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複習講解

單元學習內容梳理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複習講解

本單元圍繞“深厚的傳統文化”這一人文主題,貫穿“瞭解課文是怎麼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的”這一語文要素,安排“課文、綜合性學習、語文園地”三個板塊。

9 《古詩三首》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複習講解

《元日》寫春節放鞭炮、喝酒、貼對聯的情景,表達了作者的滿心歡喜之情,也是作者推行新政成功內心無比喜悅的寫照。

《清明》寫清明時節詩人獨行他鄉,看到掃墓、踏青的路人行色匆匆,偏逢下雨了,內心感傷,想找酒家避雨,牧童遙指杏花村,表達了詩人內心無比感傷、惆悵的情懷。

《九月幾日憶山東兄弟》寫重陽節詩人客居他鄉,想象著家裡親人登高遠望,插遍茱萸,只少自己一人的情景,表達了詩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10 《紙的發明》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複習講解


本文先總的說明“造紙術對世界的影響”,再具體寫 祖先寫字的不便,接著寫蔡倫改進造紙術惠及大眾,最後總述造紙術在世界各地的傳播及意義。

11《趙州橋》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複習講解


本文先總的說明趙州橋是一座世界聞名的拱橋,再具體寫趙州橋雄偉、堅固、美觀,最後總述趙州橋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是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12《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複習講解


本文先總的說明《清明上河圖》是名揚中外的畫,再具體寫宋都城汴梁熱鬧的場面,最後總述《清明上河圖》使我們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看到了當時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課文語言回顧

《紙的發明》:大約在一千九百年前的東漢時期,有個叫蔡倫的人,吸收了人們長期積累的經驗,改進了造紙術。他把樹皮、麻頭、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切斷在水裡爛成漿;再把漿出來曬乾,就成了一種既輕便又好用的紙。

選一選,填一填:改變 改善 改進

1.自從老師家訪之後,爸爸媽媽對我的教育方式( )了很多。

2.我們要( )學習方法,獲得更好成績。

3.自從爸爸有了固定的工作,我們家的生活條件( )了很多。

《趙州橋》:橋面兩側有石欄,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有的刻著兩條相互纏繞的龍,嘴裡吐出美麗的水花;有的刻著兩條飛龍,前爪相互抵著,各自回首遙望;還有的刻著雙龍戲珠。所有的龍似乎都在遊動,真像活的一樣。

選一選,填一填:既……又…… 不但…… 而且……

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 )減輕了流水對橋身的衝擊力,使橋不容易被大水沖毀,( )減輕了橋身的重量,節省了石料。

《一副名揚中外的畫》:走在街上的,是來來往往、形態各異的人:有的騎著馬,有的挑著擔,有的趕著毛驢,有的推著獨輪車,有的悠閒地走在街上溜達。畫面上的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黃豆那麼大。別看畫上的人小,每個人在幹什麼,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讀一讀,照樣子說一說。

《清明上河圖》使我們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風貌,看到了當時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 )使( )。

語文園地

識字加油站

生活中,你見過這些標牌嗎?你還見過什麼標牌?請寫下來?給五分鐘的時間識記這些字,等會兒一起交流。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複習講解


單元詞語盤點

造紙術 偉大 記錄 一冊 大約 阿拉伯

歐洲 社會 學富五車 趙州橋 世界聞名 節省 趙縣 石匠 設計 歷史 創舉

而且 智慧

日積月累

同學們,對這些傳統文化你知道多少呢?請與大家分享。

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雅人四號:琴棋書畫

花中君子:梅蘭竹菊

中醫四診:望聞問切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複習講解


知識檢測

檢測一:默寫《清明》,默寫後同桌兩人當即評改糾錯。

檢測二:試著用下面的詞語,向遊客介紹趙州橋。

世界聞名 雄偉 創舉 美觀

檢測三:照著下面兩段話“總寫——分寫”的樣子寫一段話。

※走在街上的,是來來往往、形態各異的人:有的騎著馬,有的挑著擔,有的趕著毛驢,有的推著獨輪車,有的悠閒地走在街上溜達。畫面上的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黃豆那麼大。別看畫上的人小,每個人都在幹什麼,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橋面兩側有石欄,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有的刻著兩條相互纏繞的龍,嘴裡吐出美麗的水花;有的刻著兩條飛龍,前爪相互抵著,各自回首遙望;還有的刻著雙龍戲珠。所有的龍似乎都在遊動,真像活了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