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军第一位女博士,桃李满天下,曾两次横渡长江,海南文昌人

全军第一位女博士,桃李满天下,曾两次横渡长江,海南文昌人

蔡文琴,1935年生,文教镇宝藏村人。父亲蔡时椿1917年到北京大学读书,1921年赴法国留学,1928年毕业并获博士学位,1930年回国行医,是一位著名医生。蔡文琴1958年第三军医大学医疗系本科毕业,因成绩优秀,留校任助教讲师。1979年赴英国伦敦大学进修,获得英威尔康奖学金,得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经过4个月的顽强努力,写出了11万字的博士论文。1983年5月通过论文答辩,获得伦敦大学细胞博士学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位女博士。

全军第一位女博士,桃李满天下,曾两次横渡长江,海南文昌人

蔡文琴回国后在第三军医大学任教授。在肝外胆道及幽门区的肌肉构筑和植物性神经研究领域提出的多方面的新发现和新见解,得到伦敦大学专家们的充分背定。她的导师在给我国有关方面的推荐信中说:“在肝外胆道的平滑肌构筑和植物性神经分布的研究方面,她在国际上已处于领先地位。如果她回国以后能继续和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将能继续保持和巩固已赢得的国际声誉。

想到国内神经科学的研究状况、蔡文琴毅然拒绝了校方的重金留用和“绿卡”诱惑,迅速回国。回国后,蔡文琴瞄准当时在我国生命医学研究领域的空白,在国际上最先对胆道神经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首次发现了人胚肠肽能神经的发育规律。在血管生物学的研究领域,蔡文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无神经支配血管的内皮细胞调控机制”的理论,开辟了血管生物学研究的新领域,为妊娠病理学、临床血管病的病因及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她还在国内率先开展发育神经生物学的研究。面对国内尚无相关研究资料的局面,蔡文琴根据自已多年来神经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敢为人先,敏锐地选择了“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研究”作为突破口,在神经再生及修复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为脑出血、脑瘫、老年性痴呆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形成了她在神经生物学研究方面的特色,被人们誉为“让生命永远年轻的人”。1995年,蔡文琴编写成了我国第一部《发育神经生物学》,为广大神经生物学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研究资料,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成果专著基金的资助。20多年来,蔡文琴已在组胚和神经生物科学方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14部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军培养的第一位女博士,蔡文琴教授选择了一项与生命衰老较量的事业一胚胎学和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力图从胚胎基因中找到促进中枢神经再生的因子,以找到治疗因脑损伤、脑老化而引起的脑瘫、学习性记忆衰退、老年痴呆等疾病的新路子,延缓衰老,让生命水远年轻。2000年11月27日中央军委主席签署通令为蔡文琴记三等功。

谈起蔡文琴教授,她的学生们一致认为她不仅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慈母般的好导师。蔡文琴自己则说,一门学科不断向前发展,永远处于领先地位,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达到的,必须建立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从归国那天起,她便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传授给学生,不断打牢他们的专业基础。为了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她要求研究生的课题开题报告必须经过全科人员一起论证审查,对论文的审定要求更是严格。1996年,在一位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答辩会上,蔡文琴感觉其中有两幅图片似曾相识。会后,她一头扎进图书馆,翻阅大量资料,最后发现其有抄袭嫌疑,当即对那个研究生进行了严肃批评,并力排众议,不准其过关,要求重新做实验论证。这件事在学校上下引起强烈震动,极大地促进了在校研究生养成良好的学风。她除了自己传帮带以外,还利用身兼10多个军内外专业学会和多种学术刊物负责人的优势,积极内引外联,广泛开展校内外、军内外和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蔡文琴第一位硕士研究生周德山,在日本留学12年间,她一直与之保持密切联系,希望他学业完成后尽早回国,与大家共同承担起建设发展学科使之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重任。导师的殷切希望,促使周德山在取得博士学位后工作不久,携妻带子全家回到了第三医科大学。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蔡文琴教授桃李满天下,在已毕业的30余名研究生学生中,不管是出国深造或是在国内、军内其他研究单位,都能迅速脱颖而出,成为业务骨干或者学科带头人。如今,蔡文琴教授所带领的教研室已基本形成了老、中、青三代相结合的学术梯队,学科也从无到有,从毫不起眼到现在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和世界先进水平,为我国组织胚胎学和神经生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或许因为蔡文琴从事的是一项与生命衰老抗衡的事业,年过七旬的蔡文琴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她有着广泛的爱好:旅游、弹琴、游泳、骑车、文学。40多岁时两次横渡长江,60岁那年获得第三军医大学游泳比赛老年组冠军。她的学生们说:“蔡教授外表、思维、心理都一直保持着一种非常年轻的状态,我们希望她永远年轻,因为她说只有自身精神的年轻才能不断创造出让更多生命年轻的技术。”

(内容根据《文昌精英文化》整理,图片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