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国诗歌史上最漫长的一场秋雨

【本文原创首发,点击右上角“关注”,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国诗歌史上最漫长的一场秋雨

文|江徐


当代作家毕飞宇说,《夜雨寄北》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漫长的一场秋雨。那么,诗中蕴藏的思念,也应当绵绵不绝。

李商隐是曹雪芹的前身,曹雪芹是李商隐的后世。一个凭诗行云,一个借小说行雨。”这是毕飞宇文章中的一句话。

秋日黄昏,品读这篇文章时,窗外传来熟悉的旋律——宗次郎的《故乡的原风景》,缥缈悠远,若有若无,温柔地拨动人的心弦。

《夜雨寄北》中,有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陶笛乐曲《故乡的原风景》里,更是散发着浓郁的乡愁之味。这种巧合,越发引发对遥远世界以及世界中人的遐思。

李商才情斐然,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凄美动人,不禁让世人猜测他的人生经历与爱情故事。

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国诗歌史上最漫长的一场秋雨

李商隐人生的开端,就很艰苦。

惨绿少年,少年失怙,通过“佣书贩舂”养活自己和家人。

后来搬家到洛阳,有幸结识多位文坛前辈,尤其获得令狐楚的器重。令狐楚不但让李商隐与自己儿子一起读诗、郊游,还推荐他考中进士。

人生路上,每遇到一个人,都不会是无缘无故。每一次遇见,总是要教会我们什么,或者协助改善当下状况。

对年轻时候的李商隐来说,令狐楚是恩主。他做梦也不会料想到,若干年后,这份恩情成为他仕途上跨越不过的阻碍。

令狐楚之后,李商隐结识人生中第二位伯乐——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王茂元同样赏识他才华,聘请其为自己幕僚,还将女儿许配给他。

关于李商隐与王氏婚姻的记载寥寥无几,也没有留下“当垆卖酒”、“读书泼茶”这样的诗侣佳话。但是,两人往日的和美温馨,她的贤惠体贴,他的深情重义,不难从诗句中还原与重现。

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国诗歌史上最漫长的一场秋雨

为了生存与名利,李商隐总是奔波在南来北往的路上。

三十八岁那年秋天,他滞留在巴蜀之地,收到妻子从长安寄来的信件。

信中,她问他何时归去。秋夜,秋雨,秋灯耿耿,面对这一问,他感到无奈,也觉惭愧,因为,他自己也说不准何时能够归去。人生,实在身不由己。

所以,他只能在信里娓娓诉说,温柔地安慰:

君 问 归 期 未 有 期,
巴 山 夜 雨 涨 秋 池。
何 当 共 剪 西 窗 烛,
却 话 巴 山 夜 雨 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国诗歌史上最漫长的一场秋雨

回信时,正是下着秋雨的夜晚。

秋季的雨,慢条斯理,从白天开始,直到天黑之后,看不见,听不见,心里却清楚窗外的雨幕并没有收拢。

他想着,这雨如果下到天亮,明朝出门走走,大概能够看到池塘上涨。

独坐灯下,秋夜,秋雨,秋风,秋池,他把自己身处境遇凝结为七个字,倾诉于她:夜雨涨秋池。那无声渐涨的,涨到要溢出来的池水,就像心中对你的思念!

他希望早日归去,回到她身边。不管深秋,还是寒冬,两人相依相偎,便能取暖。东篱旁,把酒共饮;西窗下,围炉夜话。

到了那时,窗外恰恰又飘起细雨,他会笑着问道:“夫人,可还记得那个秋天,我在巴蜀给你写信,告诉你那夜的秋雨下有多漫长?”

而眼前,独对夜雨,灯如红豆。

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国诗歌史上最漫长的一场秋雨

李商隐。父亲为他取这样一个具商山隐者之义的名字,是希望他远离官场浊世,悠游自在。但他对仕途还是有所追求:“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历朝历代,都会出现朋党之争。李商隐自己无意于参与党争,命运却在不经意间将他拽入其中——

有恩于他的令狐楚属于牛党派,他的岳父王茂元属于李党。如此一来,他便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中,进退维谷,十分尴尬。

选择的失误也好,命运的琢磨也罢,这样的人生经历注,定李商隐仕途上的坎坷。官场上的失意导致的“意不适”,大概也只有向夕阳,向原野,向江风水月排遣了。

妻子也许是李商隐尘世中唯一可泊的港湾。不论漂泊到何处,心爱的人在哪里,哪里便是故乡。

对爱人的思念,是真正的乡愁。

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国诗歌史上最漫长的一场秋雨

就在“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夏秋之交,王氏病故。几个月之后,李商隐才获知她的去世。

她在去世前是否已经收到《夜雨寄北》?她是否已经明了他的意想?

我愿意想着答案是肯定的。

逝者长已矣,生者还得带着哀乐与个人历史继续走在路上。

对于李商隐来说,生离死别的哀思,蹭蹬不遂的失落,都让他无比想念那个曾经带来安慰与陪伴的人。

浮世本来已经聚散不由人,为何秋风还要把池塘的荷花吹残得七零八落呢?

锦瑟又为何无凭无据有五十根琴弦,一弦一柱都迫使他追忆着似水流年?

他这样遐想着,追问着,愤懑着,忧伤着,却没有人给出他想要的答案,没有人耐心聆听他的牢骚。

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国诗歌史上最漫长的一场秋雨

一番漂泊,几经离别,不惑之年的李商隐回到岳父王茂元之前的住过的崇让宅。

繁华落幕,斯人已逝,曾经的温馨已经了无踪影,呈现眼前的只有潦落凄凉之景。

踏入宅门,庭院已经深深,门紧闭,锁生锈,幽曲小道上长满青苔,寂寞无主。李商隐独自徘徊其中,往事一幕幕,在脑海中回放……

夜里,遥望月色,月晕迷糊,夜露很重。重方故地,面对此情此景,世事变化如梦,谁不会辗转失眠,感慨万千?

以前,兴盛时期,夜里也许歌舞升平,觥筹交错。如今,面前有些什么呢?蝙蝠在门帘外飞来飞去,老鼠从窗网上翻过,一片衰败景象。

越冷清,越孤独。

越凄悲,越怀念。

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国诗歌史上最漫长的一场秋雨

黯淡的灯火下,李商隐显得如此落寞、孤单,灯火将他的身影投射在前面,越发放大人生的凄凉。

迷离恍惚间,他仿佛又看到妻子,两个人又在喃喃细语,像以前一样。这个时候,他的诗作,就成了他人生的记载:

蝙拂帘旌终辗转,鼠翻窗网小惊猜。

背灯独共余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

清醒的意识又告诉他,这是不可能的事。一霎悲,一霎喜,悲欢离合的滋味不断在心里翻涌。情难自禁,他不自觉地吟唱起古曲,越唱,越觉得酸楚。

如果没有一往情深,不会如梦如幻。

如果没有伉俪情重,不会心心念念。

林黛玉不喜欢李商隐的诗,唯独喜欢“留得残荷听雨声”这一句。心思敏感细腻的人都会知道,很多时候,听雨,听的是自己的心情、内心的怀念。

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国诗歌史上最漫长的一场秋雨

【作者简介:江徐,80后女子,十点读书签约作者。煮字疗饥,借笔画心。已出版《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点击右上角“关注”,收看更多相关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