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防骗手册请收好,教您戳穿骗子的各式“花招”!

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学校上网络课,诈骗分子瞅准这波“时机”又炮制出新的诈骗“花样”——网络贷款诈骗、冒充客服退款、冒充老师收缴费用……各种电信诈骗可谓五花八门!


针对少年儿童——


A 冒充老师收缴费用骗局

骗子假借学校工作人员身份,通过电话谎称“延迟开学需提前缴纳费用”“您的孩子已感染新冠肺炎住院”等要求其家长向指定账户汇钱,以此骗取受害人钱财。

【防范】防骗手册请收好,教您戳穿骗子的各式“花招”!

案例:

2月4日,某幼儿园班级群中,收到冒充“班主任”的微信昵称发布的消息:因疫情影响,现开始收取学费,要求统一扫描群内二维码付款的通知。很多家长看是班主任要求,赶紧扫码汇款。群里真正的班主任发现后,这才赶紧制止家长们付款。

B 多倍返还红包骗局

网课期间,中小学生与手机接触机会大增。孩子们涉世不深,面对于网络诱惑很容易“中招”。

案例:

2月10日,警方接到报警,11岁的许同学,被自己的QQ好友拉进了一个群,群主称自己生日要给群友发福利,只要发红包都十倍返还。许同学给对方转账200元,对方却以许同学是未成年人不能参加这个活动为由要帮其退款,但需要转账验证。许同学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分多次共支付4万多元。

除此之外,还需警惕游戏币、游戏装备交易骗局,很多人低价购买游戏币、游戏装备,付款后被拉黑……

【防范】防骗手册请收好,教您戳穿骗子的各式“花招”!

提醒:

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家长需严格监管,涉及学校缴费事项及时与校方或老师联系。


针对复工人员——


A 网络贷款骗局

网络办理小额贷款,无抵押,无须征信,当天放款,这样的“好事”隐藏着诈骗风险。网络贷款诈骗案件,已成为当前电信网络诈骗中发案量大且最具有欺骗性的一类。

【防范】防骗手册请收好,教您戳穿骗子的各式“花招”!

案例:

近日,家住市洋河新区的张某通过手机应用商店下载APP贷款软件“我来数科”想申请贷款,注册登录后该APP,客服(昵称:我来数科客服-李冉冉)以需要注册验证为由,骗取了张某手机验证码,后转走张某银行卡上的4200元,共计损失4200元。

B “购买防疫物资”骗局

瞄准一些复工企业的需求,骗子通过社交软件、二手交易网站等渠道发布虚假信息,声称可出售医用口罩、护目镜、酒精等防护用品,收到钱后直接开溜。

案例:

2020年2月3日,家住泗洪县青阳街道的许先生准备购买5000个口罩捐给居委会及医护人员,在网上找货源时,有陌生人加他微信并称有口罩。许某当即向对方支付了一半定金,随后便被对方拉黑,许先生立即向泗洪警方报警。2月14日下午,泗洪警方成功将藏匿于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的犯罪嫌疑人廖某抓获归案。

【防范】防骗手册请收好,教您戳穿骗子的各式“花招”!

提醒:

陌生的链接、APP不点击不下载,更不要填写银行卡号、密码等身份信息,不向任何人泄露验证码,需要申请贷款时,尽量通过银行等国家正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要牢记,所有正规的公司都不会在放贷之前提前收取任何费用。


针对老年人——


A “献爱心”骗局

诈骗分子通过网络、通讯工具等多种方式,以红十字会或医院的名义,向用户发送防控疫情“献爱心”的虚假信息。

【防范】防骗手册请收好,教您戳穿骗子的各式“花招”!

案例:

1月27日,热心公益的林先生通过微信找到一个叫“武汉市慈善会”的公众号,跟公众号后台联系后,对方发来二维码让林先生扫码转账捐款,林先生给对方转去500元爱心捐款,随后发现该公众号注销。

B “特效药”骗局

骗子群发短信,声称有抵抗新冠肺炎的良方,并在短信中放入钓鱼网站的链接,诱导用户点击查看或购买。

案例:

市民张先生收到一条短信,称点击链接就可得到增强抵抗力的方法和中草药的秘方,张先生点击了链接,根据提示输入了自己的详细资料,结果银行卡内余额全部被转走。

【防范】防骗手册请收好,教您戳穿骗子的各式“花招”!

提醒:

应通过正规的官方渠道捐献爱心,对网络发布捐赠消息的个人和机构要注意进行身份核实。应到正规医院、药店购买药品,不要轻信网上的一些夸大性的药品药效宣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