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告诉我们什么?最关键的是这一点

苏格拉底说,精灵总是在他即将犯错时发出警告,提醒他不要去做。换言之,精灵总是说「不」。苏格拉底的「精灵」,像极了我们所说的良心。


看电影的时候,为什么会对某些男女主角欣赏羡慕?因为他或她是「知道如何定义自己」的人。知道自己是谁,所追求的是什么,然后承担自己的选择所造成的结果。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意义」是依「理解」而出现的。要理解活着是怎么回事,往往耗费一生的心力也未必成功。面对这项挑战,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琢磨出一个办法,就是倾听内心的声音。

他说的既具体又抽象。他在接受几百人大审判时,公开为自己辩护:「我已经习惯了精灵的声音,如果我将要做什么不对的事,无论是多么琐碎的小事,它都会加以阻止。」精灵是介于神与人之间的某种力量,当时希腊人相信每个人诞生时,都有精灵陪伴,精灵有双重角色:作为守护天使;作为命运的推手。

人最渴望的,不正是得到守护,觉知命运的蓝图,坦然活出生命的精彩吗?依苏格拉底所说,精灵总是在他即将犯错时发出警告——换言之,精灵总是说「不」。

这「精灵」听起来,像极了我们所说的良心。平常,我们似乎不觉得良心的存在;遇到某些诱惑,想做某些逾越规范的事时,良心就会开始不安,好像在对自己说「不」。


傅佩荣: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告诉我们什么?最关键的是这一点

苏格拉底被称为西方的孔子

然而,不知从何时始,良心的声音日益微弱。

生存所需要的资源,全都仰赖外在的供应。希腊悲剧家欧里皮底斯(Euripides)说:「无法说出自己思想的人,即是奴隶。」我们平日所谈的,大都是报纸的评论、网络的信息,以及道听途说的八卦,这一切只是转述于镜面反映而已,少了一道消化的过程,因而也缺乏营养,无益于自己的生命。


谈到消化信息的能力,苏格拉底采取了一种「反诘法」,就是不停地质疑与追问。

比如,他听人提及「勇敢」一词,就会上前请教:「你所谓的勇敢,是什么意思?」

听到苏氏如此一问,你会心中一凛,开始思索自己是否真的明白「勇敢」的意思。以「勇敢」而言,查字典就可以澄清意义了,但是,重要的并非字义,而是你在判断「勇敢」时,究竟是以什么作为标准?这个标准是如何定出来的?它是否普遍有效呢?

经过一连串的省思,最后你可能依然不知道勇敢「是」什么,但是你可能会知道,勇敢「不是」什么。或者再退一步,至少你知道了自己什么都不知道。苏格拉底正是如此,他的学生宣称得到神谕,说他是全雅典最明智的人。他怎么回应呢?

他带着一群年轻朋友,依次拜访了政治领袖、文学名家、科技人才,这些是大家公认的明智者。

但是,谁经得起苏氏反诘法的疲劳轰炸?谁不在他的反复质疑之下现出原形?谁不是「强不知以为知」?于是,苏氏得出一个结论:「神认为我最明智,因为众人之中,只有我知道我是无知的。

明白这样的事实之后,苏格拉底自然表现不凡。

所谓不凡,其实正是最平凡、平静地接受自己的处境。这并非消极厌世。对他而言,人生的际遇,无论是意气风发还是受人诬告,皆能以平常心来对待,且让世界去运转、人事去更迭。

我们对于自己,偶尔会有矛盾的情绪,如果不先认清自己,又怎能期待别人来了解?

心理医师常常这样问:你知道自己要什么吗?「要」这个字代表生存的欲望:为什么要活下去?活下去是为了什么?医师只能鼓励你选择一个目标,而不能保证什么目标是正确的。更何况,对别人是正确的,对你则未必。

人人心中的精灵一直在发出声音,但是谁听得到呢?

说到「听」,显然需要先静下来。外面安静无声,内心才会平静无波,然后或许精灵会开口。苏氏说他每当犯错之前,精灵会发声示警。若是平日缺少反省的功夫,独处时心不在焉,那么在即将犯错时,怎能听到内心微小的示意呢?

长期倾听内心的声音,使苏格拉底的言行没有什么瑕疵,进而使他产生过人的信心,可以在面对大审判团时,好像在对世人发表告别演说,意思是:人生若要不虚度,请参考我的作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