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速遞:730分破紀錄!我卻擔心被垃圾快樂榨乾的2億中國孩子..


01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如何被拉開的?

最主要的是看他把時間用在了什麼地方。

這幾天高考成績陸續放榜,一直都在觀察這些狀元們都是怎樣養成的。

比如今天廣西高考成績放榜,南寧二中的楊晨煜就以730分成為高考狀元,推上了微博熱搜。


高考速遞:730分破紀錄!我卻擔心被垃圾快樂榨乾的2億中國孩子..


他數學和英語雙滿分,創下了廣西高考理科總分的最高紀錄!


在採訪裡,媽媽說孩子從小就喜歡看紀錄片,不愛看動畫片,對科研非常感興趣,老師則稱孩子興趣全面,文體皆全。

無獨有偶,昨天有一對四川的雙胞胎被推上了微博熱搜,他們被稱為高考最強雙胞胎。

哥哥考分高達705分,弟弟718分,成為萬千家長羨慕的對象。


高考速遞:730分破紀錄!我卻擔心被垃圾快樂榨乾的2億中國孩子..


記者採訪的時候,兩兄弟也稱從沒參加過任何補習班,學習效率非常高,

只讀了一年半的高中,一半的時間都在衝刺學科競賽。

看完這些別人家的孩子之後,我明白了,

當一個孩子能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不斷用時間充實自己的時候,他成為狀元就不是夢想,他以後的人生也都不會差到哪裡去。

與之相對應的是,最怕的是孩子自己掉入庸俗的惡趣味裡還不自知。

6月15日,一名男孩為了走紅,打碎了 200 個雞蛋從二樓的陽臺上傾盆而下,倒在母親的頭頂。


高考速遞:730分破紀錄!我卻擔心被垃圾快樂榨乾的2億中國孩子..


媽媽被從天而降的雞蛋液潑倒後發出慘叫聲,而孩子卻在樓上發出一陣怪笑。

視頻發佈後,男孩受到網友的猛烈抨擊,最後只好公開道歉,並將視頻刪掉。

出名不成,反遭罵名。

這個世界,沒有什麼比“時間”更公平了,選擇把時間放在什麼地方決定了一個人的出路。

有的孩子能通過求知慾對知識不斷探索,獲得學習的滿足和成就感,收穫深遠的快樂。

而有的孩子只能通過遊戲,搞笑段子,明星八卦等,一再刺激自己的感官,收穫膚淺的快感,陷入不斷的自嗨。


02


2018年底,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6.48億,用戶使用率為78.2%。

據統計其中大部分為24歲以下的青少年,20%的青少年幾乎總是在看短視頻。


高考速遞:730分破紀錄!我卻擔心被垃圾快樂榨乾的2億中國孩子..


就連香港知名女演員吳君如6月19號參加上海電影節的時候都宣稱,自己接觸短視頻很多,而她13歲女兒則是每天都要刷。


高考速遞:730分破紀錄!我卻擔心被垃圾快樂榨乾的2億中國孩子..


翻開短視頻平臺,發現網紅、寵物和孩子已經幾乎霸佔了滿屏幕。

有的孩子不知不覺成為家長擺拍的玩具。


高考速遞:730分破紀錄!我卻擔心被垃圾快樂榨乾的2億中國孩子..


有的孩子則自己沉浸於屏幕的快感之中。


高考速遞:730分破紀錄!我卻擔心被垃圾快樂榨乾的2億中國孩子..


在地鐵上,商場裡,教室中,屏幕幾乎已經霸佔了孩子的生活。


高考速遞:730分破紀錄!我卻擔心被垃圾快樂榨乾的2億中國孩子..


近日,中國青年報聯合問卷網對1974名受訪家長進行了一項調查。

數據調查顯示:

92.1%的受訪家長覺得青少年沉迷短視頻的現象普遍,70.6%的受訪家長擔心孩子沉迷短視頻會對學習生活提不起興趣,66.3%的受訪家長擔心孩子模仿不良的短視頻內容。

家長的擔心是有道理的,

因為不止是短視頻,還包括直播、遊戲、肥皂劇、明星八卦等等垃圾快樂和信息,

正在一步步將我們的孩子拉離學習的軌道,讓孩子輸在精神的起跑線裡。


高考速遞:730分破紀錄!我卻擔心被垃圾快樂榨乾的2億中國孩子..



03


知乎上有個問題:有哪些年輕人千萬不能碰的東西?

有個高讚的回答說,“年輕人千萬不要碰的東西之一,便是能獲得短期快感的軟件。”

短視頻,遊戲,肥皂劇,正是能帶來短期快感的東西。

其危害之大,堪比毒藥。

朋友的孩子讀四年級,以前學習成績很好,回家寫作業非常準時。

自從接觸了短視頻之後,作業忘得一乾二淨,放長假的時候連著四五個小時泡在手機裡也是常事。

朋友多次勸說都沒用,而且女兒還會反過來質問媽媽:

“你自己都能玩,我為什麼不能玩?”。

朋友啞口無言。

當她強行把手機沒收的時候,母女倆就經常會為這事大吵,並且女兒更加不想學習了,又哭又鬧,弄得她很頭疼。


高考速遞:730分破紀錄!我卻擔心被垃圾快樂榨乾的2億中國孩子..


