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白鱘滅絕是一個嚴重警訊,從未遇見,聽聞卻已永別

長江白鱘滅絕是一個嚴重警訊,從未遇見,聽聞卻已永別


長江白鱘滅絕是一個嚴重警訊,從未遇見,聽聞卻已永別


未跨入2020年,中國的長江白鱘就成為了歷史。

早在2019年9月17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專家在浙江杭州一個學術會議上報告就宣稱,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已經滅絕。而中國專家預測更早,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經滅絕。

長江白鱘滅絕是一個嚴重警訊,從未遇見,聽聞卻已永別


長江白鱘的滅絕也許對一些人來說無所謂,但是從生態的意義來看,影響甚大。

長江白鱘被稱為“水中老虎”,在民間有“萬斤象”之稱,“象”即長江白鱘,可以長到上萬斤。

由於長江白鱘位於長江水生生物的食物鏈頂端,它的滅絕對長江水生生態的影響極為重大,猶如一個自然區缺少了老虎和獅子,下游的鬣狗就會氾濫成災,不僅破壞野生生物鏈,還會對人類造成威脅。

此外,長江白鱘的滅絕還是一個嚴重警訊,其背後是全球的很多生物都面臨的滅絕困境。

2018年11月14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簡稱IUCN紅色名錄)更新發布。更新後的名錄一共包括了96951個物種,其中26840種瀕臨滅絕。

同時,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科學家在世界範圍內調查的4萬種動植物,有1/3的兩棲動物、1/4的哺乳動物、1/8的鳥類和70%的植物被列入“極危”(CR)、“瀕危”(EN)、“易危”(VU)三個級別,都屬於生存“受威脅”的物種。

除了這些面臨滅絕危機的物種,還有785種動植物被正式歸入“滅絕”(EX)類別。此外,還有65種物種屬於“野外滅絕”(EW)狀態,僅在人工環境下生存。


長江白鱘滅絕是一個嚴重警訊,從未遇見,聽聞卻已永別

▲1994年我國發行的長江白鱘特種郵票

長江白鱘只是這些龐大的極危瀕危物種中提前消失的一個物種而已。

長江白鱘的消失如同其他物種的滅絕一樣,主要責任在人類。現代人類活動對全球生物圈已經造成毀滅性影響。未來幾十年間,近百萬物種將面臨滅絕危機。

人類活動是造成環境因素退化的重要原因,包括物種棲息地減少、狩獵或野生動物貿易、全球變暖、汙染以及外來物種入侵等。

可以說,對於長江的過度捕撈、河水汙染、航運等都有可能是長江白鱘滅絕的重要原因。

即便人們沒有捕撈長江白鱘,也會由於過度捕撈其他魚類而導致長江白鱘的食物減少,使得它們生存困難,難以繁衍,直至慢慢消失。

長江白鱘滅絕是一個嚴重警訊,從未遇見,聽聞卻已永別


農業農村部在官網發佈關於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範圍和時間的通告,宣佈從2020年1月1日0時起開始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

通告稱,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以外的天然水域,最遲自2021年1月1日零時起實行暫定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其間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

這個計劃能不能有效保護長江現存的魚類,有待於未來的實踐檢驗。此前,中國保護大熊貓的計劃成功已是一個有力的證明,只要長江10年禁漁落到實處,也是可以保護到長江其他現存魚類的。

所以,長江10年禁漁需要儘快執行,也需要嚴格進行,唯有如此,才不會讓長江白鱘消失後還會有中華鱘及其他重要魚類滅絕,也能避免“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的惡果。

另在熱搜中看到,面對中華白鱘也有一些有疑問的朋友,白鱘白鱘,那不是白色的鱘魚嗎,這個大勺子一樣尖吻的傢伙,難道不是匙吻鱘?

