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设计“名医把脉”,助力瓯江北口大桥打下“定海神针”

交通设计“名医把脉”,助力瓯江北口大桥打下“定海神针”

瓯江北口大桥拿下多项重要节点

交通设计“名医把脉”,助力瓯江北口大桥打下“定海神针”

3月24日,完成中塔首节塔柱混凝土浇筑施工;3月26日,完成南锚沉井封底混凝土施工,比计划提前6天完成……沿海高速温州瓯江北口大桥自2月中旬复工以来,接连拿下多个重要节点及重难点,标志着大桥五大基础全面完成地下及水下施工作业,进入新的建设阶段。

紧张的施工背后,有一群浙江交通设计人的助力和付出。为了应对疫情给施工带来的困难,设计组在春节假期期间,就已采用居家办公方式通过网络及时开展方案研究。疫情稍有缓解,他们就马不停蹄前往现场指导施工,全力保障项目建设进度。

目前,温州瓯江北口大桥建设已进入新的建设高峰,计划于下半年完成中塔塔柱施工,并于年底开始上部结构的安装施工,于2021年底大桥建成通车。

设计施工难点回放

交通设计“名医把脉”,助力瓯江北口大桥打下“定海神针”

中塔沉井

中塔沉井

1000多个日夜努力铸就“定海神针”

交通设计“名医把脉”,助力瓯江北口大桥打下“定海神针”

中塔沉井

<table><tbody>

1


瓯江北口大桥中塔沉井位于瓯江北汊水域,下覆40余米深厚淤泥及淤泥质黏土。面对高灵敏度和高触变性的勘察结果,设计人员在充分调研国内已建和在建水中沉井的基础上,果断在软土地层中采用全钢壳混凝土结构,并首次将Q345等级钢材作为钢壳沉井主体材料,为沉井下沉过程中的姿态控制和主体结构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2


2019年11月5日,历时1000多个日夜,中塔沉井顺利封底。沉井下沉过程充分验证了前瞻性设计的合理性,对于结构材质等级的合理提升,深厚软土地层的全钢壳混凝土结构设计理念,为后续超大型沉井基础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尽管大桥的“定海神针”已经落成,但面对紧张的工期,设计人员不敢丝毫松懈,面对紧张的工期,疫情到来的前夕又投入到对于中塔塔柱施工优化的方案研究中。设计组梳理塔柱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线路,对关键工序的提前进行提出建议以及塔柱施工过程中的设计注意事项,针对标准化节段提出钢筋装配化施工方案,积极为项目的建设提供设计服务建议,做到急施工之所急。

3


今年3月24日,在中塔沉井下沉到位的关键节点后完成首节塔柱浇筑,开始步入首座A型混凝土中塔的全面施工阶段。并计划于今年年底完成A型混凝土中塔施工。

/<tbody>/<table>交通设计“名医把脉”,助力瓯江北口大桥打下“定海神针”

南锚沉井

南锚沉井

设计回访,为项目建设把脉问诊开良方

交通设计“名医把脉”,助力瓯江北口大桥打下“定海神针”

南锚沉井

<table><tbody>

1

复工复产以来,南锚沉井的进度是全体建设者关注的焦点。虽然有中塔沉井珠玉在前,但南锚沉井面临的挑战同样严峻:地基软弱层达40 多米,地基承载力非常低,淤泥灵敏度高,沉井易突沉,沉井前期下沉速度和姿态控制难度大。

2

经过设计组反复研究,决定采用超长砂桩进行表层软土地基加固,为沉井下沉施工进行下沉速度控制、姿态控制起到关键作用,在砂桩处理区沉井最终最终实现平稳下沉。


在南锚沉井下沉穿过砂桩处理区后,沉井下沉依旧遇到下沉速度、下沉姿态控制困难的情况。浙江省交通设计院及时组织设计回访,进行“名医把脉”,针对下沉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下一步措施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同时每月组织设计回访,及时解决项目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3

3月26日,随着最后一次封底混凝土浇筑完成,南锚沉井混凝土封底施工提前6天完成,浇筑总方量达6.3万方。随着封底工作的完成,后续填仓、承台施工将进入一个快速稳定的施工阶段。对于设计人员来说,一颗大石头落地的同时,后续南锚碇的动态设计也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保障项目建设的进度要求。

/<tbody>/<table>交通设计“名医把脉”,助力瓯江北口大桥打下“定海神针”

设计回访,“名医把脉”

监制/丁前程 郑莉

通讯员/卢也森 陈勇 徐烁然

交通设计“名医把脉”,助力瓯江北口大桥打下“定海神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