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學會自立、健康成長

讓孩子學會自立、健康成長

每到一個新的學年,在哪些重點中學和大學的周圍,學區房都會紅紅火火起來,送走了一批,然後又迎來了一批新學生,同時也迎來一批陪讀的新家長。

讓孩子學會自立、健康成長

回想起當年自己的學生生涯,初中就開始住讀,每個月放一次月假,回家一次,從家裡帶些米和醃菜,家長把早就準備好的生活費,一般是三五元錢,千叮嚀萬囑咐的交到我們的手上:在學校要好好讀書呵,生活要節儉呵的,要尊重老師呵,要同結同學呵。每個月回來領生活費的時候,都把這些話重複一遍。然後是我們那小腦袋瓜象小雞啄米似的不停的點頭。那個時候孩子多,每家都有好幾個孩子,能夠讀下書來,一般成績還算比較好、也能吃得讀書的那份苦的,並且家裡也寄予了莫大的希望。同齡中那些成績差的,吃不得讀書苦的,就慢慢不讀了。那時我們班有一個同學,家裡條件也不錯,是家裡的寶貝,就是一讀書就頭疼,父母沒有辦法,說再讀下去也沒有什麼用,讀到初二就不讀了。在初中階段和高中階段,我的那些同學中,因為家裡條件困難,陸陸續續輟學的也不少,有些還是成績不錯的。所以說八十年代讀個書不容易,不斷要克服學習上的困難,還要克服物質條件上的困難。

讓孩子學會自立、健康成長

現在的孩子不同了,伴隨著中國改期開放的巨大成功,中國家庭在物質生活生活方面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今天,只要願意讀書,是可以一直讀下去的,可以一直讀到碩士、博士,而且學校還有各類助學金和獎學金。雖然現在的文憑是越來越高,學生的自理能力卻是越來越差,所以我們看到有越來越多的家長陪讀。

讓孩子學會自立、健康成長

我們說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教育的目的是把學生培養成對國家有用的人、能自食其力的人,具備獨立思考和獨立生活的能力。但是陪讀只會令學生越來越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

這不,剛開學不久,在軍訓場的場外。就有一群家長守在場外,備著水和食品,乘著軍訓的間隙,跑去給孩子擦汗捏背、端茶送水。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與我們教育的初衷是相違背的。

如果愛,請放手。哲學家弗羅姆說過:父母之愛,是離別之愛,父母要慢慢放手,讓孩子逐漸離開父母;夫妻之愛是融合之愛,二者剛好相反。

讓孩子學會自立、健康成長

父母愛孩子,希望他們平安、順暢,不走彎路,成龍成鳳,這都是人之常情,但生活的磨鍊,各種生活的酸甜苦辣、迷茫、失敗、挫折,不管你願不願意,總要獨自面對。與其在你不能陪伴他的歲月讓他自己去承受,不如趁早培養他獨立、堅強、堅韌的品質。讓孩子自我管理、承擔責任、體驗成功、嘗試失敗,讓孩子自己書寫未來,放手,既是作為家長自身的解脫,也是對孩子健康成長過程的尊重。

孩子終究要走向社會,走向自立,愛孩子,家長需要學會放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