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春雨》诗晦涩难懂,换个角度解读就会豁然开朗


李商隐《春雨》诗晦涩难懂,换个角度解读就会豁然开朗

昨夜刚好下了一场春雨。楼下的3株靠在一起的樱花树,今天早晨看去,居然花都开好了,而前天几乎才开了一半,看来但凡不是出现李清照所说,“昨夜雨疏风骤”,春雨轻轻地落下,对于花开是有着绝大的好处的。

似乎从很早之前,人们在家中,特别是孤单一人时,在春日里总会有着无尽的春愁,而若是夜里再下一场雨,这个春愁就会像浸泡过水一般,湿漉漉的,想从脑海里祛除都做不到。今天介绍的正是李商隐的一首诗,诗里有春雨,于是诗人在春雨里的哀愁更绵长,一向追求完美的李商隐,让这首春雨诗,显得那么的凄美,也那么的寂寥,又显得那么的晦涩难懂。

李商隐《春雨》诗晦涩难懂,换个角度解读就会豁然开朗

唐·李商隐·春雨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这是一首首句起韵、仄起平收的七律,跟往常所见的李商隐著名诗篇使用邻韵不同,今天这首诗的韵脚字衣、违、归、稀、飞都在上平五微部,首句平仄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其中“白”为入声,“袷”亦在入声十七洽部。

李商隐《春雨》诗晦涩难懂,换个角度解读就会豁然开朗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这个新春时节,其实不是只有春愁的,因为万物复苏,总有点喜人的气象,但诗人开篇就没有一点开心的样子,依旧是他的“老样式”,“愁”字当前,诗中人穿着便服坐卧在房中,窗外透进来的,是无边的寂寥与落寞,真是让人怎样都提不起兴致来。

首句用一“卧”字,不仅仅是诗人为了遵循此字的平仄,更多的是要说一场无边的怅恨。白袷衣,古时人们家居所穿白长衫;白门,南朝宋时京都建康外设六门,其中正南门为宣阳门,又称白门,后常代指六朝京都建康,但称白门有不详之说,故有避讳,此时的李商隐应在卢纶之子,武宁节度使卢弘止账下为幕僚,在徐州,因此这里的白门应该只是李商隐代称自己住所的院门。至于这诗中人是否为诗人自己,我们先读完全诗就能大概明白。

李商隐《春雨》诗晦涩难懂,换个角度解读就会豁然开朗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那座红楼不知是否有诗人曾经爱恋的女子,在雨中,看起来都那么的萧瑟,他只是远远地看着珠帘被风吹起,雨丝飘进屋中,其他的,都看不到,只能一个人落寞地回到住处。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诗人在说,如今我只有悲叹与你相隔路途实在太过遥远,就像这春天太短暂,很快就将过去,想看到你的身影,又或者想要与你相会,恐怕也只有在梦中才能实现了。

李商隐《春雨》诗晦涩难懂,换个角度解读就会豁然开朗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这2句最后就在说,你若是想知道,我给你的玉珰和书信怎样才能送达你的手中,你看,万里长空密布的阴云之中,有一只鸿雁正在那里飞翔,为我传信到你身边。

玉珰,指玉制首饰,后代指女子;缄札,即书信。从尾联2句来看,这整首诗就不是诗人以自己的身份来说了,而是代指以女子的身份来叙述这一场春雨之中的哀愁。因为玉珰一般代指女子,又多指女子给男子的定情信物。

李商隐《春雨》诗晦涩难懂,换个角度解读就会豁然开朗

既然诗中人是一位女子,那么整首诗就不会因为诗人作于徐州而又有“红楼”与“珠箔”,以及“玉珰”等词的疑惑了。我们可以完整地勾勒出一个画面:女子应是在长安,她应该是诗人的妻子,新春时节在思念着诗人,而这里所谓“白门”,正是代指诗人身在曾经的南朝宋地界的徐州。

接下来的3联就更好理解了。“红楼”正是指女子身处的小楼,她睡不着,于是到了屋外凭栏远眺,希望能够看到诗人归来的身影,可惜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所看向的远方,有的只不过是带着雨丝的轻寒,而身后的珠帘时时被风吹起,那雨丝不停地飘进屋内,飘向兰灯,无奈之下,女子只好转身回到屋内。

李商隐《春雨》诗晦涩难懂,换个角度解读就会豁然开朗

徐州距离长安迢迢千里,女子自然每日里都在思念,却又在担心这春日时节太短,短到怕是等不到诗人回来就已经是春残之时,就像女子自己的青春,还没有等到他回来,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如今只能在想他的每一天里,期望自己能够在梦里见到他。

最后,女子似乎怕自己这样的思念,诗人却感觉不到,于是又说,我已经寄了我的随身玉佩给你,还有我的书信,是不是想着怎么还没寄到你手中?别担心,你看这春雨的天空,阴云密布,而在这云层之中,就有一只鸿雁带着我的玉佩和书信,飞向你身边。

李商隐《春雨》诗晦涩难懂,换个角度解读就会豁然开朗

你看,这一首诗如果按照诗人李商隐自身的角度来解读的话,虽然也能够说得通,但其中的部分字词理解起来就比较费力,只要我们换一个角度去看,将诗中人换作思念李商隐的女子,那么一切都会豁然开朗,所有的字词在诗中所指都将无比清晰。

至于诗中人是谁,我们第一个考虑的正是李商隐的妻子。创作此诗时,他的妻子尚在世,夫妻2人相互思念是最为契合主题的。如果我们不考虑李商隐的政治智商低下这个问题,那么与妻子的爱一定是极为真挚的,这在此后李商隐悼亡诗中可以得到印证。因此可以想见,李商隐到徐州任职,妻子自然对他万分想念,而李商隐对于妻子十分了解,以这样代之以妻子身份,写出这样的春雨之夜的相思诗,实在是贴切不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