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碧城三首》其三,把男女之事描绘得淋漓尽致,最后警醒

《碧城三首》其三

七夕来时先有期,洞房帘箔至今垂。

玉轮顾兔初生魄,铁网珊瑚未有枝。

检与神方教驻景,收将凤纸写相思。

武皇内传分明在,莫道人间总不知。

李商隐《碧城三首》其三,把男女之事描绘得淋漓尽致,最后警醒

这首诗是《碧城三首》全诗的总结。首联一般以《汉武内传》所载王母七夕来会作解,因为尾联也提到“武皇内传”。《汉武内传》记云:“帝闲居承华殿,忽见一女子,美丽非常,曰:‘我墉宫玉女王子登也。七月七日王母暂来。’帝下席跪诺。于是登延灵之台,盛斋存道以候之。至七月七日二更后,王母果至。”其实,这里用“七夕”的典,就是借牛郎织女七夕相会来比喻公主与情郎的幽期密约,因为公主在“碧城”之上,与牛、女同居太空星汉之间,这样理解似乎较为自然。洞房垂帘,正指公主与情郎欢会。

李商隐《碧城三首》其三,把男女之事描绘得淋漓尽致,最后警醒

颔联颇为难解。程梦星曰:“顾兔生魄,早已有娠,珊瑚无枝,但犹未产耳。”(《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即言公主有孕,尚未生产,一说联系下一联希望青春永驻,美色不衰,“玉轮顾兔”,用《楚辞·天问》的典故:“夜光何德?死而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王逸注云:“言月中有兔,何所贪利,居月之腹而顾望乎?”“初生魄”,是指望月始缺时有体无光的阴影部分。《尚书·康诰》云:“惟三月哉生魄。”

李商隐《碧城三首》其三,把男女之事描绘得淋漓尽致,最后警醒

注云:“始生魄,月十六日明消而魄生。”“铁网珊瑚”句,据《本草》:“珊瑚似玉,红润,生海底磐石上,一岁黄,三岁赤,海人先作铁网沉水底,贯中而生,绞网出之,失时不取则腐。”这两句的意思,大约是说时光流逝,人生易老,容颜易衰,当及时行乐。“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李商隐《碧城三首》其三,把男女之事描绘得淋漓尽致,最后警醒

颈联承接颔联意绪,既然时光易逝,青春易老,则希望通过修道祈求青春永驻,美色不衰,如此便可以欢情永结,长享温柔。“检与神方教驻景”,冯浩解云:“《说文》:‘景,光也。’驻景犹驻颜之意,谓得神方使容颜光泽不易老也。”“凤纸”,系唐朝中所用,道家青词亦用之。王建《宫词》有云:“每日进来金凤纸,殿头无事不多书。”这里是说公主拿修道用的凤纸竟写起相思的情书来了。

李商隐《碧城三首》其三,把男女之事描绘得淋漓尽致,最后警醒

最后一联劈头而下,十分突兀,似乎要将入道公主突然唤醒:君不见汉武帝临幸大长公主及呼卖珠儿董偃为主人翁等宫闱秘事在“武皇内传”(当为《汉武内传》)中一一记录在案:公主也切莫侥幸,以为碧城云霄中做的好事人间并不知晓,其实早已尽人皆知了。这对于沉迷于温柔乡中的公主不啻是当头棒喝,定然要吓出一身冷汗来的。原来诗人的用意全在于此!

李商隐《碧城三首》其三,把男女之事描绘得淋漓尽致,最后警醒

故程梦星评曰:“唐时贵主之为女道士者不一而足,事关风教,诗可劝惩,故义山累致意焉。”本诗通篇采用隐喻的手法,把场景安排在云端碧城之中,颇能切合入道修仙的公主。诗中把男女情事描绘得淋漓尽致、香奁可掬,直到最后,才从云端跌落到现实的地面,末尾两句极具警醒的力量,此即所谓“侈言情事,归于正道”。可以说,《碧城三首》是在浪漫的情调中体现了诗人一贯的现实精神。

《碧城三首》其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