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隻刺蝟,父母要擁抱一隻刺蝟,先做到三點

前言:青春期孩子覺得自己長大了渴望獨立,他們不再像幼兒期一樣事無鉅細告訴父母,而是像據嘴葫蘆一樣,就算有天塌下來的事情,也不會主動告訴父母。

而多數的父母還沒有意識到青春期孩子內心變化,還是像幼兒期孩子一樣,對他萬般呵護,千叮嚀萬囑咐,嘮叨個沒完沒了。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隻刺蝟,父母要擁抱一隻刺蝟,先做到三點

這恰恰是青春期孩子排斥的地方,於是青春期孩子用“牆”把自己圍了起來,卻獨自在夜裡哭泣惶恐不安。

父母生氣也迴避,並告訴自己他不需要我,我就不用上趕去自討無趣。

但是正確的做法是:父母必須克服這種條件反射,主動耐心和孩子溝通,尋找孩子行為異常的原因。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隻刺蝟,父母要擁抱一隻刺蝟,先做到三點

1、主動溝通,尋找孩子行為異常的原因

有一位父親總共養育了13個孩子,他發現10多歲的兒子開始疏遠他,他主動找兒子聊天,兒子沒有回應。

父親還是很積極主動與兒子溝通交流,讓兒子知道自己是一直在乎他,這個就是父親的採取主動行動了。

然而更多父母對孩子異常行為不上心,還在等待孩子回到幼兒期親密。

讓青春期孩子採取主動是件很困難的事情,他們只會越藏越深,溝通脫節往往會讓事態向壞處發展。

校園欺凌是全世界的問題,在校園很難根除。為什麼呢?因為校園欺凌不管是欺凌者還是被欺凌者,基本都是青春期孩子,欺凌人不說被欺凌者不告,父母很難了解。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隻刺蝟,父母要擁抱一隻刺蝟,先做到三點

電影《少年的你》就將欺凌問題暴露在社會中,欺凌者魏萊在家裡文靜可愛有禮貌,她的父母也絕對想不到自己的孩子竟然能將人逼到跳樓了。

魏萊還能說:“反正她最多考上個三本,讓她父母拿些賠款減輕家裡負擔吧。”

被欺凌到自殺的女孩如果跟父母溝通,就算是書不讀,也好過付出生命的代價吧?主角陳唸的媽媽滿心憧憬陳唸到北京讀書,等來卻是陳念殺人坐牢的消息。

當青春期孩子感覺沒有安全感,沒有自信,害怕被拒絕的時候,他們就會行為異常。

他們飯吃少了,神情恍惚,說話簡潔等等。這個時候父母就要積極尋找孩子行為異常的原因。

我們想要跟青春期的孩子擁抱,就必須找到他們的軟肋,軟肋要怎麼找呢?

這個這個軟肋可能是他們的興趣愛好、理想,也可能是摩托車、運動、食物、異性,甚至是隻是你的溫情陪伴。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隻刺蝟,父母要擁抱一隻刺蝟,先做到三點

2、尋找孩子的軟肋

第一個例子霧裡看花。一個男孩不修邊幅,孤僻難以接近,對未來也沒有任何打算。父母在旁邊乾著急,卻不知道怎麼辦。

男孩的老師卻在無意中找到孩子的軟肋,跟男孩相處得非常好。男孩改變了,他穿著整潔大方,激發鬥志努力學習考上了大學。

父母向老師請教,老師答案是他們之間僅僅只是有個共同的愛好——喜歡看老電視劇。

他們在下課後經常一起談論電視劇的劇情,男孩還給老師帶來了被拍賣的舊道具或者是服飾,還給老師講述老演員的現狀。

就是在這偶然間的發現,找到了男孩的軟肋,讓孩子願意跟老師溝通,不再躲在牆內獨自哭泣。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隻刺蝟,父母要擁抱一隻刺蝟,先做到三點

