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她和他的關係是曖昧,還是普通異性朋友,兩點徹底看清楚

異性好友和曖昧關係的區別,有多種具體的行為表現,但綜合來說,曖昧就是人際關係的距離產生了不恰當突破。如果兩人實際表現出來的人際距離突破了公眾展示關係所應有的距離,就是一種曖昧關係。例如,公眾展示為同事關係,但行為表現是親密關係,這就是一種曖昧。

曖昧不僅僅指發生親密關係,當行為關係跟公共展示關係不相契合的時候,都可稱為曖昧關係。例如,兩人本是甲乙雙方的對立關係,但行為表現上過於密切,往往也被認為是一種曖昧關係,這是一種延伸。

這裡談到的人與人的距離分為空間上的人際距離和心理上的情感距離。我們分別從這兩個方面來看一下,異性曖昧關係是如何形成的。


想知道她和他的關係是曖昧,還是普通異性朋友,兩點徹底看清楚


01.空間上的人際距離

空間上的人際距離指的是人們在交往過程中,要處於相應的人際距離範圍之內,也就是兩個個體在空間上的距離。分為親密區、人際區、事務區和公共區。

人際距離的親密區一般是從人體肌膚接觸到0.46米的距離,如果兩個人在這個距離範圍內存在,那他們之間的關係只有兩種可能,要麼非常親密,要麼非常仇視。

再遠的距離,從我們身邊0.46米到1.2米的這個範圍,被稱為人際區,也叫友情範圍。處在這個相處距離的人大多是我們相熟之人,朋友或者熟悉的同事等等。

當我們與他人的距離在1.2米到3.7米之間的距離範圍的時候,處於事務的處理距離,被稱為事務區。當我們辦理公共事務的時候,如果彼此距離小於這個距離,一定會感到很怪異。

超過3.7米的距離就是公共距離,這個範圍被稱為公共區。在很多的公共場合,比如演講、教課等等,這個距離適合正式的公開的溝通行為。

以上幾種人際交往距離如圖所示:


想知道她和他的關係是曖昧,還是普通異性朋友,兩點徹底看清楚


明白了人們之間所具有的人際交往距離之後,我們就可以在這個方面來評判,是正常關係還是曖昧關係了。當兩人表現出來的關係距離跟實際關係應該具有的人際距離不相符的時候,就形成了曖昧關係,如果相符就屬於正常關係。

我們再加以解釋。如果一位男性和女性是正常的朋友或者同事關係,日常交往距離應該在0.46米到1.2米之間,如果他們表現出來的交往距離與此相符,那就是正常的,起碼看起來是正常的。如果實際表現出來的交往距離小於這個距離,就說明他們的關係進入了曖昧階段。

例如男女之間經常無意識地勾肩搭背,甚至做出一些親密行為,就意味著他們已經突破了正常朋友或同事所應該有的距離,而向親密距離靠攏。在沒有公開或者彼此認可為親密關係之前,他們的關係就是曖昧的。


想知道她和他的關係是曖昧,還是普通異性朋友,兩點徹底看清楚


02.心理上的情感距離

除了實際上的人際距離之外,人與人的交往還存在心理上的情感距離,這種距離跟實際距離的遠近沒有關係,只跟彼此情感上的接受度有關係。

人在心理的接受度上有一個安全範圍,這個安全範圍因人而異,其界限就是個人隱私和非隱私的界限。如果我們能接受一個人的隱私,或者向對方展露自己的隱私,就說明心理情感關係是比較近的,其親密程度隨著隱私的私密程度做正向變化。

情感距離比較遠的表現有,很少談及個人的私事,自己的心情不會輕易的向對方分享和流露,並把對方對於個人隱私的探尋,當成一種冒犯。不會輕易地向對方要求幫助,也不會在意對方的任何狀況。

情感距離比較近的表現恰恰跟上面相反,彼此之間很容易談及私事,比如個人情感,身體上比較私密的狀況,不自覺地想向對方分享自己的心情和感受等等,在情感上關注對方,彼此的情緒會產生相互的影響,並形成一定的依賴。


想知道她和他的關係是曖昧,還是普通異性朋友,兩點徹底看清楚


例如,兩個即使天天在一起的人,彼此之間之只會談及工作和正常事務,那他們的情感距離就比較遠,屬於正常的同事關係。如果兩人天各一方,但是彼此建立起一定的情感,溝通談及的都是與情感有關的私密事情,那他們的情感距離就是非常近的。

男女之間最隱私的問題就是性的問題,如果兩個人不是親密關係,但卻談及了性的問題,那他們一定屬於曖昧關係。

所以說,如果一對異性朋友之間,只是談及公共事務,以及比較公開的友情話題,那他們就是正常的異性朋友關係。如果兩人之間過多地談及了個人私密問題,包括情感、身體的私密部分等等,那他們就不是普通的異性朋友,而進入了曖昧的狀態,因為他們在行為上突破了正常的情感距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