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何以自誇“文章太守”?北宋,讓文人最有自信的時代

歐陽修何以自誇“文章太守”?北宋,讓文人最有自信的時代

電視劇《清平樂》劇照 歐陽修

北宋,仁宗慶曆八年(1048年),歐陽修任揚州太守,在揚州瘦西湖北蜀岡上,他建了一座平山堂

據說坐在堂上,江南諸山可歷歷在目,而堂與山齊平,因此取名"平山堂"。堂上有一幅對聯,上面寫道:"銜遠山,吞長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送夕陽,迎素月,當春夏之交,草木際天。"

這個優雅又不失壯麗的地方,不知留下了歐陽太守與多少文人墨客吟詩作賦的風流!

歐陽修何以自誇“文章太守”?北宋,讓文人最有自信的時代

揚州瘦西湖

8年後,歐陽修的好友劉敞出守揚州,歐陽修知道後,懷念起自己在平山堂馳目騁懷的時光。他寫了一首《朝中措·平山堂》,既贈與劉敞,也追憶自己的揚州歲月。詞中寫道:

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

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詞裡所說的"文章太守",就是歐陽修自己,他揮毫萬字、一飲千鐘的豪縱之情,是一種極度自信的表現。直到20幾年後,蘇軾經過平山堂,仍對當年歐陽修的爽朗曠達仰慕不已,說道:"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西江月》)

古代文人經常把文章和飲酒放在一起,自誇風流;但把文章和事業連在一起、豪氣滿懷地自稱"文章太守"的,應該只有歐陽修吧。

這種精神面貌,大概也獨屬於他所生活的北宋,一個"文人一枝獨秀的時代"……

歐陽修何以自誇“文章太守”?北宋,讓文人最有自信的時代

《清平樂》劇照

抑制武將

宋朝開國之前,中國封建社會經歷了上千年的發展,留下了很多朝代興亡的歷史教訓。宋太祖自己就是依靠兵變"黃袍加身",他太知道一旦武將擁兵自重、割據一方,危害會有多大。

事實上,宋朝開國之初,確實出現了不少武將違法亂紀的情況。他們多是宋朝開國功臣,擁立宋太祖登基,但他們往往沒有文化,為官素質極差,宋朝一立國,他們便仗著戰功,目無法紀。

歐陽修何以自誇“文章太守”?北宋,讓文人最有自信的時代

電視劇《大宋傳奇之趙匡胤》劇照

王彥升,曾在"陳橋兵變"時誅殺後周大將韓通,為宋太祖登基立下汗馬功勞,被授予鐵騎左廂都指揮使。有一次,他竟然藉著巡檢之名,

半夜跑到宰相王溥的家裡索取賄賂,還假意說:"夜間巡城很困,特來與王公喝兩杯。"

馬仁瑀,也是北宋初年名將,被授予龍捷左廂都指揮使。那一年,薛居正主持貢舉,馬仁瑀私下向薛居正推薦人選,薛居正拒絕。放榜後,馬仁瑀就在聞喜宴上藉著醉酒,責罵薛居正,後被御史中丞彈劾。

宋太祖清醒的知道,他可以依靠這些武將奪天下,卻不能靠他們治天下。宋太祖曾說:"這些文官即使都貪贓汙濁,所造成的禍害加起來也趕不上一個武臣。"

所以,宋朝開國之初,就採取了"重文抑武"的政策,在各種崗位上對文人士大夫委以重任,"與士大夫治天下"

宋朝的這種政策,後來到了一種很極端的地步,哪怕這個武將德行上沒什麼偏差,也阻擋不了朝野的偏見。

歐陽修何以自誇“文章太守”?北宋,讓文人最有自信的時代

有名武將叫王德用,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被任用為樞密院事。樞密院本就是分管軍政的部門,由武將擔任長官再正常不過,可宋朝樞密院的領導班子,卻以文人士大夫為主,除非是發生戰爭才會任用武臣,而一旦在和平時期任用武臣,會招致整個朝野的反對。

王德用就是如此,他被臺諫議論紛紛,並羅列出三條罪狀:一、宅邸有帝王氣;二、外貌像宋太祖;三、軍人太擁戴他。即便是優點,此刻也變成了反面教材。

不久後,王德用就被罷職、改知隨州。為了平息朝野議論,他將京城的宅邸捐了出去,到了隨州也不和賓客、以及地方長官往來。如此小心謹慎,可見以武將身份擔任樞密院職位,給他帶來了多大的輿論壓力。

其實根據《宋史·王德用傳》的記載,實在看不出王德用有任何政治上的野心,反而是一個忠誠老實、平易近人、寬厚待下的將帥之才。但類似王德用的遭遇,在北宋不是個例,可見重文抑武的程度。