第二個例子指東打西。女孩一上課就拖延經常趕不上校車,開始媽媽以為是她偷懶,後來次數多了發現異常。

媽媽就耐心跟她談後才知道原來是新課程很難學,上這個課男同學老是捉弄她,她很不想去上課才一直拖拉不起床趕不上校車。

母親找到女孩行為異常的原因後,給她找輔導老師,跟她一起學習,跟老師溝通,讓男孩不再捉弄女孩,女孩恢復正常。

第三個例子耐心無限。一個女孩本來很愛美,可是參加露營回來後,就再也不關注自己的衣著了,也不愛說話了。

媽媽有天打掃衛生,不小心看到了掉落地下女孩的日記,才知道發生在女孩身上可怕的事情,也意識到女孩的異常行了。

媽媽知道女孩喜歡開車就堅持每次接她下課後就去教她開車,開始的時候女孩一直不開口,媽媽也沒有問,就是這樣默默的陪伴著。

過了好幾個月女孩終於開口說一些簡單的事情,媽媽也積極的回應,他們越聊越多,慢慢恢復了親密關係,這個過程一共花去了一年的時間。

幾年後女孩告訴媽媽,那個時候她想過自殺,但媽媽的陪伴讓她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非常感謝媽媽的不放棄。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隻刺蝟,父母要擁抱一隻刺蝟,先做到三點

以上的三個例子告訴父母,請耐心的觀察孩子,找到孩子的軟肋,進攻孩子的心房。

當然想要跟孩子親密溝通,還需要時間、毅力、父母的共情、愛、信任、尊重,只有這些都具有了,才能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3、愛、信任、尊重

幼兒期孩子父母給予了很多可以看見的愛,父母撫摸孩子,親吻孩子,擁抱孩子,這些都是真真實實讓孩子感受到的愛。

青春期孩子撫摸親吻擁抱都沒有了,有的是父母生硬的命令、嚴苛的規矩、學習成績高分索取。

敏感青春期孩子就會覺得父母不愛他了,一旦認為你不愛他那心牆隨時都有關閉的可能。

愛他就直接擁抱他告訴他,父母的愛是始終如一、無條件的,不管他是表現好與壞,做的事情對與錯,獲得成功還是失敗,父母對他的愛都是不變的。

然而我們中國的父母跟青春期孩子溝通就好像是火星撞地球一樣的交流,是彼此絕緣體,我感受不到你的愛,你也不知道我的困境在哪裡了。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隻刺蝟,父母要擁抱一隻刺蝟,先做到三點

北大學霸王猛就是很典型的表現,父母為他學習付出了所有,他在出國留學後卻拉黑了父母,10年不回家,還說他完全感受不到父母的愛。

在人與人的交流與溝通中,信任是一個很重要的元素。父母要信任孩子,放遠目光看向未來。

有一個男孩,非常的聰明成績也很好,只是後來結交不好的朋友,學會偷竊被拘留,學校也將他開除了。

所有人都放棄了他只有媽媽仍然信任他,媽媽為他跑遍了整個市,終於找到一家學校願意接受他,他卻不想去讀書了。

媽媽沒有指責和強迫,只要求他一起整理房間。媽媽和男孩把他以前看過的書、寫過的字、做過的題,都一一整理好。

跟他回憶以前勤奮好學的時刻,想起以前的鬥志,告訴他一時的失足不代表什麼,媽媽始終相信他還是可以做好的。

在家看完媽媽買回來幾本成功人士的傳記後,他重拾了信心出發去讀書了。

後來他成為了華爾街最年輕的基金經理人。信任也是進入孩子心房的一個重要元素之一。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隻刺蝟,父母要擁抱一隻刺蝟,先做到三點

結語:

愛他就尊重他,愛他就相信他,把他當朋友般引導,暫時收起忠告和建議,用沉默來表達你的鼓勵和尊重。

只有父母付出了時間尋找到了孩子行為異常的原因,耐心的找到軟肋,用愛、信任、尊重、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彎下父母的腰,放低我們做父母的心認真傾聽孩子的話,你一定會跟孩子擁抱,成為親密的親子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