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抓住“窗口期”查缺补漏 补齐“3+1”短板再发力

贵州:抓住“窗口期”查缺补漏 补齐“3+1”短板再发力

3月,赫章县铁匠乡河山村饮用水改造工程的正式运行让村民告别了“水贵如油”的苦涩历史;紫云自治县组建四支突击队对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问题进行全面整改……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全省各地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查缺补漏,补齐“3+1“短板,努力织牢保障网。

贵州:抓住“窗口期”查缺补漏 补齐“3+1”短板再发力

当前,脱贫攻坚到了最后总攻阶段,贵州迎来了4、5、6三个月“窗口期”。“窗口期”稍纵即逝,攻堡垒时不我待。确保上半年所有剩余贫困县达到摘帽标准、所有剩余农村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条件,必须争分夺秒抓住窗口机遇,坚持标准,全面补齐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保障短板,解决的办法、成效要经群众签字认可,张贴上墙,接受监督。

关键时期更需非常之举,省直有关部门拿出过硬办法。省教育厅将紧紧围绕四项总攻任务,明确四个导向,做到四个彻底,确保取得教育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省医疗保障局将全面实现核准有效身份信息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应缴尽缴、应资尽资、应报尽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分三批次完成全省192万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数据档案验收;省水利厅将13支督战队增加到18支,下沉一线排查问题、督促整改,坚决打赢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歼灭战”。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深入基层一线,就能感知党员干部引领总攻的热潮,体味人民群众苦干决胜的信心。时间紧,任务重,在未摘帽的深度贫困县里,尽是这些火热的场面——

贵州:抓住“窗口期”查缺补漏 补齐“3+1”短板再发力

“真是雪中送炭,感谢党、感谢政府!”3月11日,接到工作人员亲自送上门的手机,紫云自治县猴场乡村民吕国平激动地说,其孙子吕金念是猫场小学的特困学生,因没有智能手机不能参与线上学习。疫情期间,安顺市教育局与当地通信公司解决了1774名“建档立卡”户学生无终端学习的问题;

“群众要开展春耕春播,他们起早贪黑我就得更要起早贪黑。”连日来,从江县宰便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杨志清天还没亮就到摆所村“守株待兔”,这是他负责签约服务的村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从江县健康扶贫的短板,为补齐短板迎头赶上,这支签约医生队伍没有丝毫松懈;

“没有好房子,何来好日子?”沿河自治县客田镇客田社区攻坚队副指挥长田晓凤说,3月26日,她正领着驻村干部搬水泥、运砂石,帮助村民硬化院子,让群众生活更美、日子更甜。作为深度贫困县,沿河自治县当前正聚焦农村住房安全保障以及人居环境整治等短板和问题,全力攻坚,逐一补齐;

贵州:抓住“窗口期”查缺补漏 补齐“3+1”短板再发力

“以前洗脸都舍不得多舀水。”3月30日,威宁自治县石门乡村民蒋安敏做了件奢侈事——翻出家里的脏衣服、泥鞋子,彻彻底底地进行了一番大扫除。乡里启动于去年6月份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在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誓师大会召开后,抢抓工期,终于完成了最后的扫尾工程,让当地1.19万名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干净水。

奋力冲刺90天,全面补齐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保障短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抢抓窗口机遇,冲锋在前、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只因同一个目标:确保不漏一户一人一项,用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际成效兑现庄严承诺,确保脱贫成果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贵州:抓住“窗口期”查缺补漏 补齐“3+1”短板再发力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眼下,贵州脱贫攻坚进入三个月的“窗口期”,查缺补漏、补齐短板刻不容缓,唯有跨过这些坎,啃下硬骨头,才能把脱贫攻坚的底子打得更牢,让成果结实可靠,夺取脱贫攻坚最后总攻的全面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