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大佬的困境,比中小賣家嚴重多了


電商大佬的困境,比中小賣家嚴重多了

今年以來,很多沉寂已久的骨灰級電商大佬突然重出江湖,紛紛出沒於各類行業峰會、培訓班以及老高電商俱樂部中,這個現象已經引起了我們的極大關注,分析發現,這些電商大佬重出江湖的動因,不是帶著宏偉藍圖來佈道的,而是帶著迷惘來尋找答案的。山雨欲來風滿樓,種種跡象表明,電商行業真的迎來了轉型與動盪的階段,就像一場地震,將原來潛伏深山的猛獸都震出來了。

電商大佬的困境,比中小賣家嚴重多了


1.線上增長遇到天花板

御泥坊的母公司御家匯2019年上半年的財報顯示,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9.73億,同比下滑0.82%,也是多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歸屬母公司淨利潤596萬元,同比下滑90.83%。此外,公司扣非淨利潤虧損408萬,也就是扣除非主營業務的損益後,主營業務的真實淨利潤為-408萬!

更為嚴重的是,御泥坊品牌作為母公司支柱業務板塊,2019年上半年,營業收入3.88億元,淨利潤則虧損2411.92萬元!御泥坊給出的解釋是:“宏觀經濟情況未得到明顯改善,國產化妝品品牌受到雙向擠壓,以及銷售渠道快速發生變化。” 顯然,面膜類業務增速已經回落,行業的天花板已經凸顯。

無獨有偶,2019年6月份,另一家知名電商面膜品牌——膜法世家,因為承諾2018年盈利4億元的目標沒有兌現,與中路股份併購對賭失敗,從而宣佈借殼上市的計劃落空。


電商大佬的困境,比中小賣家嚴重多了

不久前,沉默很久的雕爺詐屍一般發了一篇文章《真別懷疑了,“新消費”滔天巨浪來啦!》,這是御泥坊併購阿芙精油失敗以後,雕爺在困境中發出的吶喊,讓業界像吃了春藥一般熱鬧了一陣子,但是質疑和批判的聲音鋪天蓋地而來,因為偶爾幾根火柴的光亮,並不能改變寒冬的溫度。當阿芙精油放棄獨立IPO,打算委身於御泥坊,就說明雕爺已經對阿芙精油的發展失去了信心。 儘管雕爺嘴上不承認,實際上阿芙精油的發展也遇到了天花板。


電商大佬的困境,比中小賣家嚴重多了

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普遍的規律:所有的互聯網創業公司,凡是創業大佬們沒有聲音的時候,就說明正在埋頭做業績,暫時不缺錢;凡是大佬們紛紛粉墨登場,鼓吹商業模式如何厲害的時候,就說明錢又花光了,急需融資。雕爺重出江湖,就是這樣的一個信號。

曾經離IPO最近的韓都衣舍和林氏木業等大佬,也遭遇了增長放緩的煩惱。2017年,林氏木業與天貓簽訂戰略協議,高調宣佈3年之內實現100億的目標。然後,按照100億的目標配置人力資源和打造供應鏈體系,但是,2018年和2019年的增速顯然無法達成目標,整個傢俱行業至今都沒有出現過50億規模的企業;同時,由於房地產不景氣等因素,傢俱行業線上增長放緩,而線下賣場雖然規模上萬億,今年上半年的增速卻低於5%。於是林氏木業去年就傳出了緊急踩剎車和大裁員。減負前進,乃明智之舉。


2.線下開店掉進新零售的坑

如果說,增長的天花板只是減速帶,那麼新零售無疑就是一個巨大的坑。近幾年淘品牌掀起了向線下進軍的熱潮,例如茵曼、阿卡、韓都、粉紅大布娃娃、三隻松鼠、林氏木業等紛紛加入線下開店的陣營,多的開店500多家,少的試水開了幾十家。

然而,真正成功的案例不多,大部分陷入兩個泥潭:一是實體店盈利模式不成熟,大面積虧損;二是庫存按照高速增長的預期而設定,結果線上和線下的增長都低於預期,於是帶來了巨大的庫存壓力。當然,不僅僅是淘品牌,原來的線下品牌如美特斯邦威、李寧、海瀾之家等都飽受庫存拖累,有的接近崩潰的邊緣。

新零售的急先鋒和試驗田——盒馬鮮生,高歌猛進投資數十億元而開設了近100家店鋪,今年以來卻在進行戰略收縮,如何讓這些店鋪盈利成為非常頭痛的問題。

顯然,新零售的盈利模式還不清晰,不是簡單的線上+線下,也不是簡單的互聯網工具和技術運用。這涉及到商業模式和商業形態的重新構建,是偽命題,還是真需求?這個領域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電商大佬的困境,比中小賣家嚴重多了


3. 大佬們的問題非一日之寒

雖然中小賣家感覺痛苦,但是電商大佬們其實更痛苦。因為盤子大了,尾大不掉,戰略轉型都非常艱難;面對虧損的業務,快速止血也需要果決與魄力。普遍的問題有如下幾個:

一是大而不強,沒有建立核心競爭力。有經營規模,無經營品質;有搶奪紅利市場之士氣,沒有駕馭紅海市場之能力。在跑馬圈地的時代,沒有建立競爭壁壘和護城河。面對傳統品牌競爭加劇和宏觀市場環境不景氣的雙向擠壓,公司在品牌、產品、供應鏈、組織、人才等方面的弱勢暴露無遺,缺乏絕地反擊的資本和老底子。

二是戰略調整失誤,面對增長放緩和資本的鞭策自亂陣腳,慌不擇路,逮著什麼新零售、新媒體的概念就盲目進軍,缺乏對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的探索與創新,習慣於照搬過去成功的經驗去應對新市場,缺乏對商業規律的敬畏。

有的公司連單店盈利模式還沒有搞清楚,就盲目開了幾百家連鎖店,孤注一擲殺入自己不熟悉的領域,結果分散公司寶貴的資源和精力,帶來一系列虧損和庫存壓力,無疑雪上加霜。

三是管理、組織與人才薄弱,有的公司做了幾億的規模,管理架構還是一堆店鋪在搭積木,以人海戰術,散兵遊勇為主,缺乏強大的職能組織和專業的人才梯隊,無法支撐更大的業務盤子;同時,當業務遇到增長瓶頸和競爭對手的壓力,這個靠堆人、堆店鋪而堆出來的公司,就形同一盤散沙,缺乏取勝的遠見和策略,缺乏精細化運營的功夫,缺乏差異化競爭的專業能力。

電商大佬的困境,比中小賣家嚴重多了


↓↓↓

由於篇幅有限,很多問題無法全部展開。其他具體問題歡迎加湛廣院長的個人微信號,一起探討和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