大人尚且還有一定的自控力,而孩子不比大人,他們的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尚未形成。

他們一旦陷入短暫的垃圾快感裡,就只能一步步沉淪。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一項涵蓋了1.1萬名兒童的研究顯示,每天看屏幕超過兩個小時的兒童,在思維和語言測試中獲得的得分較低。

更令人不安的是,部分長時間看屏幕的孩子的大腦甚至出現了變化,他們的大腦皮層過早地變薄了。

大腦皮層變薄正是一個人變膚淺的開始,他們以後在生活裡難以保持持續的注意力,失去了創造力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做數學題太枯燥了,打一局遊戲再寫吧;這道題好難啊,軟件掃描一下吧,不用費腦。

當一個孩子開始偷懶,並且逃避現實的困難,求助於網絡的虛擬快樂的時候,這正是廢掉的開始。


04


為什麼不要讓孩子沉迷於網上的垃圾快樂,更重要的是,它正是階層固化的開始。

所有的垃圾快樂背後都是滿滿的“心機”。

1995年9月,美國舊金山舉行過一次重大的國際會議,會議集合了全球500多位政治、經濟精英,包括撒切爾、老布什、各大頂尖企業的董事長等等。

會上,所有的精英人群都認為,全球化會加重貧富差距,使財富集中在全球20%的人手上,而另外80%的人被邊緣化。

那麼,如何化解這80%的人和20%精英之間的衝突?

如何消解這80%人口的多餘精力和不滿情緒,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當時的美國“高級智囊”布熱津斯基認為:唯一的方法,是給這80%的人口,塞上一個“奶嘴”,讓他們安於為他們量身訂造的娛樂快感中,慢慢喪失熱情、抗爭慾望和思考的能力。

他說:公眾們將會在不久的將來,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斷的能力,最終他們會期望媒體為他們進行思考,並作出判斷。

這就是聞名遐邇的奶頭樂戰略,由英文詞Titty(奶嘴)與 Entertainment(娛樂)合成,中文譯為“奶頭樂”。

那一類能讓人著迷、又低成本、能夠使人滿足的低俗娛樂內容,正是這樣的奶頭。

垃圾快感正是其分泌的乳汁。

政府通常會對有爭議的內容實施管控,然而在奶頭樂的體制中,只要不會撼動利益,就可以見到對低俗內容的放鬆。

底層平民帶著孩子一步步在奶頭樂裡欲罷不能,而富人們卻越來越遠離屏幕。

曾經看過一篇報道,設計了全球頂級科技產品的美國硅谷精英們,全部一致反對自己的孩子接觸電子產品。


高考速遞:730分破紀錄!我卻擔心被垃圾快樂榨乾的2億中國孩子..


克里斯·安德森是一家機器人和無人機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在評價電子屏幕時他這麼說:

“在糖果和可卡因之間,它(屏幕)更接近於可卡因,我們以為能控制它,但它已經超越了我們的控制能力。它直接被傳送到了正在發育的大腦的愉悅中樞。這超越了我們作為普通父母的理解能力。”

他有五個孩子,他給他們定了12條與科技相關的規則。其中包括:

上高中前的那個暑假才能有手機;

臥室裡不能有屏幕;

網絡級內容屏蔽;

13歲才能用社交媒體;

絕對禁止使用iPad;

孩子不聽話?那就斷網24小時。

不止是安德森,包括蘋果CEO蒂姆·庫克、比爾·蓋茨、扎克伯格、喬布斯等等,他們都禁止自己的孩子在高中前靠近電子產品。

甚至為了避免手機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連精英請的家庭保姆都被要求籤署不用手機的合同。

相比起玩電子遊戲,他們更願意讓自己的孩子玩積木;相比起繁雜的線上課程,他們更願意請一位老師與自己的孩子面對面交流。

設計出高科技產品的精英們剋制著自己和家人靠近垃圾快樂,80%的平民百姓卻低頭自動扎入奶頭樂的陷阱裡!


高考速遞:730分破紀錄!我卻擔心被垃圾快樂榨乾的2億中國孩子..



05


波茲曼在《娛樂至死》裡寫道:“有兩種方法可以讓文化精神枯萎,一種是奧威爾式的一一文化成為一個監獄,

另一種是赫胥黎式的一一文化成為一場滑稽戲。

這個時代將有越來越多的人陷入文化的滑稽戲裡,隨波逐流,娛樂至死。

而總有人可以清醒理性地看待自己,認清這個時代的躁動,堅持充實自己,過上想要的人生。

真正的快樂,從不是簡單的哈哈大笑,停留於膚淺的感官滿足,而是知識帶來力量,愛帶來幸福,是精神的豐滿與靈魂的富足。

每個家長以身作則,帶著孩子發展個人愛好,讀書、旅行、運動、認識世界的奇妙,感受人世的美好和複雜,

這就是在給孩子的未來增加靈魂的寬度和生命的厚度。

願我們都不在垃圾快樂裡放逐,也願我們的孩子都能收穫自己精神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