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真的毁在“桓灵”手里吗?

三国时期人物在讨论后汉时,总会惋惜“桓灵时代”。例如,蜀汉丞相诸葛亮就在《出师表》中写过,“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老实说,汉桓帝完全跟昏庸沾不上边,毕竟拿下当时权倾朝野的梁冀一党背后怎么可能没有点实力呢。另外,即使是宦官专权时代,刘志依旧对朝政有着十足的把握。

汉朝真的毁在“桓灵”手里吗?

与之相反的是,汉灵帝的一生则完全没有看出有什么才能,虽然黄巾起义是在他在位期间被消灭掉的,但更多应该归功于地方的将领,也就是那批之后将会活跃于三国时代的一批人。

汉灵帝的昏庸最主要体现在其对宦官的态度上。同样是重用宦官,汉灵帝与汉桓帝之间却有着天壤之别。汉桓帝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毕竟梁冀执掌朝政多年,汉桓帝在铲除梁冀之后,必然对其余党怀有戒心,所能依赖的当然是身边的宦官了。汉灵帝则恰恰相反,虽然自己是被外戚势力所立,但当时外戚势力明显不及宦官势力,他需要做的是平抑宦官实力,让外戚与宦官处于均衡的态势上。

汉朝真的毁在“桓灵”手里吗?

对于统治王朝来说,宦官势力的最大问题是容易造成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脱节。另两个宦官势力严重的朝代唐朝和明朝,后期都出现了较为强势的地方势力。毕竟,无论是外戚势力还是文官集团都有更好的延展性,可以将嫡系人员派往其他地方来控制地方的权力,而宦官则很难做到这一点。

倾向于宦官的策略使得汉灵帝在位期间朝廷势力更为失衡,宦官集权程度也超过了汉桓帝时期。同时,汉灵帝采取的一系列卖官鬻爵行为,以及对消灭黄巾军起义功臣的处理为后来埋下了祸根。

汉朝真的毁在“桓灵”手里吗?

总结来说,汉灵帝的所作所为直接导致了后来的三分天下。前一代外戚所立的身份背景让汉灵帝无法完全倚重外戚,同时可能倚重的外戚又由于错误的估计了当时的形式而过早被清除出场。过于倚重宦官势力以及北方叛乱迭起,导致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进一步下降,地方割据势力开始抬头,其中最典型的当然就是位于凉州虎视眈眈的董卓。

当然,从更高的角度来看,从后汉开始就一直没有得到遏制的土地兼并是推动后汉走向三国的最根本力量,这也是汉灵帝无法掌握的。

汉朝真的毁在“桓灵”手里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