沒有明天!

2

最近在網上看到了一首小詩《等》:

三歲時, 你說讓我等你五分鐘

二十三歲時, 你卻還沒回來

爸,我現在不要馬路對面的冰糖葫蘆了

這首短詩,一下子就把我深深打動了。作者用直白的話語,把二十年的心酸和苦痛一傾而出,寫出了最深的詩意。人生之痛莫過於此!

是的,如果知道你不再回來,我就不要馬路對面的冰糖葫蘆了。可是,誰又知道你不再回來呢?

我從小就沒有見過大伯,關於他的故事都是從父母嘴裡聽來的。在大伯最小的女兒出生快滿月的時候,有一天村裡的變壓器跳閘了。那時大伯是村長。通過他的爭取,全生產大隊的第一臺變壓器就安裝到了我們村裡。那時的人們對電的知識幾乎為零。大伯和一個村民去推電閘,卻不幸被電擊打下了變壓器。家裡的人都還在等著大伯回家吃晚飯,但是他卻永遠也回不去了!

3

她是我的同事。因為不在一個部門,對她不是很熟悉,但還是有一些交集。她比我大一歲,和我同一年參加工作,後來又在同一個學校讀MBA。她身材不高,總是剪著齊耳的短髮,印象裡她穿著職業裝居多,精神幹練,笑意盈盈。偶爾有幾次和她一道出差,她總是給我如沐春風的感覺。她事業心強,非常敬業。我曾聽另外一個同事說,因為工作需要,她產假沒有休完就急著回公司工作了。

突然有一天,她就走了。剛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身邊的同事都不敢相信。但誰也無法改變這個事實!當時快到年底了,她當年的年休假還有十天沒有休。她是個工作狂,為了業務指標殫精竭慮、廢寢忘食,對彙報材料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一眨眼,已經過去好幾年了。公司如舊。但在這個世界上,一個孩子永遠沒有了媽媽,一對父母永遠沒有了女兒!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4

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如果從最終的結局來看,人類的所有命運早就註定,那此生忙忙碌碌的意義又何在呢?

尤金.奧凱利,在他53歲的時候擔任著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的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正處於人生與事業巔峰的他,生活美滿,前途無量。然而,生活總是很難一帆風順。2005年5月,他被確診為腦癌晚期,最多還能活上3至6個月的時間。在生命的最後時光裡,他寫下了《追逐日光》(Chasing Daylight)一書。他給自己定下了最後要做的幾件事情:

  • 穩妥地解決所有法律問題和遺產問題;
  • 結束一段段人際關係;
  • 追求簡單;
  • 活在當下;
  • 去營造、也去迎接美妙的時刻和“完美的時刻”;
  • 開始向新生過渡;
  • 為葬禮做準備。

尤金.奧凱利說到做到。他的妻子說:

他燃燒了自己最後一分光亮,把原本恐怖的死變得無比歡愉,給他的女兒、妻子、其他家人、朋友和公司都帶來了鼓舞,每一步都包含著他的精心構想,飽含著他的堅定信念。

追逐日光,珍惜當下。尤金.奧凱利在他一生的最後時刻總結出了生命的意義。

5

維克多.弗蘭克爾是猶太人。他的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於毒氣室,只有他和妹妹倖存下來。弗蘭克爾不僅超越了這煉獄般的痛苦,還將自己的經歷與學術相結合,開創了意義療法,寫出了《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弗蘭克爾在書中說:“生命對每個人都提出了問題,他必須通過對自己生命的理解來回答生命的提問”。

他認為,人們可以通過三種方式來發現生命的意義:

(1)通過創立某項工作或從事某種事業。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成就或成功,其意義顯而易見。

(2)通過體驗某種事情或面對某個人。弗蘭克爾認為的體驗主要就是愛。他認為只能通過愛,才能使你所愛的人實現他的全部潛能。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採取某種態度。弗蘭克爾說:

在某些情況下,人被剝奪了工作或者享受生命的機會,但痛苦的不可避免是永遠也不會被排除的。在勇敢接受痛苦之挑戰時,生命在那一刻就有了意義,並將這種意義保持到最後。換句話說,生命之意義是無條件的,因為它甚至包括了不可避免之痛苦的潛在意義。

弗蘭克爾最具持久力的觀點是: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會拿走你很多東西,但它唯一無法剝奪的是你自主選擇如何應對不同處境的自由。你無法控制生命中會發生什麼,但你可以控制面對這些事情時自己的情緒與行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固然值得讚賞,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亦是一種人生哲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