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10大最著名的心理学效应——酸葡萄效应

  “酸葡萄心理”是因为自己真正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产生挫折感时,为了解除内心不安,编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以消除紧张,减轻压力,使自己从不满、不安等消极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世界10大最著名的心理学效应——酸葡萄效应


  在伊索寓言中有个《狐狸与葡萄》的故事,说的是那狐狸本来是很想得到已经熟透了的葡萄的,它跳起来,未够高,又跳起来,再跳起来……想吃葡萄而又跳得不够高,这也算是一种"挫折"或"心理压力"了,此时此刻那狐狸该怎么办呢?

  若是一个劲地跳下去,就是累死也还是跳不够那葡萄的高度。于是,那狐狸说:"反正这葡萄是酸的。''言外之意是反正那葡萄也不能吃,即使跳得够高,摘得到也还是"不能吃",这样,狐狸也就"心安理得"地走开,去寻找其他好吃的食物去了。

  “酸葡萄”与“甜柠檬”机制在日常生活中都是较为常见的心理现象。是心理学中合理化作用的典型表现。是指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价值标准或未达到所追求的目标,为减少或免除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保持自尊,而对自己不合理的行为给予一种合理的解释,使自己能够接受现实。在学校教育管理也存在“酸葡萄”与“甜柠檬”机制的合理运用。

世界10大最著名的心理学效应——酸葡萄效应


  上班打不到车,很郁闷,但你也可以想想“别人也未必打到车”或者“那部车可能有异味,我还是打下一部好”;

  去饭堂吃饭,轮到自己时刚好没了喜欢吃的菜,可以这样想“或许今天那道菜煮得不怎么样,明天会更好吃的”;

  考试成绩差了,可以这样想“这次考试题难了,大家都不好,下次努力点就可以了”。


世界10大最著名的心理学效应——酸葡萄效应


  “甜柠檬”效应的出处,还是跟狐狸有关系。

  有只狐狸原本想找些好吃的食物,但找来找去都没有发现,只找到了一只酸柠檬。为了美化一下口感,更好地吃下去,它跟自己说“这柠檬是甜的,正好是我想吃的”。

  在挫折心理学中,当在追求目标失败的时候,为了减轻内心的不安感,就会提升现在已经实现的目标价值,达到心理平衡、心安理得的情况。这就是“甜柠檬”效应。

  具有“甜柠檬”效应的人,总会认为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这可以减少内心的失望和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