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事件真能避免?工业实力被碾压,日本赌国运再次输了

从日本决定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珍珠港就是必然事件。1941年对美发动战争已经是日本翻身最后一种办法,否则最终结果就是活活把自己。所以小国就是小国,战争的本质并不是某一种武器装备的对抗,而是整个国家实力的消耗,面对体量庞大的国家是战还是止……

珍珠港事件真能避免?工业实力被碾压,日本赌国运再次输了


为什么说空袭珍珠港要扯出对中国的全面战争,我们来看一个问题:

1941年的日本到底缺什么?野心?答案是资源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对中国全面战争爆发,此时日本已经完全进入对中国的战争泥潭。考虑到对中国战争付出之兵力庞大,消耗之海量,对于资源和经济不太富裕的日本来说这显然是一个无底洞。在《大东亚补给》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记载:

我国(日本)国力于1938年度达到最高水平,1939年开始下降,在日中战争第三年就处于严重状态。 不管陆、海军的武器装备生产如何增长,基础国力还在不断下降,国家计划没到日中战争第三年就开始破产。

换句话说日本在全面侵华后的第3年就开始出现各种矛盾问题,就拿军费而言:1937年日本军事费用占战时财政支出的36.7%,但是到1939年这一数字则上升到54.5%。当然,最高时期为85.6%,不过已经是1944年的事情,跟珍珠港就没有关系了。

珍珠港事件真能避免?工业实力被碾压,日本赌国运再次输了

本来应该配属日本国内的资源全部用于对中国战争,日本国内不断压缩配给,1939年11月衣服、粮食强制配给、1940年柴火也实行强行配给制,即便是配给也没有足够的数量供应日本国内居民。1940年-1941年,朝鲜和中国东北的大旱以及日本国内劳动力的大量减少,日本的大米产量出现急剧下降。而石油、铁矿、矾土、橡胶、铅、锡等又是严重依赖西方国家。所以这个时候日本就要考虑自己的后路了,如何取得更多的资源是他的当下任务。

珍珠港事件真能避免?工业实力被碾压,日本赌国运再次输了


站在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角度去考虑这个事情,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西方国家在亚洲的利益。如果继续放纵日本,一旦日本取得在中国的胜利那么获取到足够的资源就足以对抗他们在亚洲地区的势力,这是他们最不希望看到的。所以美日之间在日本侵略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不可调和的矛盾。1941年9月日本侵略印度支那,美国对日本进行了全面制裁,终止一切贸易,冻结日本资产,中断对日包括石油、金属、橡胶等一切战争资源的输出。对这个资源贫乏的国家来说,资源的中断基本已经掐断其所有后路,甚至会引发日本国内局势的崩溃,仅凭中国东北的资源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其战争需求。

珍珠港事件真能避免?工业实力被碾压,日本赌国运再次输了

既然想要资源,那么只有向北进攻苏联或向南仅供东南亚两条路可选。但是北上进攻苏联没有利可图,广袤的远东和西伯利亚没有探明的石油、铁、煤资源,更不生产水稻、橡胶,不能帮日本解决任何问题。所以南下东南亚是最好的选择,石油、橡胶、粮食、铜铁锡铅应用仅有,而且东南亚经过英国、荷兰等国的多年经营,基本就是现成的,占领就可以生产。

珍珠港事件真能避免?工业实力被碾压,日本赌国运再次输了

在南下和北上,日本终究选择了南下。但是南下要面对美英荷等国家,尤其是实力强大的美国太平洋舰队。所以想要取得南下的胜利,敲掉美国太平洋舰队就等于为日本赢得了短时间内的海上安全。这就是空袭珍珠港的前因,总结来说:日本没有资源就会崩溃,想要资源就只能打东南亚,打东南亚就要干掉美英等国在这里的海上力量。

至于后果,按照日本的设想,日本打掉美国太平洋舰队后可以取得大概2年的时间发展。最终目的逼迫美国回到谈判桌,承认日本战争行为取得成果的既定事实。但实际结果就是1942年3月珊瑚海海战就收到挫败,6月中途岛海战就成为日本走下坡路的转折,最终在3年多后的1945年宣布投降。

珍珠港事件真能避免?工业实力被碾压,日本赌国运再次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