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孫家大院,甲午抗日英雄的故居

亳州:孫家大院,甲午抗日英雄的故居

  孫家大院的部分院落與精美的蓮花藕心建築構件

  在渦陽縣老城的渦河中路北側,有一條充滿年代感的街道,現存30多座老宅。“孫家大院”就坐落在這其中,它是甲午抗日英雄孫萬林的故居,原名“孫萬林公館”。當地人稱“孫家大院”或“孫家老院”。據瞭解,此建築是清代同治年間的建築,按清代標準官邸建制。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就被渦陽縣人民政府定為渦陽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亳州:孫家大院,甲午抗日英雄的故居

  孫家大院內牆上的“龍頭”件

  宅邸主人為甲午抗日英雄

  孫萬林,字壽卿,1843年出生。清末四川總督,愛國將領,甲午海戰英雄。因英勇善戰,功勞卓著,被譽為“中日甲午海戰”中唯一一位“以少勝多”“敢戰敢拼”的清朝陸軍將領。孫萬林兄妹五人,他排行老三。原隨父母居孫集孫小寨(現屬利辛縣),清道光年間舉家遷居渦陽。1905年病死於任所。

  亳州市文史研究員、渦陽縣孫氏文化研究者石芳霞介紹,《清日甲午戰爭史》《威海軍事》《甲午海戰》《亳州四名》《渦陽縣誌》等方誌典籍,均有其生平事蹟的記載。現存利辛縣文物所清同治十一年十二月二十日,頒旨嘉賞授其為“武功將軍”、妻嚴氏為“誥命夫人”的聖旨至今完好。同時被皇帝賜旨嘉獎的,還有當時渦陽縣“孫萬林公館”,也就是現老城內的“孫家大院”或“孫家老院”。

  據資料記載,因孫萬林妻嚴氏賢惠毓淑,知書達禮,樂善好施而被御賜宅百畝,地百頃,家資萬貫,故修建此宅。同時她還建議孫萬林,把修建公館節省的錢,為孫家祖宗建祠堂。嚴氏給孫萬林生育三子兩女。子均為武將,作戰勇敢,皆英年早逝,女均嫁與渦城大戶,其後人仍有部分在渦陽。

亳州:孫家大院,甲午抗日英雄的故居

  孫家大院牆壁精美磚雕 劉心珠 攝

  孫公館曾經非常威嚴氣派

  據記載,初建時期的孫萬林公館,金碧輝煌,非常威嚴氣派。前後共三進的院子。門樓正中橫額上是清同治皇帝親題的“孫萬林公館”五個大字,門旁兩邊有巨型石獅護佑。古人云:“石者實也,獅者思也,言思前人創業後人守成之不易也。”它們不僅是公館主人身居要職尊貴顯赫的象徵,也是家族興旺的標識。每逢農曆初一或十五,公館護衛親為石獅洗禮,企盼主人除惡揚善,護國凱旋。

  第二進為婢奴與兒孫居所,較第一進院子優雅典致。院內花香濃郁,色澤豔麗,丫鬟僕奴與兒孫嬉戲,穿梭其間,溫馨和諧,又不失莊嚴沉穩。第三進院子最為氣派,上下五間華美的樓房,為孫萬林夫婦與貼身侍女居室。門有兩處。一處正門,通向前一進院子;一處為側門,西通後花園。

  花園佔地三畝,內有御影樓,專供奉大清皇帝像。園內地面用各色卵石鑲拼成福、祿、壽象徵性圖案,豐富多彩,古樸別緻。園中佳木蔥蘢,情趣盎然,妙趣無窮。總之,與孫公館的三進院落房舍相映襯,朱漆木門,花格門窗裝飾,通道,亭臺軒榭,花壇房廊,互通來往,精緻優雅,美不勝收。

亳州:孫家大院,甲午抗日英雄的故居

  利辛文管所保存的清代賜予孫萬林聖旨

  抗戰期間遭受巨大損壞

  孫萬林逝於任所後,妻嚴氏不久也辭世。公館由其後代接管。1932年,黃河氾濫波及渦淮地區,孫家生活也不如從前。加上孫萬林兄弟兒女多,特別是祖籍孫集孫萬林兄弟家門也常來渦陽孫家大院,靠接濟度日。外加本城百姓逃荒乞討眾多,嚴氏生前貼身侍女高氏與孫家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遂支持開倉放糧三日,贈衣送被給流離苦難百姓,還收納貧民子弟入住公館或私塾讀書。

  到了抗戰期間,孫公館第二進院落,廂房十間先後被日機炸燬。由於孫家後人無錢修復,現已不復存在。日本投降後,解放戰爭期間,孫家與中國億萬同胞一樣,度日如年。孫公館已無其他收入,地又無法種,只好變賣維持生計。

  “當時鄉下的二百多畝地也僅剩五六十畝了,家中也僅剩七口人,加上兩個傭人,大部分回鄉下居住。一個名叫小華的,是孫集同姓的,在孫公館乾點小活,陪孩子玩。人很聰明,會用泥巴做小狗、小人、手槍等。一個叫楊姐,無父無母,專職做飯。人很勤快,常幫打掃院庭,做些女工活兒等。雖然孫公館家境日益敗落,但是他們仍不願離開孫家。”

  以上內容是石芳霞多年走訪獲悉,並由孫萬林後人孫學文老師介紹所知。

亳州:孫家大院,甲午抗日英雄的故居

  如今的孫家大院已經被嚴重損壞

  各界人士呼籲保護“孫公館”

  1949年,新中國成立。孫公館私家學堂徹底劃撥,成為公立學堂。整座老院全部為土改工作隊駐守。但是仍允許孫家人及高氏居於此。1958年後,孫公館成為縣宣傳部與文化局、圖書館等公共辦公地。土地與房產權也歸國有。到了1970年,孫公館門樓五間被拆除,兩旁石獅被砸壞,改建成樓房,成為文化局與梆劇團辦公地點。1980年,文化局新遷現在的文化館所在地,孫公館徹底成為當時渦陽縣居民所居住的大雜院了。漸漸地“孫萬林故居”或“孫萬林公館”就被“孫家大院”或“孫家老院”名稱所取代。

  四年前,石芳霞曾多次走訪當年103歲、與孫家大院為鄰最久的洪東初老前輩。提起孫家大院,他很傷感而又非常激動。他講述了“孫公館”當年如何放糧救災,如何支持抗戰,如何與抗日軍民魚水情深的故事,以及自己當年如何參與抗日宣傳,如何揮動筆墨繪畫“甲午英雄孫萬林”英勇殺敵、高喊“衝啊,殺啊!”等巨幅畫像的場景。

  時光易逝,歲月易老。洪東初老前輩雖然已不在人世,孫家大院也早已由“渦陽縣文物保護單位”升格為“亳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