長江白鱘滅絕是一個嚴重警訊,從未遇見,聽聞卻已永別

▲其實都是“匙吻鱘科”

其實白鱘的學名是:Polyodon gladius,(現白鱘學名更為:Psephurus gladius(Martens, 1862))。或稱作中華匙吻鱘,也因為白鱘的吻平直較粗如劍形,因此也可被稱為“象鼻鱘”。在中國古代,白鱘被稱之為。種群多生活於長江中下游水域,個別的生存於水域廣闊的湖泊中。

而通常我們說的“匙吻鱘”,大多是說的生活在美國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鱘(學名:Polyodon spathula),又名美國匙吻鱘鴨嘴鱘。

就像我們一直說的,不能簡單用一箇中文別稱來判斷一個物種的歸屬。而我們為了正確區分,給這些物種也給予了一個“唯一代碼”,也就是拉丁學名


長江白鱘滅絕是一個嚴重警訊,從未遇見,聽聞卻已永別

▲之前被誤捕的一條白鱘

細心的朋友可以看到,上面說的白鱘和匙吻鱘,白鱘同種異名的舊學名和匙吻鱘的前綴都是Polyodon。匙吻鱘具有特別適合濾食性的特徵,包括頜、鰓弓和顱骨,它們的腮耙由多排的梳狀細絲組成,據信這些細絲啟發了類名的詞源,而"Polyodon"是希臘語的複合詞,意為“多齒的”。

所以其實它們是同屬於匙吻鱘科 Polyodontidae下的“親戚”。所以把他們叫“匙吻鱘”都沒錯,但為了在中文上以示區分,便結合中華匙吻鱘的特徵,把它叫做“白鱘”了。


長江白鱘滅絕是一個嚴重警訊,從未遇見,聽聞卻已永別

▲白鱘(P. gladius)(上圖)和匙吻鱘(P. spathula)(下圖)的外觀區別


長江白鱘滅絕是一個嚴重警訊,從未遇見,聽聞卻已永別

而白鱘作為中國的一級保護動物,其物種受到嚴格的保護。其個體腹部黑白色頭部灰色,因其吻部長如象鼻(佔體長1/3),又被稱為象鼻魚、中國劍魚。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類之一,白鱘最大個體全長可達7米,是名副其實的“淡水魚王”,因此也被長江漁民戲稱為“萬斤象”。

長江白鱘滅絕是一個嚴重警訊,從未遇見,聽聞卻已永別

長江白鱘滅絕是一個嚴重警訊,從未遇見,聽聞卻已永別

▲白鱘(P. gladius),博物小青龍供圖


跟白鱘不同,匙吻鱘(P. spathula)在密西西比河流域的生活卻很滋潤。這裡特別適合它的生存繁衍,當地人把它做成美味佳餚,觀賞魚愛好者請它入魚塘,每天好吃好喝的伺候著,其他地區的商家也嗅到匙吻鱘巨大商機,紛紛建造養殖基地,大力飼育。在白鱘幾乎銷聲匿跡的這些年裡,匙吻鱘已經是美國重要的淡水經濟魚之一。大多數人知道匙吻鱘,但並不瞭解白鱘。

長江白鱘滅絕是一個嚴重警訊,從未遇見,聽聞卻已永別

▲人工養殖的匙吻鱘(P. spathula)

我們沒法想象是什麼契機,讓這種魚類進化出扁平而長的槳狀吻,從現在來看,長吻明顯影響了它的身體靈活度,也影響了它的捕食小魚的效率。在有限的空間中,它不能快速擺動身體,在捕食一些中型魚跟小型魚時,看起來笨手笨腳。

如果遇到遊速較快的魚類,一直跟匙吻鱘繞圈,那可能會比較尷尬,而且相當一段時間吃不到食物。從以往的捕食情況來看,匙吻鱘在捕食獵物的瞬間總要側一下身體,然後張開大嘴將其吞入口中。這個動作出現在吞食前,雖不一定會影響捕食成功率,但比其他獵手要多進行一個步驟。雖然這一捕食方式似乎是限制了匙吻鱘的掠食效果,但它在自然環境中的主要食物是浮游生物,其次才是小魚蝦,在億年之久的生存之道中,匙吻鱘始終堅守這則信條,並延續至今。