歐陽修何以自誇“文章太守”?北宋,讓文人最有自信的時代

抑制各種政治勢力

在宋朝之前,因后妃、外戚、宗室、宦官擅權,而導致的政權顛覆,屢見不鮮。宋朝以史為鑑,對這四種政治勢力,也進行了嚴格控制。

先說后妃。在最近的熱播劇《清平樂》中,宋仁宗年少繼位,章獻太后劉娥垂簾聽政。這種情況在宋代是被允許的,但以宰相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階層,會對太后的勢力進行有效監督。

歐陽修何以自誇“文章太守”?北宋,讓文人最有自信的時代

《清平樂》劇照 劉太后

章獻太后劉娥是北宋第一個垂簾聽政的太后,頗有野心。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劉太后要穿帝王龍袍去祭祀歷代帝王,最後就是在士大夫的強烈反對下做出妥協,雖是穿了,但將帝王龍袍的十二章圖案,減去象徵忠孝與潔淨的兩章,同時沒有佩戴帝王的佩劍。

後來,北宋名相富弼回顧這段往事,說到:"昔章獻臨朝,陛下受制,事體太弱。而章獻不敢行武后故事者,蓋賴一二忠臣救護之,使章獻不得縱其欲,陛下可以保其位,實忠臣之力也。"(《續資治通鑑長編》)

之後的宋英宗,在位期間一度患病,由曹太后垂簾聽政。但英宗病好之後,曹太后卻沒有立刻還政,宰相韓琦便以提前退休相逼,要求太后明確還政日期,曹太后不得已,當日撤簾還政。

歐陽修何以自誇“文章太守”?北宋,讓文人最有自信的時代

《清平樂》劇照 韓琦

這是宋朝"與士大夫治天下"的積極一面,文人士大夫在朝廷上擁有極高的話語權。

有後妃就會有外戚,也就是后妃們的親戚。為了防患未然,宋代帝王選擇皇后,多"選於衰舊之門"。《清平樂》裡,曹丹姝得知自己被選進宮,於是分析原因道:"大概因為曹家是勳貴,如今又無人在朝中任要職,國朝後妃常出自如此人家。"

歐陽修何以自誇“文章太守”?北宋,讓文人最有自信的時代

《清平樂》劇照 曹皇后

對於外戚,宋朝還有一種措施,就是給高官厚祿,不給實際職權。宋代的官制裡,官、職、差遣,三者分離。"官"是所任的官位,僅是一個空頭名號,表明俸祿等級;"職"是文職名,宋朝重文,所以官員都會得到一個文職,稱為"貼職",是榮譽頭銜;"差遣"才是具體職務,對官員來說是最重要的實權。比如蘇軾曾以"龍圖閣學士朝奉郎知杭州",朝奉郎是"官",龍圖閣學士是"職",知杭州是"差遣"。

這樣一分離,對於那些資歷較深、地位較高,但卻不能委以重用的人,就比如外戚,就能給予妥帖的安排了。

南宋時吏部侍郎彭龜年,對宋朝待外戚之法,做過一個總結:"不令預政,不令管軍,不許通宮禁,不許接賓客。不惟防禁之,使不害吾治,亦所以保全之,使全吾之恩也。"(《論韓侘胄干預政事琉》)

歐陽修何以自誇“文章太守”?北宋,讓文人最有自信的時代

《清平樂》劇照 晏殊

再說說宗室,也就是皇族的親屬。宋朝也利用官、職、差遣分離這一制度,只給宗室授官職,不給差遣,甚至規定宗室不能參加科舉。

仁宗朝以後,隨著宗室人數大量增加,朝廷為了減輕奉養宗室的負擔,允許五服以外的宗室參加科舉,但仍不許他們出任中書府和樞密院的官職,尤其是宰輔之職,更不會授權宗室。

歐陽修何以自誇“文章太守”?北宋,讓文人最有自信的時代

《清平樂》劇照

最後還有宦官,俗稱"太監"。他們侍候皇帝的日常起居,沒事兒吹個"耳邊風",就可能左右帝王的抉擇。

宋朝除了限制宦官數量,還規定,外廷宰輔可以過問內廷事務,可對宦官的任用升遷給出建議;但內侍絕不可干預朝政,並嚴禁他們與外臣聯絡。

歐陽修何以自誇“文章太守”?北宋,讓文人最有自信的時代

《清平樂》劇照 內侍張茂則

文人一枝獨秀

武將、后妃、外戚、宗室、宦官,宋朝把他們摒除在國家重要機構之外。於是,朝廷的中樞神經裡,只剩下了一股政治勢力:文人士大夫。

在宋朝,尤其是承平的北宋,文臣的權力和地位空前高,北宋名臣蔡襄形容說:"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錢穀之司,文士也;邊防大帥,文士也;天下轉運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端明集·國論要目》)從中央到地方,幾乎都是文人的天下。

