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是什么?宋代三本权威茶书,为何皆以建盏为茶器之首?

宋代茶文化高度发达,点茶法很是流行,宋人也喜欢斗茶这一娱乐方式,茶叶则是以北苑茶为最优。范仲淹,苏东坡等大家纷纷吟诗作赋,赞颂北苑贡茶。一些达官显贵为宋茶著书立说,标题很多都带有“北苑”这两个字,甚至皇帝也为此著述。

有那么一句话: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宋代北苑贡茶的地位,由此可见。那在这些人物得到眼里,能和贡茶匹配的茶具会是什么呢?那就是建窑建盏,和建茶同出于建州。

在宋代,有三本系统论述茶具的书籍,蔡襄的《茶录》,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还有就是大家熟知的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下面我们以这三本著述为起点来讲一讲为什么建盏最适合贡茶。

建盏是什么?宋代三本权威茶书,为何皆以建盏为茶器之首?


一、《茶录》中记述过这样一句话: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翻译过来就是,宋代的茶汤呈白色,适合用黑釉盏。建安所造的茶盏,颜色呈深色,斑纹就像兔子的毫毛,盏体也比较厚,能长时间保持一种温热,其中茶汤不会很快变冷,非常适合点茶,斗茶这些活动。而其他地方产出的一些黒釉茶盏,要么比建盏薄,要么因为釉色方面不够黑,皆不及建盏。

蔡襄作为位极人臣的朝廷大员,是第一个在茶书中把建盏认为第一茶盏的权威人士,他的文名与身份不仅让《茶录》让天下人所知,其中对建盏的评价也成为研究茶文化的重要资料。

建盏是什么?宋代三本权威茶书,为何皆以建盏为茶器之首?


二、宋徽宗在《大观茶论》记述到: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茶采色也。

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茶盏以颜色青黑,有兔毫的存在,且像玉一样的盏为上品茶盏,此类茶盏也最能焕发茶汤中的颜色。虽然这种说法并没有直接解释茶盏的出身,但纵观古今,能烧制出这样茶盏的只有建窑,能生产“供御”这样的御用款盏的也只是建窑一家。

皇帝为建盏之背书,是颇为值得所称道的一件事情,所谓“玉毫条达”也是对建盏毫纹提出一种审美的要求,在千年之后更成为匠人探索的追求。

建盏是什么?宋代三本权威茶书,为何皆以建盏为茶器之首?


三、《茶具图赞》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著述,不仅是我国第一本茶具专著,还为每类茶具设计了插图,并且以拟人化的方式,赋予了茶具名字和官职,而这些被统称为“十二先生”。

书里面给建盏封的官位也不低, 姓“陶”指的是制作陶器的茶盏。 宝文,谐音“纹”,指的就是有兔毫纹的建盏,也指宋代时期的宝文阁。一般朝廷所建的某阁为皇家收藏书籍,或者皇帝御笔之所,比如真宗时所建的龙图阁,就是收藏太宗御书、文集作用的,我们所熟知的包青天包拯,就曾为龙图阁学士。

建盏是什么?宋代三本权威茶书,为何皆以建盏为茶器之首?


而宝文阁的作用基本龙图阁类似,宝文阁学士也与龙图阁学士待遇相同,所以宝文阁学士这个头衔是荣誉极高的,由此也能看出《茶具图赞》中对建盏的重视。

建盏名为“去越”,而这个“去越”虽然只有两个字,直接说明了唐宋不同的茶文化,唐代陆羽茶经说,茶盏以越窑青瓷为上品。到了宋代,世人喜欢的瓷器从青瓷变成了黑瓷,因此舍越取建,故名去越,挺有意思的吧。建盏字“自厚”,寓意着胎体微厚,号“兔园上客”则表示上品兔毫盏,

建盏是什么?宋代三本权威茶书,为何皆以建盏为茶器之首?

《茶具图赞》以其独特的形式,隐喻了建盏的重要地位,辅以哲学,赋予了美德以“器以载道”的意义。世人在讨论建盏地位时,通常看《茶录》与《大观茶论》,其实《茶具图赞》中对建盏的评价,也值得人们思考。

虽然建盏是宋代茶文化的主角,但它并不是独存于世的,也有其他的瓷器在当时名声显赫。如果想深入了解建盏,就要深入了解建盏背后的宋代茶文化历史。而北苑茶与建盏同出一地,两者之间的关系更是千丝万缕。

宋韵建盏,专注建窑建盏文化传承,想了解更多精品建盏或更多建盏相关的知识,欢迎评论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