長江白鱘滅絕是一個嚴重警訊,從未遇見,聽聞卻已永別


如今白鱘滅絕的一文推出,也是瞬間被頂上熱搜,但後面我敘述的這些,則是看了很多關於白鱘很多報道,但細看下,許多配圖都拿不出一張像樣的白鱘照片,很多都是拿匙吻鱘(P. spathula)、高首鱘(Acipenser transmontanus)甚至中華鱘(Acipenser sinensis)和歐鰉(Huso huso)來充數,白鱘的悲催莫過於連滅絕都沒有像樣的“正名立面”過。更悲哀的是,白鱘的照片在尋找過程中也發現更多都是清晰度只有360p甚至更低的老圖片,其親戚匙吻鱘則照片像素倒是與時俱進清晰頗多。

長江白鱘滅絕是一個嚴重警訊,從未遇見,聽聞卻已永別


白鱘(分佈於亞洲)和匙吻鱘(分佈於美國密西西比河)作為跨太平洋分佈的古老孑遺類群,對於研究歐亞大陸與北美大陸的地質歷史和生物交流過程,比較兩個大陸的生物類群演化差異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與中華鱘的命運類似,白鱘也因大壩阻隔和過度捕撈對其野生種群造成了毀滅性的影響。由於白鱘無法人工馴養,是三種長江鱘魚中

唯一未能人工繁殖成功的一種,這也造成了人類對其保護束手無策的局面。自2003年在四川宜賓江段調查到了白鱘之後,十多年來,再沒有人見過長江白鱘的蹤影。

長江白鱘滅絕是一個嚴重警訊,從未遇見,聽聞卻已永別

▲攝於中科院水生所(武漢)-白鱘標本

古人云: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但因為過度的捕撈,長江已陷入了“無魚”的境地。

長江白鱘滅絕是一個嚴重警訊,從未遇見,聽聞卻已永別

▲鄭中(1612-1648年,中國南京)在《搜山尋鬼》中描繪了白鱘。

而一個好消息是,在2020年1月1日零時,長江10年禁漁計劃實施,重點水域開始分類分階段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中,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以外的天然水域,最遲也將於2021年1月1日零時起開始禁漁。這是我國生態保護事業中的歷史性一幕。但,我們的白鱘,卻已經等不到了。


長江白鱘滅絕是一個嚴重警訊,從未遇見,聽聞卻已永別

長江白鱘滅絕是一個嚴重警訊,從未遇見,聽聞卻已永別


▲源於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雜誌,就此一文驚詫熱搜。


所謂保護生態,其實就是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可能有人會覺得,少了幾種生物,固然遺憾,但也不會對人類自身造成太大的影響。殊不知,生物與環境會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狼少了,羊群數量瘋漲,導致植被減少,類似的例子同樣會發生在水中,而且水體生態系統更為複雜,其本身又是維繫自然界物質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數量的變化會帶來哪些影響更難預先搞清楚,但無可置疑的是,對生態的破壞最終會傷及我們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


隨著10年禁漁的開展,“江煙淡淡雨疏疏,老翁破浪行捕魚”的畫面將從長江上暫時消失,但如果這能讓長江恢復生機與活力,那麼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長江白鱘滅絕是一個嚴重警訊,從未遇見,聽聞卻已永別

▲拍攝於武漢市自然博物館-原白鱘的化石

資料參考:

紅星新聞https://search.weixin.qq.com/k/RlJUWVRDb19YQ11ZS1FcakdYQUxSaUdQUlFlRVVQb1ZYXFY2VSIgMiVvXQ

http://guancha.gmw.cn/2020-01/03/content_33452364.ht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merican_paddlefish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inese_paddlefish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4627981251088859&wfr=spider&for=pc

http://www.sohu.com/a/274065584_100001695

https://zhuanlan.zhihu.com/p/62313110

https://zhuanlan.zhihu.com/p/60416275


如果你認同我們命脈的品牌理念,並且有意向加盟我們;以及有和龜的暖心故事要分享以及入群的話,歡迎私信。


長江白鱘滅絕是一個嚴重警訊,從未遇見,聽聞卻已永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