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英國為什麼要在印度建立殖民地?

18世紀是英國的世紀,英國殖民擴張。在各處建立殖民地,在所有殖民地中最重要的便是印度,那為什麼英國要在印度建立殖民地呢?我想是經濟因素,印度太富饒了,有大量的經濟利益。政治因素,印度可以作為英國殖民地的橋頭堡,向東南亞以及中國等地進行擴張,從而達到英國的利益。


第一個原因,經濟因素,印度的富饒吸引著英國人的貪婪。


  • 第一個方面,印度的自然地理條件,以及氣候都比較優越,攤開印度的地圖。映入眼前的是巨大的恆河平原,以及印度河平原,西到阿富汗地區,東到中國地區的橫斷山脈。如此廣袤的平原,除了西部印度河平原有部分沙漠之外,大部分都是比較平坦,水流充沛,從而便可得知這一地區的交通便利,以及眾多的人口,印度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全年一半分為雨季,另一半分為旱季。並且高溫天氣,這種情況便適合水稻以及各種農產品的生長,所以說印度擁有優越的自然條件。


  • 第二個方面,英國人進行開展棉花的種植,從中獲取了巨大的財富,最適合種植棉花的地區為南緯32度到35度,以及北緯37度左右地段,這些地區的無霜期為每年200天左右,溫度不低於10攝氏度,降雨量為500到635毫米之間。而印度是種植棉花最好的地方,印度在古代便發展出了自己的棉紡技術,然而棉花在歐洲是不會長生長的,隨著新航路的開闢,英國人也加入殖民貿易中。1600年,英國人在印度成立了東印度公司,英國人便發現棉花的各種好處,棉花可以禦寒,對於歐洲人來說是極大的吸引力,隨著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始,棉紡機的發明,一下子刺激了棉花的需求,以及降低了棉紡織物的價格,英國人從中嗅到了商機,便開始迫使印度人大量種植棉花,以至於恆河地區便出現了一望無際的棉花田,從而導致印度自然經濟的瓦解,對於英國人而言,確實獲得了大量的財富。


第二個原因,政治原因,印度可以作為殖民地的橋頭堡,向四周擴張。


在地理上,印度是處於封閉的情況,北邊是高聳的喜馬拉雅山脈,南邊是廣闊的印度洋,中部卻是巨大的恆河平原,所以印度可作為一個英國前沿的戰略基地,即有充足的物資,又有四處封閉的地理自然環境,英國人便可以向四處擴張,英國人擴張無非是想要獲得更多的利益,比如英國人向喜馬拉雅山南麓擴張,他們想要打通西藏和中國內地,獲得與中國通商的渠道。


  • 英國早就知道在遙遠的東方不光有印度,而且還有古老的中國。英國人想要打通印度北部至西藏到中國內地的貿易通道,便開始謀劃吞併印度東北部的一些小國家,比如尼泊爾,但是英國想要打通東北這條貿易通道卻被大清國給斬斷了,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這和清朝時期尼泊爾入侵西藏有關,在喜馬拉雅山南麓眾國家中,尼泊爾這個國家最強尼泊爾人驍勇善戰,是英屬印度北上征服喜馬拉雅山區的主要對手,英國人抓住尼泊爾內亂,導致尼泊爾人入侵西藏,最後大清朝將尼泊爾戰亂給平定了,並在此限制與英屬印度通商,英國人本來想打通這條貿易通道來彌補英國貨物在中國東南沿海貿易損失的利益,這或許也為1840年的鴉片戰爭埋下了伏筆。


終結


印度作為大英帝國的明珠,英國人榨取了巨大的財富,英國人在此建立殖民地,對印度富饒一直懷有貪婪,並且也想以印度為橋頭堡向四處擴張,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