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少不了這6種"海貨",肥美暖胃又便宜,趕緊吃起來吧

入秋少不了這6種

居住在沿海地區的寶寶們有福氣,一年四季總能吃到各種美味的海鮮。秋季是豐收的季節,海產品中也有很多應季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來都有哪些適合秋季吃的海鮮。

入秋少不了這6種

1.沙蟲幹

沙蟲有“海人參”的美譽。沙蟲味道鮮美。炸、炒、燴湯、煮粥均是上品。但很多外地的朋友因為沙蟲的長相,不敢下口,不過一旦嘗試過,就只能陷入“真香定律”中,無法自拔。

入秋少不了這6種

白沙成幹是沿海地帶的漁民,把沙蟲從海灘中挖出來以後,經過曬製得到的幹品。新鮮的沙蟲體積減小,而且方便運輸和攜帶。白砂蟲幹是一種高營養食材,能滋補身體也能緩解身體虛弱,平時人們食用以後好處有很多。

入秋少不了這6種

2.鮑魚

鮑魚雖然一年四季都能吃,但秋季的鮑魚最為肥美,秋季進補,鮑魚無疑是最佳選擇。鮑魚是生長速度比較緩慢的單殼貝類。每年的七八月份水溫升高,鮑魚為繁殖向淺海移動,此時的鮑魚肉足肥美,是最佳的採捕時節。

入秋少不了這6種

鮑魚居四大海味之首,在大型國宴中,鮑魚也是榜上名菜。這種被譽為“海洋的耳朵”的食物,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富含豐富蛋白質、氨基酸、鐵、鈣等營養元素,具有滋陰補陽,雙向調節血壓的作用。

入秋少不了這6種

3.魚乾

曬魚乾是一個技術活。挑一個晴好的日子,新鮮海魚去鱗,或切成塊,或剖成兩半——從背部剖開,去除內臟。若魚身較大,應在脊背骨下及另一邊的肉厚處,再片一刀,分成三片,使鹽水易於滲透,小魚則去鱗、除內臟就可以了。

入秋少不了這6種

曬魚乾的時間長短可以根據你想要的口感來定,曬的時間越長,魚肉越幹、越硬,吃起來感覺更加有嚼頭,這也是乾魚所吸引人的地方。

入秋少不了這6種

4.魷魚

魷魚,雖然習慣上稱它們為魚,其實它並不是魚,而是生活在海洋中的軟體動物,身體細長,呈長錐形,前端有吸盤。魷魚體內具有二片鰓作為呼吸器官;身體分為頭部、很短的頸部和軀幹部。

入秋少不了這6種

魷魚身體細長,呈長錐形,其中兩隻較長。在分類學上,魷魚是屬於軟體動物門——頭足綱——二鰓亞綱——十腕目的動物。頭部兩側具有一對發達的眼和圍繞口周圍的腕足

入秋少不了這6種

5、海蠣子

乳山牡蠣俗稱 :"蠔",乳山人通常稱之為"海蠣子"。雙殼綱,牡蠣科。貝殼厚硬且形狀多不規則,有近似圓形、三角形、長圓形、長形等。下殼(左殼) 較大且凹,附著他物;上殼(右殼)略小且平,掩覆如蓋。

入秋少不了這6種

牡蠣是一種經濟價值和營養價值都很高的貝類,鮮蠣軟體(肉)中含蛋白質4.5%~4.7%,脂肪7%~10%,肝糖19%~38%,還有B族維生素和18種氨基酸。

入秋少不了這6種

6、帶魚

帶魚又叫刀魚、油帶等,性格兇猛,它的不像一般的魚類,帶魚體型扁長,外形呈銀灰色,頭尖口大,而且從頭部到尾部逐漸地變細。

入秋少不了這6種

帶魚可以說是我們最常見的一種海鮮食物,帶魚的營養價值是非常的高,而且裡面含有的蛋白質也是非常的豐盛,經常吃帶魚的話,對於我們的身體健康是有益無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