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睡、不奶睡,孩子怎麼自主入睡?爸媽"三步走"孩子輕鬆睡

文 | 暖寶

關於寶寶的睡眠,媽媽們都有說不盡的苦惱。有媽媽的留言是這樣的:

目前寶寶9個月了,每晚能醒9次以上找奶吃。有次我記錄過,基本半小時一次搞了13次左右。不給就哼唧,越來越大,然後哭,抱起來也不行,哭。哄一個小時左右睡了放下又醒,再抱再哄,再半個小時再放再哭。沒毅力再不給奶了,一給奶吃個幾分鐘迅速睡。現在更是不給奶,她半夜能翻翻找找自己坐起來找奶。找不到不理她各種哼唧,哭。

感同身受,我在過去的2年裡經歷過無數個這樣的夜晚。二寶晚上不睡就抱著哄睡、奶睡,半夜醒來也同樣的抱睡、哄睡,輕拍都沒用。直到2年後斷奶,二寶才逐漸學會自己睡覺,不依賴抱睡和奶睡,晚上偶爾需要拍一拍。其實,孩子能夠自己學會自主入睡,需要爸爸媽媽幫助培養。

不抱睡、不奶睡,孩子怎麼自主入睡?爸媽

抱睡、奶睡都是爸爸媽媽幫助孩子養成的不良習慣

抱睡可以讓孩子有安全感,回憶小時候在媽媽肚子裡的情景,更加容易入睡。母乳中的某些成分也有一定的催眠作用,會讓孩子昏昏欲睡。這兩種方法確實是行之有效的哄睡方法,但是卻被爸爸媽媽濫用了。

都想讓孩子早點睡:很多孩子一到晚上精力特別充沛,我們都呵欠連天、視線模糊了,孩子還想玩。想要玩遊戲、想要被逗笑、想要讀書、想要聽故事。爸爸媽媽第二天還要上班,如果晚上睡太晚,肯定要影響第二天的精神狀態。孩子晚睡,也會讓爸爸媽媽擔心他的健康問題。所以為了孩子能早點睡,爸爸媽媽就會採用最能讓孩子入睡的方法,抱睡、奶睡。

都想讓孩子快速重新入睡:孩子半夜肯定會醒來,孩子會習慣性地要奶喝,如果不能及時喝到奶,會使出殺手鐧,開始哭。開始小聲哭,再慢一點就會大哭。媽媽們這時很疲憊,不想起來安撫孩子,或者實在安撫到沒有耐心了,為了讓孩子快速重新入睡,會直接使用奶睡的方法。只要一翻身,孩子閉著眼吃,媽媽閉著眼喂,孩子吃飽翻身睡覺,媽媽也就勢翻身入睡,多麼方便的方法。

不抱睡、不奶睡,孩子怎麼自主入睡?爸媽

擔心孩子發育不好:也有媽媽擔心孩子晚上不吃奶是不是會餓醒,是不是會發育不好?而且自己漲得難受,如果不給孩子餵奶,母乳是不是會減少?給孩子餵奶後,自己感覺輕鬆,孩子吃得多發育得更好。有的媽媽表示自己不想喂,但是老人擔心孩子長不快,會提供餵奶服務。其實孩子的胃容量達到一定程度,會逐漸適應不吃夜奶的習慣。睡眠過程中,各個器官處於休息狀態,也不需要過多的奶量,不會因此影響發育。

很多時候,就是因為我們不想熬過艱難的幾天,有過多不必要的擔心,而導致孩子養成了長期的不良習慣。

抱睡、奶睡的不良影響

抱睡、奶睡雖然會讓孩子儘快入睡,但是帶來的不良影響卻是嚴重的,不容忽視。

首先,孩子形成睡眠聯想

孩子習慣被抱睡、奶睡之後,就會形成習得性依賴,剝奪了孩子學習自主入睡的機會。孩子每次想睡覺的時候、夜醒的時候,就希望被抱著、餵奶才能睡著,否則就像缺了一道程序一樣難以入睡。

二寶以前就是這樣,抱著他哄他玩,他的眼皮都會耷拉下來想睡覺。只要在床上躺著,吃奶就會睡著,不吃奶還能玩好久。

不抱睡、不奶睡,孩子怎麼自主入睡?爸媽

其次,影響孩子的健康

抱著睡,孩子的身體在媽媽的懷抱裡,身體有下墜感。再把孩子放到床上,睡眠環境出現了差異,溫度、空間感都不同,孩子感受到這種變化,也會睡不好。

《嬰幼兒睡眠聖經》中說:睡眠中的震動或者移動,會導致大腦處於一種淺睡眠狀態並削弱睡眠的恢復力。

孩子吃著吃著就睡著了,牙齒不能刷,積累到一定程度,奶水中的糖分就會破壞牙齒健康。二寶的兩顆門牙中間就有一個小黑洞,後來果斷斷奶,才遏制了繼續發展。

半夜醒來的時候,孩子吃幾口就睡,實際上吃的前奶,水分比較多,脂肪比較少,不抗餓,其實是喂不飽,孩子還會頻繁醒來。前奶中的乳糖含量高,還會導致出現脹氣等情況,導致睡眠不安穩。

