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熱愛集體變成一件自然的事

讀了案例後,我能理解王老師的心情。我們先冷靜下來,仔細分析李想這句話:“班是班主任的班,分是班主任的分,跟我有什麼關係。”從中可見,李想沒有把自己當成班級的一分子。原因就在於班級裡的大事小情都是班主任說了算,學生缺乏主體意識。既然如此,我們應該怎麼辦?

共同制定班規。組織全體學生從紀律、衛生、學習等方面加以討論協商,共同制定班規。班規要打印出來,每人兩份並簽字,一份收上來由班主任保管,另一份由學生自己保留。通過這樣的方式,營造一種儀式感,讓學生明白:這是大家共同制定的規則,每個人都要遵守。

適當“放手”。案例中的王老師認真負責,但不懂得 “放手”。班主任要為學生搭建參與班級管理的平臺,並給予他們足夠的信任與支持,讓學生在為班級出力的過程中感覺到班級是自己的。

開展特色活動。班主任可以在班級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熱愛集體的意識。如運動會、廣播操比賽等集體活動都是很好的載體。

如果王老師能夠耐下性子,實打實地搞好班級基礎建設,將“為班級做事”變成學生的共識,變成自然而然的事情,學生就會自覺維護班級榮譽。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崑山市玉山鎮振華實驗小學)

《中國教師報》2020年04月08日第10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