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伏首拜陽明

  

一生伏首拜陽明

    

王陽明,又名王陽明,字伯安,別號陽明。

王陽明有多牛?

他的出生不平凡。據說:他的母親懷孕超過十個月才分娩,在他誕生之前,他的祖母夢見天神衣緋玉,雲中鼓吹,抱一赤子,從天而降,祖父遂為他取名為“雲”,並給他居住的地方起名為“瑞雲樓”。出生後,5歲仍不會說話,但已默記祖父所讀過的書。有一高僧過其家,摸著他的頭說“好個孩兒,可惜道破。”祖父根據《論語·衛靈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為他改名為“陽明”,隨後他就開口說話了。他的父親王華喜愛紹興的山水,才舉家離開餘姚,移居紹興。幼年的王陽明,有著良好的家世,也因此擁有一個非常優越的學習環境。

王陽明的人生大事——婚姻也與常人不同。他奉父命娶諸氏,卻與道士講養生之術對坐一日,直到岳父派人尋找,才回來拜堂成親。

王陽明一生有“平定江西”和“平定叛亂”之功,當時江西官匪勾結,已成民間隱患。到任後,知道官府中有不少人是盜賊的耳目,於是責問年老而狡黠的僕役,僕役渾身哆嗦不敢隱瞞,如實坦白。王陽明赦免了他們的罪過,讓他們偵探叛軍的情報,因此掌握了盜賊的動靜。王王陽明用兵“詭異”、獨斷,素有“狡詐專兵”之名。匪患消除。

正德十四年(1519年),寧王朱宸濠發動叛亂。王陽明假裝傳檄各地至江西勤王,在南昌到處張貼假檄迷惑宸濠,聲稱朝廷派了邊兵和京兵共八萬人,會同自己在南贛的部隊以及湖廣、兩廣的部隊,號稱十六萬,準備進攻寧王的老巢南昌。為爭取時間集結軍隊,又寫蠟書讓朱宸濠的偽相李士實、劉養正勸宸濠發兵攻打南京,又故意洩露給宸濠。此時,李、劉二人果然勸宸濠進兵南京,宸濠大疑,按兵不動。此時陽明大軍已集結完畢。宸濠精銳都前往安慶,留守南昌的兵力空虛,陽明率兵攻打南昌,宸濠回兵救南昌。最終雙方在鄱陽湖決戰,經過三天的激戰,寧王戰敗被俘,寧王叛亂歷時35天后宣告結束。

王陽明最重要的學術成果是創立“知行合一”的“心學”,關於知和行的關係,是中國哲學史上的根本問題。王陽明認為:懂得道理是重要的,但實際運用也是重要的。

張居正看懂了“知行合一”,成為名相;海瑞沒有看懂“知行合一”,是受人敬仰的的清官,可也在愚孝的道路上永不回頭。

四百年後,有一位年輕人看到了這句話,佩服得五體投地,以此作為自己的終身行為準則,併為此改名——陶行知。

王陽明的一生,是光明的一生,他歷經官海沉沉浮浮,一心為民,反對暴力和貪慾,堅信正義和良知。

他是真正的聖賢,當之無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