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對孩子“哭窮”了,危害超乎你想象,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前幾天去超市買東西,逛到賣酸奶的地方的時候,後面有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看著特別文靜,因為想喝酸奶,和媽媽發生了以下的對話:

女孩:媽媽,我想喝酸奶。

媽媽:咱們家沒有錢,不買(很大聲音地嚷嚷)

女孩:我就要買,我想喝草莓味兒的。

媽媽:不是跟你說了咱家沒錢嘛,趕緊走。

女孩:你給我買一個也行啊。

媽媽:你走不走?不走我自己走了哈!

女孩:那個叔叔都買了,你也給我買一個吧。

媽媽:人家叔叔有錢,媽媽有錢嗎?快走快走

最後小女孩哭喊著被媽媽拉出了超市。

別再對孩子“哭窮”了,危害超乎你想象,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前段時間和一個朋友聊天,她跟我說起了她上小學一年級的兒子的一件事:

去年秋天,學校組織運動會,她兒子也報名參加了。運動會舉辦完學校就放假了,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往常喋喋不休的兒子,卻一句話也不說。於是她主動問了問孩子今天運動會的成績怎麼樣,這一問

孩子情緒徹底爆發了,眼淚汪汪地說:“我這次沒比出好成績,同學說我穿的鞋子不是名牌,所以跑不快。媽媽你給我也買雙名牌鞋子吧。”

聽了兒子的話,朋友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相信很多70後、80後的父母都有過類似的體驗:

上了大學,多麼希望擁有屬於自己的一部手機

買一件所謂的名牌衣服,恨不得天天穿在身上

......

別人有,自己沒有,會覺得自己的家庭條件不如別人家,心裡會莫名的自卑。所以教孩子不要攀比,不是哭窮!

即使孩子以後身價過千萬了,他可以用錢買自己想要的所有東西,他也不會忘記小時候因為父母哭窮帶給他的傷害。

別再對孩子“哭窮”了,危害超乎你想象,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那麼,哭窮究竟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傷害呢?

1.孩子變得自卑孤僻

如果家長總是在孩子面前哭窮,會讓孩子感到特別自卑、缺乏自信心,覺得自己與身邊的同學和朋友相比差別太大了,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總會覺得比別人矮一截。

父母長期灌輸給孩子這種思想,會讓孩子看輕自己,同時也會變得比較敏感,怕別人用異樣的眼光看待自己,不願與他人交朋友,變得更加自卑、孤僻。

2.孩子的眼界和格局變小

貧窮會限制人的想象,也會讓人的眼界和格局變小。

如果孩子的很多需求都被父母拒絕,那麼孩子的眼界和格局就會變小,變得容易滿足,容易被外界的利益所誘惑,為了達到目的會採取一些不好的手段。

3.擁有錯誤的價值觀

因為父母經常哭窮,容易讓孩子缺乏安全感,由於小時候很多想要的東西得不到滿足,使孩子把金錢看得比較重,容易形成錯誤的價值觀,容易被金錢誘惑、困住,容易變得比較虛榮。

別再對孩子“哭窮”了,危害超乎你想象,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最後分享一個例子,也許很多人都看過:

兩位媽媽分別帶孩子去超市買東西,看到車釐子時,兩個孩子都嚷嚷著要吃,看著100多一斤的價格,兩位媽媽的眼睛裡都露出了捨不得的神情,但是做法卻截然不同。

一位媽媽告訴孩子:水果太貴了,媽媽沒錢,買不起。

另外一位媽媽告訴孩子:現在水果很貴,我們先少買幾個,等超市搞活動的時候,我們可以再多買點。

兩種不同的做法,孩子內心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希望這個故事能讓我們感觸到些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