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的安徽商人,到底有多牛,好几位首富!

在江苏外来人口来源地中,安徽排在了第一位,近35%。

南京流动人口前五位中,安徽的马鞍山、毫州、安庆占据了三席。

很多人感叹南京的安徽人怎么这么多,最让人惊讶的是,他们有很多人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大家熟悉的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是安徽天长人;

雨润控股集团董事长祝义才,是安徽桐城市人;

丰盛产业控股集团季昌群,是安徽当涂人;

南京金箔集团董事长江宝全,是安徽和县人;

江苏同曦集团董事长陈广川,是安徽固镇县人。

他们其中的几位,在不同时期,长期占据了江苏首富的位置,更是让人刮目相看。

在南京的安徽商人,到底有多牛,好几位首富!

从2007年到2013年长达七年间,首富均是张近东。2016年,丰盛集团季昌群从海澜之家周建平家族手上抢得第一。

经过小武子的统计,从2003年到2018年,福布斯中国江苏首富统计数据来看,16年里祖籍安徽的商人占据了江苏首富长达10年。

你不得不让人对这群人感到好奇。

徽商

徽商是旧徽州府籍(辖歙、休宁、祁门、黟、绩溪和婺源六县)的商人集团。

在南京的安徽商人,到底有多牛,好几位首富!

徽商和苏商、晋商、浙商、粤商一道,在历史上被称为“五大商帮” 。

徽商在盐茶业贸易方面,独执牛耳。康熙、乾隆年间,“钻天洞地遍地徽”,“无徽不成镇,无绩不成街”,直到清末,徽商才开始走向没落。

就活动路线和区域来看,邻近徽州的江苏、浙江,商品经济最为发达,自然成为商人们最理想的逐利之地。

有“朱子”之称的宋儒朱熹,他就是徽州人。而他的外祖父祝确经营的商店、客栈占徽州府的一半,人称“祝半州”。

明代中期至清乾隆末年的300余年,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代,无论营业人数、活动范围、经营行业与资本,都居全国各商人集团的首位。

当时,经商成了徽州人的“第一等生业”,成人男子中,经商占70%,极盛时还要超过。直到清道光以后则逐渐趋于衰落。

为什么是徽商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徽商是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结成的商帮团体。这一点和现在的浙商、晋商颇为相像。

他们有着很强的亲缘和地缘认同意识。在人生地不熟的异乡外地,不期然碰见了同族人或者家乡人,徽商往往会兴奋得忘乎所以。

这种固有的“乡谊观念”和“宗族意识”,形成了徽商以众帮众、相互提携的传统。

明清笔记体小说《豆棚闲话》说:徽州风俗惯例,一般人一到16岁左右就要出门学做生意。

徽州还有一则民谚说: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说的就是,一般人家小孩长到十五六岁,就要随乡族长辈出外学做生意,寻觅谋生之路。

苏商和徽商比较

这里,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群体——“苏商”

现在很多人觉得苏商影响力不如以前。对此很多江苏的企业家们,确有认同。

江苏省沙钢集团董事长沈文荣对此颇为感慨:苏商离土不离乡,只想着一个产业做到底,在一个地方做大做好;

而南京鸿国集团董事长陈奕熙也曾这样评价过:“苏商缺乏合作精神,大都单打独斗,宁可独吞一条狗,不愿合吞一头牛。”

2016年12月29日,马云在2016年民营资本投资江苏大会上讲,浙商比较高调,是一个自带网红体质的群体,而江苏企业比较低调务实。

你从这些企业家的评论中,不难发现苏商这个群体的特点,固守稳健、谨慎行事、绝不投机的基因,可以看到苏商更喜欢单打独斗,而不是抱团。

而徽商的以众帮众、相互提携、乡谊观念、宗族意识,在这里看,确比江苏的企业家来的更加厚重。

苏皖一家亲

当然说到徽商、苏商,那就不得不提到“江南省” 。

在南京的安徽商人,到底有多牛,好几位首富!

历史上,江苏,安徽,上海等一带被称为南直隶,清朝入主中原后,改南直隶省为江南省。

也就是说,江苏、安徽本是一家人。

清初,江南省所交税赋约占全国4成,中榜举人超全国一半。作为外族的满清,始终对江南省心存芥蒂。保留这么一个庞大的江南省,对维持自己的统治非常不利。

顺治即位后就开始着手拆分江南省的行动。公元1661年,顺治将江南省一分为二,分为:“江南右布政使司”(苏州统管)和“江南左布政使司”(江宁统管)。

到了康熙年间,“江南右布政使司”改为“江苏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司”改为“安徽布政使司”。现在的省级行政区,也因此被沿用至今。

原先的江宁给挤回到江苏省,这也是人们总是调侃南京为徽京的缘故。

同时,这也成了安徽人更喜欢“投奔”南京的一个缘故,因为南京也是家啊。更多请关注顺风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