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世界文學經典《月亮與六便士》深度解讀

不愧世界文學經典《月亮與六便士》深度解讀

保羅•高更 自畫像

《月亮與六便士》的原型是法國畫家保羅•高更,與梵高,塞尚起名,並稱後印象派三傑,可見保羅高更在當時歐洲畫壇中的地位。這是一個拋妻棄子渣男的故事,據說毛姆這部小說惹得高更後人不滿,說高更本人根本沒有書中所寫的那麼渣。

故事非常簡單,一位40歲的中年證券經紀人斯特里克蘭德(以下簡稱男主),在某一天,留下一份信,離家出走,畫畫去了。這是毛姆在1919年說的故事,即便放在現代社會,拋棄妻子,違背了倫理綱常,也會被親朋好友給罵死。

但是,他不在乎。作者像一個福爾摩斯去揣摩男主匪夷所思的後半生。

“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 這是男主對出自己荒誕行為的解釋。

不愧世界文學經典《月亮與六便士》深度解讀

對於瘋子的不解,是不是突然化解為同情?“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 畫畫於他而言,就是求生。像剛出生的哺乳動物吸允母乳,像饑荒的難民撲向麵包,是心底裡最野性的慾望,顧不上體面,他只想畫畫。家庭責任?他顧不上,他都快被生活淹死了,怎麼顧得上老婆小孩;社會輿論,顧不上了顧不上了,他只想低頭畫畫,抬頭看月亮;成名?沒想過,甚至死後作品付之一炬;道德?失去你的道德。

他言語鄙薄,行為粗魯,坑朋友,搶朋友老婆,不在乎任何人的眼光,拾起畫筆就能看見月光。

夢想就像一場災難,激發40歲中年人的求生本能。

對於這樣的人設挑釁,我們輕易地被激起莫名的憤怒,迫不及待用倫理規則痛罵他,討伐他。

然而,他不介意,你們罵我吧,別打擾我,讓我安靜畫畫就行。

不愧世界文學經典《月亮與六便士》深度解讀

保羅•高更《雅各與天使搏鬥》

這是他顛沛流離的求生之路,也是夢想的死亡之路。

內心很複雜,一方面,對於拋家棄子渣男的痛恨,一方面對於天才隕落的惋惜。站在道德制高點的我們好像扮演兩個角色,生活平靜三觀端正的普通人;內心澎湃卻又不甘平庸的夢想家;生命自有規則,那些我們避之不及的落魄,黑暗,孤獨,潦倒,卻是男主的伊甸園,他頭也不回地衝了進去。

天才皆孤獨。

對於男主瘋狂的追夢行為,我們攔不住,但又不能拍手叫好,這是作者給讀者最大的矛盾,就這一顆心看到結尾。

不愧世界文學經典《月亮與六便士》深度解讀

然而如果你把本書當作保羅•高更成名史看,那就大錯特錯了,作者精心策劃了一個天才渣男的故事,其實逼著我們反向思考,故事中有兩條線索,一條是男主,一條是亞伯拉罕醫生。

對於醫生的那段回憶,則是側方澄清了“我”對男主的誤解,像作者跟了一個多年未破解的懸案,通過醫生的經歷,徹底揭開謎底,我認為那才是全書的高潮。

毛姆給自己一個類似福爾摩斯的角色定位,通過“我”的述說,為最後的開悟埋下伏筆,對於現代中產的虛榮,體面,社會地位的追求,用刻薄的文字來了一場猝不及防的抨擊,也代表著作者的自我成長。

不愧世界文學經典《月亮與六便士》深度解讀

保羅•高更《黃色基督》

所以毛姆把保羅•高更的故事通過文學加工,寫得比渣男更渣男,也就值得原諒了,畢竟這只是一部小說,小說的意義在於啟迪我們的人生。

關於本書的意義,關於“六便士”與“月亮”的探討,我想說的是,要記住內心狂熱的那部分,不為成功,只為心中洶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