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弯道旁,依山面海,这里能望见萧红故居的房子

山坡弯道旁,依山面海,这里能望见萧红故居的房子

能望见萧红故居的房子(散文)

山坡弯道旁,依山面海,这座花岗岩建成的红瓦小楼掩映在树丛中——观象一路1号二楼的屋子,曾经是萧红和萧军的爱巢,她的名作《生死场》完稿于此。

我的专科女同学小项家,在莱芜路与观象一路交叉口,她家与萧红的故居隔着一块三角地。

小项的父母都是中国海洋大学(当时叫青岛海洋学院)的教师,她父亲曾留学日本,是东京大学的工科博士,她的母亲是日本人,俩人在日本相识相恋,新中国成立前一起回国,定居青岛。

就在我们要毕业的那年春节,同学们结伴到每一位住青岛的同学家拜年。大年初一,我们来到小项家。

山坡弯道旁,依山面海,这里能望见萧红故居的房子


这里是老市区,观象山和观海山的连坡处,沿着山路建筑的别墅小楼和日式平屋,非常幽静宜居。

小项家在一楼,两个南间,一个北客厅,我们六七个人把客厅坐满了,她的母亲热情地招待我们。

我坐在北窗的书桌边,看到桌上一本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我当时读过几部萧红的作品,在这里看到她的书很是亲切。

小项走过来,小声对我说:“我妈妈喜欢萧红,推荐给我读的。”她一边说一边手指着窗戸,说“你看,那座小石楼就是萧红故居。”我向窗外望去,从院墙上方能看到对面红瓦屋顶和二楼白色的窗子,阳光把树影投印在墙面上。

我们离开时,小项的母亲一直把我们送到院门口。她身材娇小,眉清目秀,和蔼地向每个人致谢。现在我还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她双手合拢,垂在胸前,优雅地站立着,目光温柔的凝视着我们,频频颌首,轻声地说着谢谢。

我想起了小项母亲是日本人,就特意站住,回敬她一个鞠躬,说了句:“您请回吧。”我看见她的脸上浮现出笑意,她又回了一个深鞠躬。

当时是一九八三年,日本电影对我的影响很大,《远山的呼唤》、《生死恋》、《泥之河》等影片深深地感动着我。喜欢松尾芭蕉的日本俳句:“古池塘,青蛙跳入水音响”;“夜宿林中,棉弓弹出琵琶声慰我寂寞情”。

山坡弯道旁,依山面海,这里能望见萧红故居的房子


几年过去了,小项同学也己到日本工作了。有一年她回国招待同学聚餐,当时我正在外地没有参加。后来,同学大幸兄告诉我,小项同学很想见我。他还说小项母亲去年冬天出事了,就在老房子里自尽的。

说起小项母亲的不幸,真让人心酸。改革开放后,国内大学的条件越来越好,教师地位和待遇也在提高,可是小项父亲执意要回日本。当时,小项和她的哥哥都去了日本,小项母亲家族的亲人也欢迎他们一家回来。

就在这个时候,她的母亲决绝地离开了人世。

日本女性近乎偏极的个性,让她永远地留在了中国。学校教师里都这样传说:她的母亲忠诚于自己的初衷,当年,为了爱情,为了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她义无反顾地告别了故国亲友。如今,她不愿这样回去面对自已的亲人。

山坡弯道旁,依山面海,这里能望见萧红故居的房子


海风吹上了岸,树叶子摇曳起来,观象山上随处能见到绽放的樱花。轻云似的、粉嫩粉嫩的花朵是那样动人……



王爱国,笔名艾国,企业经理,青岛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