歐陽修何以自誇“文章太守”?北宋,讓文人最有自信的時代

《清平樂》劇照 晏殊

國家要重用文人,自然也要有尊崇、優待的措施——

宋朝科舉取消門第限制,各階層、包括寒門子弟都可應試。同時,試卷要糊名,防止考官徇私舞弊,保證公平。宋太宗時,大量增加了錄取名額,他說:"吾欲科場中廣求俊彥,但十得一二,亦可以致治。"(《石林燕語》)

據說,宋朝文臣的俸祿十分豐厚,清代學者趙翼考證:"除俸錢祿米外,又有職錢和職田,恩逮於百官者惟恐其不足……"(《甘二史札記·宋制祿之厚》)

宋太祖還立下誓言,不殺士大夫和議論國事者,所以宋朝言官在朝堂上有很大的自由,帝王有錯,他們可以指出,太后違制,他們也可以強烈反對。這項禁令,直到160多年後的宋高宗趙構統治時才被觸犯。但總的來說,宋朝文人和知識分子的日子,要比其他朝代好得多。

歐陽修何以自誇“文章太守”?北宋,讓文人最有自信的時代

《清平樂》劇照 范仲淹

以文為貴 君子政治

文官政治的邏輯一旦建立,"退出的不僅是武將、貴族,而且是以前種種不尊重文化人的思維方式。"(《中國文脈》)

然後你就會看到,從朝廷到鄉下,整個宋朝社會都形成了"以文為貴"的思想意識,人們從內心裡崇文,求學讀書之風盛行。

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崇尚文儒,親自撰寫《勸學詩》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宋朝兒童發矇時,要讀《神童詩》,詩歌開篇就說: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北宋晁衝之有首《夜行》詩,寫了行路途中的偶然所見:"孤村到曉猶燈火,知有人家夜讀書。"天都快亮了,偏僻的小村莊裡還有人家亮著燈火,那是有人徹夜未眠,在苦讀詩書。

歐陽修何以自誇“文章太守”?北宋,讓文人最有自信的時代

《清平樂》劇照 宋仁宗

當整個社會都"以文為貴"、形成讀書求學之風;當整個國家都尊重文儒,給以優越的任職環境和工作待遇;當寒門子弟、文人書生有了不難踏進的入仕通道,可以躋身朝廷中樞,為國效力……於是,歐陽修會自豪地自稱"文章太守",這就是使他能如此自誇的時代背景。

與"士大夫治天下"的宋朝,享國300餘年,中間的確沒有出現過顛覆政權的內亂,但也因重文抑武,最終倒在了異族侵略者的鐵蹄下。

但我們不該因此而否定宋朝的文官政治。在熱鬧的中華民族大家庭裡,各有各的成敗榮辱,這些並不稀奇;可宋朝的文官政治,卻留下了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蘇軾等等,這一一座座文化上、也是政治上的高峰。

歐陽修何以自誇“文章太守”?北宋,讓文人最有自信的時代

《清平樂》劇照 范仲淹

事實確如宋太祖所想,在北宋,出現了相當清明的君子政治。當年,王安石為求國家富強提出變法,使財政狀況大有改觀。但司馬光認為天下之富自有定數,國富必然導致民窮,因此反對變法。

王安石和司馬光,雖成為政敵,但他們從沒互相陷害;朝廷在新法和舊法之間搖擺,但無論誰佔據上風,他們從沒對對方落井下石。這種對立,成為堂堂正正的君子之爭,不夾雜個人利益。

歐陽修何以自誇“文章太守”?北宋,讓文人最有自信的時代

《清平樂》劇照

王安石晚年罷相退居金陵時,曾與途徑的蘇軾見面。蘇軾是支持司馬光的舊黨人物,但王安石仍騎著驢到碼頭迎接蘇軾,分手時還相約買地毗鄰而居。蘇軾為此賦詩說:

騎驢渺渺入荒陂,想見先生未病時。

勸我試求三畝宅,從公已覺十年遲。

(《次荊公韻四絕》)

王安石去世時,大他兩歲的司馬光也已病重,但仍命令厚恤厚葬。

政見上的相左,並不影響他們在文學和人格上彼此欣賞。這種情形只出現在北宋,其他時代的承平盛世,主要有賴於英明的君主,跟文人關係不大。

如此想來,當年歐陽修自誇"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時,真的毫無傲嬌,只有自豪。它就是那樣一個時代,文人享受清平之樂,意氣風發。

歐陽修何以自誇“文章太守”?北宋,讓文人最有自信的時代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