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何處是清歡

人生何處是清歡

最近對清歡一詞特別喜歡,昨夜閒暇品讀自己老作品的時候在一首寫給朋友的詩歌裡也發現了清歡一詞,原來清歡之意早已與我相融,清歡?單從字面意思解讀:清雅恬適之樂,我的理解是:符合自己精神狀態,心靈所需,讓整個身心都能達到某種品味,純真,閒雅,順暢的一種感覺吧,今天就來聊聊清歡,人生何處是清歡,透過我的文字,感悟,尋找自己想要的清歡吧。

對於清歡,古人早已講的清楚,無意間翻閱詩詞,被蘇軾的一闋詞〖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所吸引迷戀,因為我很喜歡他所說的清歡,與李白杜甫筆下的生活狀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清歡是一種極高的境界,

細雨斜風作小寒, 淡煙疏柳媚晴灘。

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

蓼茸蒿筍試春盤, 人間有味是清歡。

蘇軾筆下的這份清歡之所以好,是因為它源於平凡,純粹,自然,對生活沒有過多的要求,不需要太好的物質條件,只追求心靈的品味,清歡是一般狀態很難企及的,不像李白: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那樣的隨性。亦不是: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那樣的盡興,更不像杜甫:人生有情淚沾臆,江山江花豈終極,悲傷情懷,更不是: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那種無奈嘆息,因此,蘇軾筆下的清歡是一種高度,是一種極美的姿態。

人生何處是清歡

其實清歡一直貫穿於我們生命的始終,深藏於我們人生每個角落每件事中,快節奏的生存趨勢迫使很多人忘了清歡,也忘記了什麼才是真正的清歡之味,幼年穿著開襠褲到處跑,尿床尿褲子還理所當然的大聲嚷嚷,泥裡爬水裡滾,弄得髒兮兮,花裡胡哨,有時為了半顆糖斤斤計較追逐打鬧,一捧瓜子都要分很多小夥伴的熱鬧,竟然還開心的不得了,這是清歡,是還未被俗世所打擾的清歡,青少年時代從繫上鮮豔的紅領巾到擔任某一方面的班幹部有了自己的小圈子偶爾三五成群的相聚,這是清歡,這是有了認可,有了那麼一點點虛榮,開始有了自己主觀意願的清歡,中年有了責任,有了擔當,有很多我們要履行的義務,甚至學會了偽裝,學會了多面為人處世,因為上有父母我們要頂著,中間有家我們要護著,下面有孩子我們要愛著,左邊是朋友,右邊是親人不能傷著,老人的病痛,娃兒們的教育,房子的奴隸,所有的時間都被奔波忙碌操勞給無情的掠奪,這是一種毫無怨言的被掠奪,我們幾乎沒有時間愛自己,一點閒暇都沒有,還談什麼清歡?好陌生的詞,有時為了應酬,為了生命存在的需要,坐在煙霧繚繞燒烤攤推杯換盞的阿諛奉承,嘈雜的K歌廳鬼哭狼嚎放鬆心情,廣場舞的放縱,集體舞的樂趣,交誼舞的優雅,獨舞的自在,擺弄擺弄樂器,發掘一下自己的愛好,哼哼流行音樂,唱唱民歌,吼吼地方戲曲,點一隻煙搓搓麻將,釣釣魚,泡泡溫泉,來段網戀通宵達旦聊個沒完,玩玩預防痴呆遊戲,翻一本閒書,痴迷一部小說,根本不在乎他寫的什麼只要符合自己心意願意讀下去,溜溜貓狗鳥等寵物打發孤獨,或是參與一項喜歡的運動,比如打球練太極瑜伽,自駕一程山水秀美,三五親朋遠離城市親近山水弄點山野時蔬野味土產擺桌生態宴來個酣暢淋漓,睡個懶覺,做個美容,打理一下蓬亂的鬍鬚,還有不算忌諱的婚外戀,一夜情,有時為了隱藏修正慰藉投身某種宗教信仰,好一點的坐在浪漫優雅的咖啡廳或是在寧靜與沉穩的茶坊或是茶館亦是茶攤再者一個人的杯茶裡感悟人生也是不錯的, 這個年齡的我們開始偏向寧靜內斂的生活狀態,多數人喜歡注重居家的舒適,養殖花草蟲魚的閒情,這是一種本能的現狀,身陷紅塵俗世後的悲喜清歡,是一種寂寞的清歡,茫然的清歡,被迫的清歡,瞻前顧後的清歡,這便是中年人的清歡,略帶苦澀的清歡。老年人趨於平穩,家與事業穩固豐盈,子女安家立業,孫子孫女健康成長,前無擔憂後無牽掛,偶爾力所能及的支援一下就好,這個時候,養花種菜,鍛鍊身體,來點琴棋書畫修身養性,圍著灶臺弄弄美食,偶爾帶帶孫子,在烏煙瘴氣明目眾多套路層出的養生保健業裡傻傻的享受被騙的樂趣,這便是她們主流的生活方式與樂趣,正應了一句諺語:人老了,貪生,怕死,沒瞌睡 ,還有一點智商開始返童,這個年齡正好給了騙子有機可乘,一個騙的順暢,一個被騙的安心,這是一種反璞的清歡,安穩的清歡,啼笑皆非的清歡,這是老年人的清歡。

人生何處是清歡

清歡無處不在,結婚是天倫之樂的清歡,離婚是為了擺脫某種束縛不適合自己的清歡,事業成功亦有清歡,得一良師益友是清歡,陪伴父母,夫妻恩愛,兒孫幸福則是孝道情分命運愛與延續的清歡,喝一杯香茗,嘗一口鮮嫩,聽一曲悅耳,看一處醒目,處一抹好天氣,居一處好環境,細品一段佳話良善,在充滿力量與希望的朝陽裡瘋狂,在浪漫夢幻的夕陽裡眺望遠方,在美輪美奐的彩虹裡祈福願望,一簇花香裡洗滌靈魂,一朵雲捲雲舒中看自在,去幽靜的寺院翻一段經文或是上香叩首亦或是聽聽大德高僧講一點開悟世俗的真言,舍的不計較,得的不愧欠,這些都是清歡,只是需求的角度不同,視覺不同,感知領悟不同,身心所折射釋放存在的不同,身心需要,願意接納,流暢自然,不皺眉眼,這是最好的清歡,面對病故災痛不大悲,不大喜,不抱怨,笑著往前看,淡定從容,優雅應對,這是自我提升修正與被修正的清歡,有些清歡我們很難參透,因為我們迷霧太深,深鎖紅塵,放不下看不清,很多很近的清歡,也許會和我們背離一生,清歡滿紅塵,心淨是月明。

人生何處是清歡,打開心結舒眉眼,唐代詩人呂岩一首牧童,竟將清歡詮釋的如此玲瓏剔透

輕盈簡潔灑脫不羈: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

這正是清歡的真諦恬靜與閒適,不拘形式,只要能賦予身心最美的姿勢,就是最好的清歡。

人生何處是清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