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球距離不夠可以說是業餘球友的又一大痛點


擊球距離不夠可以說是業餘球友的又一大痛點


擊球距離不夠可以說是業餘球友的又一大痛點,為此他們也下了不少功夫,教練一個接一個地換,動作一遍又一遍地改。

最後,他們總結出了一個結論:揮杆力量還是不夠大啊。這真是一個完美的藉口。

聽起來似乎也沒什麼毛病,力量大自然就能打得遠,力量和距離理應成正比。

可事實真就如此嗎?


擊球距離不夠可以說是業餘球友的又一大痛點


那些身材很瘦小的人反而比強壯的人擊球更遠,該作何解釋?

如果還繼續信奉誰力量大誰就能打遠這樣的理論,那麼僅從這一點上就有些站不住腳了。

再者說了,如果只要揮杆力量足夠大就一定能打遠,那高爾夫也就沒什麼挑戰性了,去練體能就好了。

揮杆力量固然是影響擊球距離的一個重要因素,正確地發力也是打遠的必要條件。


擊球距離不夠可以說是業餘球友的又一大痛點


但導致擊球距離不遠的原因絕不是你還不夠用力(事實上很多人都已經快使出了吃奶的勁兒了),而是你有沒有在揮杆過程中扼殺了擊球力量。

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只是傻傻的更玩命揮杆,最後非但距離得不到提升,還會對身體造成損傷,妥妥的拿生命在運動。

下面我們來看看最常見的扼殺擊球力量的幾種情況。

1. 手臂太用力

這可以說是在業餘球友之中最最普遍存在的現象了,同時它也是扼殺擊球力量的大殺器。


擊球距離不夠可以說是業餘球友的又一大痛點


試想一下,如果你想扔一個東西,並希望把它扔得更遠,是保持手臂放鬆呢?還是保持手臂用力呢?

但凡有點常識,都會選擇前者。


擊球距離不夠可以說是業餘球友的又一大痛點


因為只有當手臂處於放鬆狀態時,才能把更多的力量通過手臂傳遞出去;反之,如果手臂用力,那麼即便是身體創造了再多力量,也無法得到有效的傳遞。

這就是為什麼教練們一再強調手臂放鬆以及減少握杆力度的原因。

2. 錯誤的下杆順序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下盤其實也是揮杆力量的主要來源之一,不然不會出現下盤虛浮或者沒有自下而上啟動下杆的情況。

有些人習慣於從上半身開始啟動下杆,於是導致了下半身的力量得不到有效的利用,扼殺了擊球力量。


擊球距離不夠可以說是業餘球友的又一大痛點


之所以下杆順序要自下而上,主要是因為這樣做可以得到地面的反作用力,就像籃球運動員起跳前的下蹲動作一樣,藉助地面的反作用力他們才能跳得更高。

打高爾夫也是同樣的道理,從下半身開始啟動才能把更多力量傳遞到杆頭。

3. 不合理的釋放

釋放同樣關乎能否把更多力量作用給球,提前釋放或者過分延遲釋放都會導致力量被扼殺。

把握住釋放的時機一直以來都是業餘球友的一大挑戰。


擊球距離不夠可以說是業餘球友的又一大痛點


一個合理的釋放應該是在下杆逐漸伸直手臂的同時保持手腕角度不變,當雙手揮動至腰際下方時,隨著身體的繼續轉動,手腕也隨之釋放。

4. 上杆蓄力不理想

上杆是一個蓄力的過程,如果不能實現這一點,那麼上杆也就失去了很大一部分意義。

而上杆蓄力的關鍵有兩個,一個是下半身對上半身的抑制,另一個則是保持右膝彎曲角度不變。


擊球距離不夠可以說是業餘球友的又一大痛點


前者可以幫助我們形成扭力,後者則可以把上杆所積蓄的力量牢牢地鎖在右腿內側。

業餘球友在這方面最常見的錯誤就是,下半身跟隨上半身進行轉動以及右膝直立,這就是很多人的上杆沒有緊張感的原因。

而這兩個不合理的動作也導致了蓄力不夠,影響擊球力量。


擊球距離不夠可以說是業餘球友的又一大痛點


其實大部分球友的擊球距離都能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得到提升,既不用泡在健身房,也不用更玩命地揮杆,只要別扼殺你的力量。

但問題的關鍵是,你找到自己扼殺擊球力量的原因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