再次,大人也會疲憊不堪

孩子幾個月的時候,體重10斤左右,媽媽抱著孩子會感覺比較輕鬆,等到長到20斤左右,還需要抱著,就可能導致胳膊疼痛、腰部疼痛的問題。一抱抱幾十分鐘幾個小時,不僅什麼也做不成還影響睡眠。

奶睡也是如此,孩子頻繁醒來,媽媽也要跟著醒無數次,睡眠時間全部被打散,睡眠、覺醒不停地轉換,很難進入深度睡眠,影響身體狀態。在給二寶奶睡的兩年裡,時常感到頭暈目眩、體力不支。自從斷奶後,這種狀況明顯好轉。

不抱睡、不奶睡,孩子怎麼自主入睡?爸媽

不抱睡不奶睡,爸媽做好這3步

《嬰兒睡眠全書》認為:3個月左右時能夠偶然的自主入睡,4-6個月是嘗試自主入睡的時機,但是和其他技能一樣,達到嫻熟的程度需要持久的練習,甚至伴隨著倒退。

從這裡可以看出,我們從4個月開始就可以培養孩子自主入睡的能力了,中間會遇到重重阻力,貴在堅持。我們不妨做好這3步,孩子就能學會自己輕鬆入睡。

第一步,掌握寶寶的睡眠信號

孩子想睡覺都會發出一些信號,如果掌握這些信號,在孩子想睡覺的時候讓他睡,就很容易睡著。如果錯過這些信號,孩子可能會更精神,從而推遲睡眠時間。

打哈欠、揉眼睛、吃手、咬東西、咬人、無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發脾氣、哭鬧這些都是要睡覺的信號。平時如果注意觀察孩子在睡眠充足後和睡前的表現,會很容易總結一些不同,也許比上面提到的信號還要豐富得多,記下這些信號。

在孩子7個月左右,有些睡眠信號不是很明顯,會表現得很亢奮。別擔心,只要記錄孩子睡覺時間點,就不會錯過孩子該睡眠的時間。

不抱睡、不奶睡,孩子怎麼自主入睡?爸媽

第二步,改變"吃-睡"的模式

想讓孩子自己睡,就要改變以前奶睡的模式,讓孩子吃完奶後,再玩一會兒睡覺。給孩子餵奶的時候,能看到他的變化,開始的時候特別賣力、速度特別快,飽餐一頓後,力度、速度都會慢下來,改成邊玩邊吃的模式。這表明他已經吃飽了,趁他還沒有睡著,立即停止餵奶,孩子還能玩一會兒再睡。

晚上睡前的玩是安靜的,不是讓孩子興奮起來。餵奶後,給孩子刷牙、洗臉、洗屁屁,換上睡衣,把燈光調暗,給孩子讀書、講故事、唱搖籃曲,讓孩子平靜下來、放鬆下來,逐漸進入睡眠狀態。

孩子半夜醒來還要吃奶,不要每次都給,先從減少一次開始。很多媽媽說太難了,實在不忍心看孩子哭、熬不住了還是以餵奶結束。每一次都要嘗試先不餵奶,先抱哄,哄不好再喂。要相信,孩子一晚上醒好幾次,總有一次是同意的。堅持幾天,當你掌握了孩子的規律以後,就可以減少某一時間段的夜奶。成功一次,過一段時間再嘗試一次一次地減掉,後面就相對容易得多。

不抱睡、不奶睡,孩子怎麼自主入睡?爸媽

第三步,由"抱-拍"睡轉入自己睡

改變吃睡模式後,很多孩子會進入抱著哄睡的狀態,也需要一步步地來。從抱著晃著哄睡,改成抱著走著哄睡,再改成抱著不走哄睡,最後改成坐在床上抱著睡,直到直接放床上輕拍後背入睡,或者聽著故事就睡了。

也許你很幸運,不需要通過這麼複雜的步驟循序漸進,孩子可能直接放床上就睡了,那就更簡單了。只要孩子能做到躺在床上自己睡著,就學會了自主入睡。

當孩子半夜醒來的時候,也是同樣的步驟,由抱著哄睡逐漸轉入只是輕拍後背入睡。當孩子睡整夜覺以後,輕拍的步驟都可以省去了。

不抱睡、不奶睡,孩子怎麼自主入睡?爸媽

結語

哄孩子睡覺是比較難熬的事情,孩子總會經歷一段不能自主入睡的時間,需要爸爸媽媽提供夜間哄睡服務。也許有的爸爸媽媽認為孩子長大就好了,順其自然吧,但是如果能培養孩子自主入睡,能夠一晚上睡得更加踏實,為什麼不早一些培養呢?孩子自主入睡有利於身體健康,也可以解放爸爸媽媽,何樂而不為。

培養孩子自主入睡的習慣,除了"三步走",也需要堅持再堅持,需要幾周甚至幾個月的時間,但是先苦後甜,孩子睡得安,爸媽更自由、更舒心。

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