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争议最大的站名“萧塘”,背后的历史竟如此复杂


上海地铁争议最大的站名“萧塘”,背后的历史竟如此复杂

即将开通的地铁五号线南延伸段上,有个上海地铁里最有争议性的站名——萧塘站,还没正式运行就已经不断有网友表示错错错!


上海地铁争议最大的站名“萧塘”,背后的历史竟如此复杂


上海地铁争议最大的站名“萧塘”,背后的历史竟如此复杂


上海地铁争议最大的站名“萧塘”,背后的历史竟如此复杂


上海地铁争议最大的站名“萧塘”,背后的历史竟如此复杂

把生活了几十年的肖塘改为萧塘,实在有点接受不了,但真的是这样吗?


上海地铁争议最大的站名“萧塘”,背后的历史竟如此复杂

好在奉贤官微“上海奉贤”在日前专门发头条来解释这个事情。

上海地铁争议最大的站名“萧塘”,背后的历史竟如此复杂

1957年9月,由萧塘、西渡、刘港、鹤村4个小乡合并建立萧塘乡。1994年,萧塘乡撤乡建镇。现在,萧塘简化为肖塘,目前在行政区划上隶属于奉浦街道。因此,这里原本的名字就是萧塘,确实没毛病。


上海地铁争议最大的站名“萧塘”,背后的历史竟如此复杂

事实上,即便在被称为肖塘的今天,依旧有“萧”的痕迹,比如“萧塘影剧院”、“萧塘港”等。


上海地铁争议最大的站名“萧塘”,背后的历史竟如此复杂

但是“萧塘”为何变成“肖塘”?网友所说“肖”是“萧”的简体字,是真的吗?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对历史感兴趣的语文老师需要了解和解答的问题。


上海地铁争议最大的站名“萧塘”,背后的历史竟如此复杂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肖”不是“萧”的简体字,“萧”已经是简体了,繁体的萧是这样写的:蕭,而“肖”也不是哪个字的简体,从古至今,都有“肖”这个字。


上海地铁争议最大的站名“萧塘”,背后的历史竟如此复杂

古人云“行不改名,坐不改姓”。“肖”与“萧”并不同义,而是从春秋时期就已并行存在,都作为姓氏,只不过“萧”氏一直延续至今,而“肖”氏在汉代之后就难觅踪迹,从史料来看,真正的“肖”姓非常少见,如明代凌迪知的《万姓统谱》卷:“肖:汉,肖安固。肖始、肖玉、肖雩、肖同。明,肖靖,襄城人,宣德中解元。”


上海地铁争议最大的站名“萧塘”,背后的历史竟如此复杂

一般认为“萧”姓的来源有两个:1. 出自子姓,以国为名氏。据《风俗通义》及《元和姓纂》所载,周代宋国微子之后,乐叔大心有功,封于萧,成为宋的附庸小国。故址在今安徽省萧县西北。公元前597年被楚国所破。子孙以国为氏,西汉相国萧何即为其后;2. 古代嬴姓部落首领柏翳之后孟亏,作士于萧,其后人遂以萧为氏。

上海地铁争议最大的站名“萧塘”,背后的历史竟如此复杂

“萧”姓从古到今生生不息,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0.7%,有很多名人都是出自萧氏。


上海地铁争议最大的站名“萧塘”,背后的历史竟如此复杂

比如新中国的第一任海军司令,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萧劲光大将就是“萧”姓中的名人之一。图片为当代中国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的《萧劲光回忆录》,其本人签名题字为“萧”。


上海地铁争议最大的站名“萧塘”,背后的历史竟如此复杂

但是,在我们小时候接触到的课本和读物上,以及萧劲光本人的签名题字来看,都是“肖”,这就要讲到当代中国“萧”与“肖”的关系了。


上海地铁争议最大的站名“萧塘”,背后的历史竟如此复杂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能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更快得识字,更广泛地扫除文盲,国家推行了两次汉字简化方案。第一次汉字简化方案在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上通过,并在当年1月31日由《人民日报》全文发表。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则是在1960年向全国征集意见,1966年中断制订,1972年恢复制订,1975年报请国务院审阅,1977年正式公布。


上海地铁争议最大的站名“萧塘”,背后的历史竟如此复杂

在第二次汉字简化过程中,“萧”字被简化为“肖”,但未注明“姓氏不在简化之列”,因此大家在使用中便将“萧”字的全部含义统统转化到了“肖”字上,包括姓氏。萧劲光大将在当时也响应国家号召,在书写中将自己的姓氏由“萧”改写为“肖”,因此有了两个不同的签名。可以说,现在99%的姓“肖”的中国人,其实都是姓“萧”。


上海地铁争议最大的站名“萧塘”,背后的历史竟如此复杂

有网友表示肖塘是在文革期间从萧塘简化而来,其实这在时间上是不成立的,刚才说到过,“二简字”在1960年开始研究方案,但在1966年文革爆发后被迫中断,1977年文革结束后才公布并试行,1986年“二简字”被废除。由于户籍管理部门的相关规章,更改姓氏十分困难,所以“肖”姓很少有人改回“萧”姓。


上海地铁争议最大的站名“萧塘”,背后的历史竟如此复杂

1986年10月,国家语委经国务院批准重新发布了《简化字总表》,1988年国家语委公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我们现在书写的简体字都以此为依据。但“二简字”影响深远,有的“二简字”甚至我们至今仍能看到。


上海地铁争议最大的站名“萧塘”,背后的历史竟如此复杂


上海地铁争议最大的站名“萧塘”,背后的历史竟如此复杂

因此萧塘改为肖塘应该是在1977年至1986年间,“二简字”实行时期发生的,但具体是什么时间无从考证。

上海地铁争议最大的站名“萧塘”,背后的历史竟如此复杂

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生效,明确了规范汉字的法定地位。现在,肖与萧已不再混用,所以轨交5号线上的“萧塘站”从尊重历史的角度考量,确定为“萧”,同时也是对法律规范的遵守与执行。


上海地铁争议最大的站名“萧塘”,背后的历史竟如此复杂

那么肖塘社区为何不改回萧塘社区?这不成了不规范用字了吗?首先,“肖”字也是规范的现代汉字,“肖塘”的产生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汉字被混用,在电子化的今天,无论你在地图中输入“肖塘”还是“萧塘”都会指向同一个地方;其次,“肖塘”的使用已经成了长时间的约定俗成,“萧塘”=“肖塘”,从使用习惯上来说难以一时改变,大范围修改门牌、店招、印刷物等也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并没有实际意义,但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萧塘”会更多地替代“肖塘”,“肖塘”一词也终将渐渐沉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